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

时间:2022-06-24 07:59:43

浅谈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

我从事小学语文教学二十余年,在内地、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各十余年,深感民族地区语文教学的“难”,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不浓,汉语水平不高,部分藏族小同学在语文课上说汉话,在课下或家里或社区很少用汉语交流,导致语文不能达到学以致用。我认为要让藏族小学生学好汉语文,就可以借鉴他们学习母语的方法和习惯,提高他们汉语文的素养。那么如何培养少数民族小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呢?我从十余年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了几点做法,与大家商讨。

一、着力培养小学生提前预习的习惯

民族地区尤其是小学生语文基础较差,学习课程知识不易,因此课前的预习十分重要。课前预习既是心理准备,也是具体内容的准备,语文课文的预习主要是:认真阅读教材,了解教材内容,思考内容重点,发现学习难点,做好听讲的准备。教师讲课时自己能有的放矢地突破重点、难点,有利于新知识地接受。预习可以有单元预习和课文预习。单元预习是指根据教材每组的编排而进行的每组主题知晓,学生们对该组课文感到特别新鲜、特别好奇的情况下进行,可做一个大体的浏览。每课预习是指在老师为教学之前学生独立进行学习的过程,让学生阅读,哪些地方觉得看了后写得好就勾画出来,有感想就写一写,看不懂,就用彩笔特别标记出来。当然预习是在家里完成的,起初学生不会预习,老师可在课堂上示范,怎样预习一篇课文,学生学会了预习,在家里要家长监督检查,我要求家长签字,批注预习情况,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变为自觉行为。

二、着力培养小学生认真书写文字的习惯

电脑设计技术的广泛运用,各种精美应刷和字体漂亮设计,使得有些人认为现在学校不开设书法课无所谓了。从小要让学生养成认真书写的习惯,这是现在应该重视的,尤其是学校应开展写字课。我们虽然地处高原,但我校在三年前就每周开设了写字课,从最基本处着手,让学生从刚开始学着写字时,就把每个字的笔划、笔顺写准确。让学生学习一点书法,不是为了让他去参加书法比赛,而是让他懂得什么样的字是漂亮、美观、大方的。让学生买一些字帖,把一些不同形体的字帖挂在教室里,让学生不经意的吸取书法的魅力,学习自己喜欢的书体。

三、着力培养小学生勤查工具书的习惯

我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工作中,发现很多老师不要求学生买工具书,甚至连最基本的字典都没有。这样会给学生带来学习上的困难。工具书是不说话的老师,能帮助学生扫除学习中的障碍,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如果遇到生疏疑难的字词,教师不要马上说出答案,要让学生自己动手查工具书,以逐步形成习惯。在课外阅读中,要求学生遇到不认识的字或者不理解的词语,动手马上查字、词典。这也是素质教育要求“授之以渔”的体现,让工具书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我在所有教学班级中,让每个学生必须带好《新华字典》、《成语词典》等一类常用的工具书,遇到生字、生词,请教不会说话的老师,还可以跟学生进行查字典、词典比赛。设法调动学生对工具书的兴趣,比如,讨论一些让学生特别感兴趣的问题,得不出答案时,不必去请教老师,到相关的工具书里查找出来,学生就会对工具书的巨大威力感兴趣。许多工具书查阅方法都有所不同,应该教给学生基本的查阅方法。

四、着力培养小学生细心观察的习惯

小学生对各种事物具有新奇感,发现新的东西善于了解探索。只有善于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到大自然中去陶冶美的性情,到社会生活中去发现美的事物,他们的思想才会活跃,感情才会丰富,才可能写出感人的文章。作为小学语文老师要带领他们去观察,让学生在学习观察中展开讨论,有利于集思广益、交流所得,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等。让学生在生活中处处留心,“处处留心皆学问”。遇到新奇的事物,比如家长带孩子去公园参观、外出旅游看风景等,大人在小孩高兴时、发问时,恰到好处提醒、引导孩子仔细地有顺序地观察细节,审视细节,不要只笼统地看大概。我在学生作文时,要求写的内容都是自己观察到的、曾经做过的。比如在大自然美景时,我会把学生带到春天的校园、秋天的大自然,引导学生观察每一个景物,写出它们的特点。课堂中的学习中同样需要细心观察。观察可以从形状、声音、颜色、味道、数量等方面入手。

五、着力培养小学生勤于动笔的习惯

生活即是语文。在小学生平时生活中,如果养成了勤动笔的习惯,记录现实的美好生活,就会获得很多知识,或者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培养学生动笔的习惯有很多方法。我在学生平时读课外书时,让学生拿一支笔,摆开一个本子,让学生边读边动笔。动笔,可以用标注、用线段或者符号把他特别感兴趣的词句标注出来。可以摘抄,摘抄选择学生特别感兴趣的片断。可以批注,在自己的课外书的空白处,简单批一点感想,如“精彩”、“太妙了”、“不对”之类,也可以批注完整的话语,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意思。总之,一定要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

六、着力培养小学生阅读兴趣,养成良好阅读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爱读书,会读书,将来养成终生与书为伴的习惯,我们老师的教学就成功了一半。激发兴趣,是使学生产生阅读的内部动力的关键。对于民族地区的小学生来说,教师应该激发他们的阅读动机,引导他们投身于课外阅读,使他们在头脑中将阅读与乐趣相联系。当前,由于各种网络、电子游戏、电视娱乐节目等遮盖了小学生的眼睛,阅读时间、阅读量大大减少,基于此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使学生爱上阅读,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语文老师和社会力量的重要任务。

七、着力培养小学生背诵的习惯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有力的说明了多读多背的好处,因此培养小学生背诵的习惯是必须的。我不赞成死记硬背,但是记诵确实是小学生在记忆的黄金时期的一个不可忽略的良好的学习习惯。语文课本中所选编的中国古典诗文,现代作家的经典美文,让学生尽量都背诵。我结合学校开展的书香校园、书香家庭活动,让学生大量阅读或者背诵新课标要求的古典或现代名篇。

小学生良好的习惯一旦形成,就会变成人生道路上前进的巨大力量,终生受益。小学语文老师尤其是民族地区的语文老师应致力于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从而挖掘出小学生的智力潜能,激活学生学习内驱力,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上一篇:探究机械维修业的发展 下一篇:浅谈个性化阅读和个性化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