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课堂练习 落实减负增效

时间:2022-08-06 12:01:38

优化课堂练习 落实减负增效

自江苏省“五严”禁令颁布后,学校和老师对忌碰的“高压线”更加敏感,课时不能随意挪、占,课后作业要适量,学生在校时间要严格控制,总之要减负还要增效。那么要实现学生课后的减负,应当落实在课堂增效上,而这离不开优化练习设计使数学课堂扎实高效这一环节。练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几乎没有一节数学课能离开练习,“新授课”有各种类型的练习,如:准备练习、反馈练习、巩固练习、拓展练习等,“练习课”和“复习课”更离不开练习。通过练习可以使学生牢固掌握教材所规定的基础知识,形成熟练的技能、技巧;通过练习可以促进学生思维、品格、身心等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通过练习还可以获得反馈信息,检验学生学习的能力,评价教与学的水平。因此数学课堂练习效率可以说很大程度上就是反映了教学效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谈一谈优化课堂练习的几点做法:

一、有效整合习题,体现综合性

课堂练习扎实有效不仅保证学生当堂学习的知识、技能较好掌握了,也为课后练习扫除障碍。前面我提到数学的课时有限,如果课后作业错误百出、问题多多,数学老师都会感到没有给学生集体讲评错题及订正的时间。面对现在灵活多变的题型,老师要纵观各种题型,掌握更多资料,设计的课堂练习要有综合性,尽可能使练习更高效。例如:四年级的《角》这个单元在学习角的分类之后有这样的练习(见图1),类似练习内容课后的作业中也反复出现,其中还涉及到对24时计时法的复习,如看钟面填写度数和是什么角的同时写出钟面时间是( )时或( )时,我想一次练习可以整合多个目标,使练习更高效。因此在使用教材时,让学生通过认一认钟面上是几时?还可能是几时?看一看形成了什么角?量一量多少度?得出钟面上每一大格对应形成的夹角是30°,所以直角对应钟面3大格、平角对应着6大格等。

图1

归纳出形成直角:3时(或15时)和9时(或21时),形成平角:6时(或18时),形成周角:12时(或24时也叫零时)。还可以画一画钟面指针。通过钟面游戏让学生加深对角的分类认识同时,复习旧知,体验数学方法的多样,为学生完成课后作业提供方法,扫除障碍,以免出现有时课堂教学热闹精彩,学生面对作业却无从下手的尴尬。这样的游戏活动紧密联系生活,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行了新旧知识多项训练,课内课外练习融合贯通效率更高。

二、教材习题再加工,体现层次性

新课程改革以来,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课堂教学不能就教材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老师的创造性被激发,深入研究理解教材从而灵活处理和使用教材变得普遍了。其实对于汇集很多专家智慧编写出的教材,我们一线教师首先是要理解编写意图,根据学情灵活使用就会有很好收效。例如五年级教材《三角形面积计算》一课,后面的习题中有看图形算面积的练习。如果照书上这样算算而已仅仅练习了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应用,但略改动一点可以显示3个练习层次,一是直接考查学生是否会运用公式正确计算三角形面积,二是在有了干扰因素后,能否选择三角形对应的一组底和高正确运用公式计算三角形面积,三是有两组对应的底和高均可计算出三角形面积,但其中一组数据更便于计算,考验学生的观察能力,特别是钝角三角形外部的高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陌生,算法多样时考验学生是否有择优意识和用两种方法彼此验证结果正确性的意识。像这样对教材练习的小改动,在我们平时的教学当中简便易行,却能将学生的思维水平不断提升,相信学生会在无形的一级一级练习中爬上坡,最终占领高地。这样课堂练习有效率,避免学生课堂基本题会做,课后遇到变化题型“傻眼”。其实课堂紧张、高效,占领了学习的“制高点”,就是为学生课后减负了。

三、练习设计使用精准,体现针对性

一般说来,课堂练家都很关注。针对课时重、难点突破,这样的练习才能实现课时教学目标达成度高,这可能是共识。我以一次计算教学为例,四年级在学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计算时,学到除数“四舍五入”试商后要调商是一个难点,一上课我就设计了一组口算题,学生口答后老师让学生观察填好结果的这组算式有什么变化规律?学生发言后板书被除数(不变)÷除数(变小)=商(变大)。这样探索新知的过程中,当学生遇到“四舍”试商,初商往往会偏大,要调小。老师提问原因是什么呢?这时引导学生再看板书的一组题和发现的规律,就好理解“四舍”试商使除数变小了,造成初商偏大,所以调商时是往小调。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会更牢靠。同样教学“五入”调商内容,这样本单元的难点能顺利突破,以后计算中学生能较快分辨“四舍”试商会调小,“五入”试商会调大。这组口算题不仅复习了本单元刚刚学习的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更重要的是为突破本课难点打下伏笔。

新课程改革的主导思想是为学生松绑,不要死学习,不学死知识,江苏省“五严”禁令更是旨在让教学真正减负增效保质,我想落实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优化课堂练习一定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在数学课堂练习中我们还有很多需要实践研究的内容,如:“让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是课程改革后的新理念,很多人和我一样非常赞同,但又很难去实践,想到“做一点总比不做要好”,我努力尝试着。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成贤街小学分校)

上一篇:连接“法”“理”的桥梁 下一篇:踏歌而行 夯实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