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生物实验的探究与实践

时间:2022-08-06 09:48:14

浅谈高中生物实验的探究与实践

【摘 要】本文以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为研究对象,针对相关问题展开了讨论。文章主要介绍了向学习型教师转变、转变教学观念、注重培养学生个性化学习、要给学生健康丰富的思想营养、要注意学科间的联系、要学会充分利用网络学习资源和开发多媒体教材、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等内容。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为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同时对于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也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生物实验;思想

传统的生物实验教学主要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目的,过多的重视结果,教学方式单一,教学评价体系僵化,与新课程实验教学理念背道而驰,制约了生物实验教学的发展,不利于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养成。因此,生物实验教学改革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点。在新一轮的生物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作为一门强调实验的基础学科高生物来说,生物实验教学的改革逐渐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文也正是基于此,针对新课改背景下的化学实验教学问题进行了阐述。近年来,几乎所有的普通高中一年级都进入了新课程实验。作为一线生物教师,新课改后,必须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才能适应新的教学要求,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一、向学习型教师转变

高中生物实验新课程比传统生物课程有了很大的不同,其综合性,新颖性,主题性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而作为一线教师就必须改变观念,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才能尽快适应新课改的要求,真正实施素质教育,使学生获得更多的能力。然而在现实中,有些教师学的知识只停留在表象上,对一些探究实验,教师自己就迷迷糊糊,搞不清楚,那么就很难驾驭课堂,无法引领学生到达更高的境界,解答学生的问题,给学生指导,在教学中常常感觉捉襟见肘。因此,只有教师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认真解读,领悟新课程体系中蕴涵的思想,提高自身的素质,加强自己的专业知识学习,注重相互合作与交流,增强科研意识和团队意识,增强对新课程的适应能力,才能适应新的教学要求,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二、转变教学观念

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与参与者,在教学过程中,师生的交往,教与学是一种“互动”过程。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与学生学,其实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道者。现实中的教与学将是互学,共同发展的“学习共同体”。

新课程的显著特点,就是使受教育者能主动地学习,主动地潜意识发展。这就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知识的获取过程中去,从生物现象的展示,实验现象的特征,去探究生物的本质,它是一系列的思维活动。然后,如何引导学生对观察到的现象,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展开广泛讨论,看能否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在讨论中形成知识,方法的结论,从而极大地调动学生对生物学的探究性,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但是,新课程倡导探究性学习,并不是对传统的接受式学习的完全否定,不是所有知识都需要通过探究获取,有些基础知识是需要教师讲授给学生的,例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一节课的学习,由于受到条件的限制,就很难通过探究学习。所以,关于新课程的学习,我们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

三、注重培养学生个性化学习

俗话说:“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教师应该针对不同的学生,做到因材施教。如新教材中出现的自测题,要允许不同程度的学生选做不同的题;课外作业设计时注意量度,让学生有选择的余地。教师真诚关心每个学生,使他们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自身发展和全新的提高,激发和调动他们的成就感,使他们体验到成功带来的愉悦。

四、要注意学科间的联系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与物理和化学等自然科学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不同知识相互渗透的现象极为普遍。因此,教师在平常的课堂教学中要加强各学科间的横向联系,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理解科学的本质,科学的思想方法和统一的科学概念和过程,建立科学的自然观,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五、要学会充分利用网络学习资源和开发多媒体教材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育教学网站上丰富的学习资源,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设计制作一些形象、生动、具体,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多媒体实验教学课件,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加深学生对教材知识点的理解。

总之,面对新课程,高中生物实验教师要勇于尝试新理念,使自己以研究者的姿态出现在学校舞台上,经常反思,如何才能把自己的工作与新课程的实施紧密联系起来,积极提高自己的课程开发意识。探究研究性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创造能力,为学生成长营造一个积极,宽松,和谐的发展空间,那么新课程才算走了阶段性的一步。

参考文献:

[1]陈霞.基于新课程标准的高中生物实验有效教学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

[2]潘秀菊.高中生物教学中生物科学史教育的研究与实践[D].福建师范大学,2009

[3]陈明林,叶澍,汤用政,张南方. HPS教育在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07,(19) .

[4]张连季.对高中生物实验的几处改进和分析[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8,8(25)

[5]朱道立,王康乐,陈佩林,马以桐,蒋建国.生物实验课程教学模式与学习方式的研究[J].理工高教研究,2008,4(15)

上一篇:初中英语课堂有效提问的艺术 下一篇:高职室内设计专业工作室制模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