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中学历史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利弊

时间:2022-08-06 10:55:36

新课改下中学历史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利弊

【摘 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进步,使得中学教学资源的进一步丰富,多媒体技术应用于中学课堂已成为普遍现象,甚至有替代传统教学手段成为主流的趋势。运用信息技术的利弊被一线教师及教育者广泛讨论,利大于弊,但需要老师结合具体教学内容,这一观点也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本文以中学历史教学为例,简析运用中学信息技术的利弊。

【关键词】 新课改 历史教学 信息技术 利弊

一、引言

多媒体教学又可以成为计算机辅助教学(CAI),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一定程度上颠覆了课堂上以老师为中心,黑板、粉笔、课本为主要媒介的传统教学方式。生动有趣、会声会影的演示教学能极大的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给学生创造不同的求知体验、给予老师更多发挥空间等显而易见的优势被普遍认可,但是绚丽多彩的多媒体是否有喧宾夺主让学生仅仅沉浸在影像图画之中忘记课堂核心知识,是否每个或者大多数学生都能够接受多媒体教学方式,老师是否真正做到、如何做到因地制宜结合具体教学内容使用多媒体等方面都存在较大争议。本文拟结合历史学教学内容的主要特点,分学生和老师两个角度分析多媒体教学对老师、学生的利弊,以及解决的办法。

二、中学历史教学特点及多媒体应用现状

中学历史教育,尤其是高中历史内容覆盖面广,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世界文明发展史,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变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历史发展基本脉络、理解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具备一定的历史问题分析能力,从考试角度来讲依然以知识记忆为主。传统教学方式是以历史发展时间序列为脉络,分朝代讲述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几部分,尤其是以政治变迁为主线。新课改以后,中学历史逐渐向专题式教学演变,核心事件为中心的深度讲述更容易让学生了解重要历史事件及其广泛影响。

传统教学手段是黑板、粉笔、课本,决定历史课堂枯燥与否的是授课老师的演讲技巧。现在,以我所在的县城中学来看,各个年级的课堂基本都采用多媒体教学,老师公开课、竞赛课中多媒体应用也被看做是考核的主要标准。投影仪、计算机的配置使生动有趣、引人入胜的ppt演示教学成为最主要的授课方式。但是,多媒体应用主要表现在制作简单ppt课件,内容照搬从书本“拿来”,不论什么课都使用ppt,完全舍弃板书等问题也普遍存在。

三、多媒体应用的优点

对老师而言,多媒体教学的优势首先体现在课件的可复制性上。它解放双手,避免老师在不同班级同一内容课堂花费大量时间板书主要内容,既使老师可以将注意力集中在如何更好的与学生互动、增强教学感染力、提高教学质量上,又有利于身体健康,避免粉尘引起的职业病。同一课件多次使用,课件随时可以更新,提高老师备课效率,也有利于老师相互学习、借鉴。图片、音频、视频、网络连接等技术的使用,让老师拓展教学深度有了可能。传统教学对政治疆域、城邦形态、文化、科技、远古社会等内容只能停留在文字修饰阶段,需要学生自己开动想象力,或者利用课余时间查找相关资料来获得认知,课堂上过度拓展并不能让学生真正理解,多媒体教学可以利用影像资料帮助老师展开进一步讲述。

多媒体教学对学生好处是最受关注的,因为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之一,能够让学生在短暂的课堂中学到足够的知识才是课堂最重要的目的。对学生而言最大的好处在于得到更好的学习体验。研究表明,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一样重要。好的学习过程体验不仅提高学习效率,从长远来看更利于培养学生兴趣。音频、视频、图片、图像促使图文音影让学生有了更多的感官认识。多媒体教学的优势首先体现在吸引学生兴趣。图文并茂、会声会影能在第一时间引起学生的关注,抽象变具体、静态变动态极大的增强了课堂的感染力。其次,在丰富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理解方面效果显著。在讲解旧石器时代时,加入旧石器时代石器、洞穴、复原人像等图片,让学生能更深刻的体验到当时的情景;在讲述文化信仰、宗教改革时,观看《天国王朝》等影片资料,可让学生深刻了解对个人、社会的影响;在探讨某一社会历史问题时,实时链接当代大师的分析,可以开阔视野、拓展思路,提高分析能力。

四、多媒体教学的缺点

当然多媒体教学并不完全是有利无弊,比如大多数研究者认为语文诗歌课堂并不太需要多媒体教学,能否使用多媒体教学取决于具体教学内容。就中学历史教学而言,其劣势表现在对老师和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对老师而言:首先,要求教师具备因地制宜使用多媒体教学的能力。教师要根据具体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方式开展教学,在激发学生想象力与具象呈现增强理解之间找到平衡点;其次,需要老师提高自身多媒体技术应用水平,掌握必要的计算机、软件、多媒体、视频剪辑能力,才能设计出优秀的教学演

(下转第13页)

(上接第14页)

示方案,才能在课堂上更得心应手避免顾此失彼的尴尬;再次,需要教师提高自身知识水平,拓展知识广度、深度,才能够充分利用多媒体在有限的课本知识上进一步拓展。然后,多媒体教学增加了备课时间,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为参加公开课、竞赛课,许多老师制作过精美的课件,大家对其所花费的时间、精力也是深有感触,如果每堂课的内容都要如此,那就需要老师更多的付出;最后,多媒体教学对师生互动提出更高要求。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其效果和使用方法需要进一步研究,使用过程中,需要老师与学生就教学内容、课件设计、讲授方式等进行沟通,多媒体教学还要求更多一些的沟通交流,实现全过程交互式互动教学。

对学生而言,更多的是如何及时调试自我,习惯多媒体教学课堂。县级中学中,很多学生在小学、初中很少接触多媒体教学,刚开始可能被新奇的方式所吸引,但是他们好奇的注意力并不是新颖教学方式所传授的内容,而仅仅是其形式。这需要需要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多媒体教学,学会把握课堂重点,避免沉浸在影片故事、华丽图片、形象动画之中忘记核心知识。由初中到高中历史教学不再仅仅是让学生了解史实,更多的是要思考其背后的规律,学生应该紧跟课堂演示进行积极思考,而非专注于演示文稿。其次需要学生更多的与老师沟通,就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教学内容,以及大到影音资料的引用,小到演示文稿色彩、文字、图片音效设置、板式等教学方式达成一致。

五、小结

显然,中学课堂普及多媒体教学是大势所趋,需要研究的是如何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达到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目的。扬长避短应该是努力的方向。

首先要因地制宜。依据教学内容主次难易程度、时间、精力条件,以传授基本内容为核心,辅之一多媒体手段,避免过分依赖多媒体、照搬照抄课本设计演示文稿、照本宣科教学。历史课传统教学基本上有照本宣科的嫌疑,多媒体技术可以极大的改变这种情况的发生,需要教师提升自我历史知识和多媒体技术应用知识,充分发挥好气作用。

其次要因材施教。不同学年段、不同学生对多媒体教学的需要不同,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积极互动,就教学内容、多媒体利用方式达成一致,避免老师唱得好、学生听得欢、学校效果差的情况出现。

参考文献

1 钟启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出版社,2001:7

2 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

范大学出版社,2001:7

上一篇: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地理知识的衔接 下一篇:新课标探讨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创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