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之以渔学历史

时间:2022-08-06 01:24:09

授之以渔学历史

方法是轻松解决问题的前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只有学生对学习有兴趣,才会积极的探索,敏锐的观察,牢固的记忆和丰富的想象,才能具有创造性。所以,教师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应成为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下面是我在平日的历史教学实践中授之以渔,让学生兴趣学习历史的几点:

一、还学生读书权,知识结构自我总结

众所周知阅读教科书是获取历史知识、提高学生成绩的重要途径,亦是培养学习能力的重要前提。因此,教会学生阅读教科书是历史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而指导学生整理、编写提纲,可以使学生既掌握基础知识,又提高了学习能力。因其在整理和自编提纲时,必须先仔细阅读教材,了解教材中的知识点以及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这就使学生加深了对知识点的理解,一旦整理出准确的知识结构,知识点也就牢牢固定在知识结构的枝干上,从而使知识在学生头脑中有了整体框架,有利于学生学习和记忆。

二、给学生思考权,结合内容提出问题

在传统教育模式中教师是知识的唯一拥有者,学生要在教师的控制和监督下进行学习,教学以知识传授为宗旨,学生的情感、意志、兴趣、性格等方面不大受教师的关注,教学目标、内容、方法、进程、结果及其检测主要由教师或教育主管部门决定和负责,学生的任务和责任就是被动地接受结构性的知识,应对各类功利化的考试。但在信息网络时代,学生很容易通过各种迅速便捷的信息渠道,获得更多的信息资源,在这种形势下,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化身与源泉,其主要职责已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成为知识的促进者,帮助学生选择适当的学习目标,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发展多元认知能力;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各种条件,创建一个接纳性的、支持性的、宽容性的课堂氛围;作为学习的参与者,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情感,进行心灵的沟通,和学生一道寻找真理,并能够主动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

历史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一直具有重要作用,由于一部分学生认为历史只需死记硬背即可,而不需理论的思考和理解,以至于他们缺乏学习历史的动力。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应十分注意利用历史学科内容丰富、纵贯古今的特点,有针对性地从历史知识本身提出各种具有较强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发展他们的思维。

三、引导学生理清思路

历史发展的线索就是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和重大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中学历史教材的特点是范围广、头绪杂、内容多,牵扯到的年代、地点、人物事件太多,很不容易掌握,所以引导学生在这纷繁复杂的历史知识中理清发展线索,提示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和重大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十分重要的。并且在理清线索的基础上,还要让学生掌握教材中的重点,尤其是让学生学会如何确定重点,这样就比较容易抓住教材的重点。

四、教学生记忆法,提高效率强化知识

历史学科内容复杂,学生要占用估计中外历史知识,就必须识记大量时间、地点、人名、历史事件和名词术语等。因此,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是学好历史的前提条件之一。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比较记忆法

比较法对培养分析和记忆能力有重要的意义。比较记忆,它要求学生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物中抽取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深入认识事物的特点和实质。“有比较才有鉴别”通过比较,才能得出合乎实际的结论,加深记忆。

历史知识的比较,主要有下列两种:

一是对先后出现的同类事件、人物进行比较。如讲《辛丑条约》时,可联系《中英南京条约》、中日《马关条约》,让学生比较分析其共同点,学生很快就比较出至三个不平等条约的不同点:割地、赔款、侵犯中国。不同点是割地、赔款的数量不断增加,后果也进一步严重。《南京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这样通过比较,使学生深刻的理解了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从而加深了记忆。

二是对同一时代、同类性质的人物、事件进行比较。如对古希腊城市国家雅典和中国的经济,政治情况的比较,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的比较,通过比较使学生了解了人类发展的多样性和不平衡性。在找出不同点的基础上分析产生一统的原因,从而加深对各种历史实事物性质特点的认识,形成准确而完整的概念,在动脑中留下鲜明而又深刻的印象。

2.趣味记忆法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做好的老师。《心理学》中也把兴趣称为全集中之以理的源泉。实际教学过程中,在不脱离教学大纲的前提下,可适当补充一些与教材内容有密切联系的历史知识,帮助学生更具体透彻的理解教材,引发学生的兴趣。

3.归纳记忆法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认为“人类记忆的首要问题在于组织”。组织,即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和归纳。实践证明,将繁杂的历史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整理出一条条线索,有助于学生的记忆。

例如,我们在复习中国古代政治这一专题时,就以专制主义制度的发展为核心,然后分为三个层次展开:一是历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二是历代中央和地方机构;三是专制制度下人才的选拔。通过这三个层次的总结,使学生对专制主义制度有了整体的认识,形成有关这一问题的知识网络,使学生更一步理解中国封建社会的根本特点,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记忆。再如:中国近代从鸦片战争开始到为止的历史,可归纳为:一次变法,两个阶级的产生,三次革命高潮,四大不平等条约,五次重大侵华战争。这样学生复习可以有纲及目,系统的掌握这一段历史内容。

古语有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把“捕鱼”的方法传授给学生,才能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和将来的人生中捕到受用一生的“大鱼”。

上一篇:中学生物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下一篇:浅谈如何鉴赏古诗词的表达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