“青年梅兰芳”余少群:人生在睿智的取舍中变轨

时间:2022-08-06 02:06:57

“青年梅兰芳”余少群:人生在睿智的取舍中变轨

2009年8月29日晚,第十三届华表奖评选在北京揭晓,青年演员余少群凭借在电影《梅兰芳》中出色的表演,一举摘得本届华表奖优秀新人男演员奖桂冠,这是他今年继第三届亚洲电影大奖、第十二届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第十六届大学生电影节之后,再度荣获最佳新人的奖项。

人们认识余少群,是从2008年底上映的电影《梅兰芳》开始的,他在片中扮演的青年梅兰芳,英俊洒脱、气宇不凡,尤其在片中男扮女装的表演,从面部表情、身段体态,到一举手一投足,靓丽、娇媚,柔骨百转,充满了“女人”味,形神兼备的将京剧大师梅兰芳的舞台神韵展现了出来。梅兰芳大师的儿子、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葆玖先生看过电影后,对余少群的表演给予了充分肯定他再现了我父亲当年的英姿。一夜之间“青年梅兰芳”余少群红遍大江南北,很多知情人说:“他的成功,除了天赋条件和刻苦努力外,关键缘于他对机会和自己命运的把握,他是一个非常懂得取舍的人!”

第一次取舍:放弃中考报艺校,执意踏上戏曲路

余少群1982年出生在武汉,父母是一般职工,干的工作和艺术八竿子都打不着。他的爸爸妈妈和天底下绝大多数父母一样,希望余少群好好学习,将来考上一所好大学,然后找个好工作,安安稳稳的生活。可是,余少群不知道像谁,从小就活泼好动,喜欢蹦蹦跳跳,尤其喜欢戏曲,一听到铿锵有力的锣鼓和丝弦悠扬的戏曲曲牌,就手舞足蹈的跟着比划、哼唱,浑身兴奋,他的这个爱好让父母非常头疼。

余少群14岁那年,武汉艺术学校汉剧专业招生,他在学校听到消息非常高兴,决定要去报考,用他自己的话说,“连做梦都想当演员”。谁知他兴高采烈的跑回家和父母一说,他们当头就是一盆冷水坚决反对。于是余少群就跟父母央求,说自己如何如何喜欢戏曲,将来在这方面一定能有发展,可无论他怎么央求父母依然不答应。一看好好说不行,余少群便使出小孩子所能使的浑身解术,又是软磨硬泡,又是死打烂缠,还找遍了家里所有的亲戚,让他们帮自己劝说父母,可父母还是那句话不同意。一看这架势,余少群竟破釜沉舟,使出了“杀手锏”,以绝食向父母抗议,并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坚决不出来。万般无奈之下,他父母只好妥协,极不情愿的同意了他的要求,同时和他约定,如果这次考不上艺校,就安下心来好好读书。没想到天资聪慧、面容姣好的余少群还真不含糊,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准备,最终在众多报名者中脱颖而出,一举中的。

余少群如愿以偿进了艺校后,学校根据他的条件让他专攻文武小生。别看余少群当时还是个毛头小子,可志向很高,一心要当一名有出息的演员。他不仅上课认真听讲,细心揣摩,课后还刻苦练习,学校的练功房里常常留下他不知疲倦的身影,既使放假回家,也要抽空在楼院里练身段、跑圆场,时常惹的邻居们驻足观看。春秋几度,在辛勤汗水的陪伴下,经过6年的刻苦学习,余少群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走出校门,进入武汉汉剧院,圆了自己的演员梦。

第二次取舍:辉煌时华丽转身,汉剧名流甘做越剧新秀

由于功底扎实,进武汉汉剧院一年后,余少群就迎来了事业上的第一个高峰。2004年他因成功主演《玉簪记》,被汉剧艺术大师陈伯华看中,将其收为“关门弟子”。入门后余少群虚心好学,刻苦练功,深得师傅喜爱,在陈柏华大师的悉心教授下,表演水平大幅提高,2005年,年仅23岁的他就举办了个人艺术专场,并获得了“武汉市艺术人才津贴”,这在汉剧,乃至全国年轻戏曲演员中都是十分罕见的。一时间,鲜花、掌声向余少群涌来,地位和待遇也节节攀升,他成为汉剧界一颗令人瞩目的新星,汉剧界业内人士一致断言,他在汉剧领域的前程不可限量。然而谁也没想到,此时风光无限的余少群,却对自己的发展前景产生了忧虑,他认为:“汉剧在地方戏剧种中,影响力不是很大,甚至比不上黄梅戏、豫剧。作为青年演员,要在这个剧种中有更大的发展,恐怕很难。”思忖再三,余少群做出了一个惊人决定改学越剧。余少群改学越剧的消息一传出,剧院上下一片哗然,领导、师傅、同事纷纷劝他留下来,可不管谁出面劝说,余少群都不改决定,不久便在一片挽留声中,毅然放弃汉剧、放弃拥有的一切名利和高福利待遇,义无反顾的奔赴上海,踏入了越剧界。

一名戏曲演员,以23岁的“高龄”改学其他剧种,并非易事,但余少群是那种认准了的事就会全力以赴去做的人。刚学越剧时,表演尽管由于剧种不同有些差异,但对于戏曲功底很好的余少群来说,还非什么太大的难事,最大的难处是唱腔和念白,因为越剧中柔绵似水的吴侬软语,与湖北话差距很大,余少群必熟练掌握好江浙话,才能登台演绎角色。为了尽快过语言关,余少群想了很多办法,除了买来相关书籍仔细研读发音,买来大量越剧经典剧目光碟认真观摩,还自己只做了小卡片,把一些常用的江浙话写在上面,再标上读音,随身携带,只要一有空就拿出来背记。有一个周末,他乘公交车去看一位朋友,上车后正好有座位,他一坐下便拿出卡片看起来,结果由于过于专注,车子过了四站他才发现。

此外,他还经常利用外出办事等机会,主动找人搭讪,锻炼听说能力,就是靠着这样一股劲头,经过一番常人难以想象的苦练,没用多长时间,余少群便掌握了越剧的念白、行腔及表演程式,表演技艺突飞猛进,令人刮目相看,连一些科班出身的年轻越剧演员都自叹不如。余少群的进步,领导看在眼里,喜在心头,他进院不到一年便被委以重任参加越剧电视连续剧《杨乃武平冤记》的拍摄,在剧中挑大梁,担纲主角杨乃武。拍摄中,余少群凭借俊美的扮相和精湛的演技,将杨乃武的坎坷人生演绎得淋漓尽致。此剧拍摄完成经中央电视台播出后,立即在越剧界和戏曲观众中引起轰动,人们从此记住了这位飘逸潇洒越剧新秀。余少群自己也暗下决心,要加倍努力,争取在艺术上有更快的进步、更大的发展。

第三次取舍:告别贾宝玉角逐“梅兰芳”,一举成名

2007新版电视剧《红楼梦》剧组开始面向全国选秀,余少群一得到消息,立即觉得这是提升自己表演技艺的一次绝好机会,他立即毫不犹豫的报名参加了“贾宝玉”一角的角逐。在激烈的竞争中,由于形象出众,戏剧功底深厚,余少群一路过关斩将,顺利“杀入”五强,且在五个贾宝玉候选人中,胜出的呼声最高,甚至有传言说,投资方已认定贾宝玉一角非余少群莫属。

然而,就在红楼选秀进入倒计时,即将见分晓时的一天,余少群突然接到电影《梅兰芳》剧组一位工作人员打来的电话:“陈凯歌导演正在筹拍电影《梅兰芳》,经过全国遴选,他认为你演青年梅兰芳比较合适,不知你愿不愿意接这个角色,如果愿意,陈导希望你能马上过来面试!”“,我考虑一下就给您答复!”放下电话,余少群非常兴奋,然而很快他就陷入了沉思:毫无疑问,无论是饰演《红楼梦》中的“贾宝玉”,还是《梅兰芳》中的青年梅兰芳,对自己未来的发展都有非同寻常的意义。但红楼选秀已接近尾声,自己经过艰苦拼搏,已经获胜在望,而梅兰芳只是面试,能否通过,未知因素太多。是停止选拔,舍弃眼看到手的贾宝玉,还是去面试,争取未知的梅兰芳……一时间,这成了一道摆在余少群面前的选择题,等待他的抉择。

接完电话后一连大半天,余少群满脑子都是贾宝玉、梅兰芳,梅兰芳、贾宝玉……当天晚上连饭都没吃好。一位好友看到余少群心思重重的神情,问他是不是遇到什么烦心事了,余少群就把情况和他说了,好友一听立即说:“这还用琢磨呀!你为‘贾宝玉’付出了多少辛苦!眼看要到手了,却要舍弃,这不是犯傻吗?”“喔!”余少群应了一声,没再说什么,他知道,朋友是好意,说的也是实情。然而自己还是下不了决心。当天晚上,余少群躺在床上,碾转反侧,久久难以入眠,经过一夜的反复思考,最终他认为:梅兰芳是京剧艺术大师,饰演他,肯定离不开戏曲表演的东西,自己作为一名戏曲演员,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同时通过剧情,也能把自己台上台下的风采全面展现给观众,从这个意义上讲,饰演梅兰芳对自己来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同时余少群还认为:能参加梅兰芳青年梅兰芳角逐的演员,必定都是年轻戏曲演员中的佼佼者,与他们拼争,即便落选,这个过程对自己也是一个非常难得的学习机会。因此无论从哪方面讲,为了这个机会,舍弃贾宝玉,都值!想到这,余少群下了角逐梅兰芳的决心。很多亲朋好友,以及《红楼梦》投资方有关人士知道了余少群的选择后,都表示出极大的惋惜。

余少群做出选择后,马上打电话告知了《梅兰芳》剧组,随后便赶往北京见陈凯歌。见面后,陈凯歌和他聊了一个多小时,交谈接近尾声时,余少群落落大方的对陈凯歌说:“陈导,您就选我吧,肯定没错,我不会让您失望的!”这话一下逗乐了所有在场的人,连一向不苟言笑的陈凯歌脸上也露出了微笑,大家对这个年轻人的自信赞赏不已。此后不到一个星期,余少群便接到了剧组的入选通知。

2008年底《梅兰芳》成功上映,余少群通过自己的努力,把青年梅兰芳刻画的形神兼备,栩栩如生,赢得了广泛好评,一炮走红。如今他已名满华夏,获奖连连,并被明星大腕云集的海润公司看好,收入麾下,与蒋雯丽、刘烨、孙俪成了同门师弟,艺术前途阳光一片,而《红楼梦》2009年9月底刚刚杀青,正在进行后期制作,何时能够和观众见面还是未知数。可以说,如果余少群当初没有舍弃中考选择艺校;没有舍弃汉剧选择越剧;没有舍弃“贾宝玉”选择“梅兰芳”,那他能否获得、何时能够获得今天的成功,很难预料。

漫漫人生,需要对“舍”与“得”做出决择的事情很多,“舍得”不仅是生活中的哲学,也是处世的智慧,几乎囊括了人生所有的真知妙理。人生在世,自己想得到的东西很多,这是人的本性,也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一种动力,但是,什么都想得到则是不可能的。无数实例已经证明,一切成功人士,成功的秘笈之一就是懂得“舍得”。不过,“舍”与“得”的选择也非易事,尤其那种舍弃经过千辛万苦即将到手的东西,从零开始为另一个想得到东西去拼搏时的抉择更不易,它不但需要聪明的智慧,还需要足够的勇气。这时“舍”与“得”的抉择,是一种精神、一种境界、一种彻悟,一旦正确做出,必将对一个人的人生轨迹产生巨大影响。

上一篇:脑瘫康复专家――李建平 下一篇:赵传:一个用“生命唱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