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基础知识学习与创新能力培养

时间:2022-08-06 08:29:49

初中物理基础知识学习与创新能力培养

摘 要: 初中物理是物理教育的启蒙阶段。在这一阶段教学中必须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与基础技能的培养。与此同时,在教学中要注意学科思想方法的渗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使基础知识教学与创新能力教学紧密联系,相辅相成,成为教学的核心,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关键词: 初中物理教学 基础知识 创新能力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初中物理教学是物理教育的启蒙阶段,要贯彻全面发展的方针,着眼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以基础知识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创新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从《初中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不难看出,作为物理启蒙教育,初中物理必须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同时还必须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而落实素质教育。

初中物理虽是物理教育的启蒙教育阶段,但就其内容而言不仅涉及学科体系中的各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还延伸到生活、生产、科技、社会和家庭等各个方面。例如近几年的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中招物理试题中均有不少题目将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生产活动、科学技术,以及国防建设相联系。

为此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强化双基,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不同层次的培养目标和能力要求,探索分层教学模式。同时准备了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课堂、课外的练习题和检测题,对各种学习资源进行整合,通过加强课堂教学的反馈和质量监测,一课一练一评,使学生尽快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增强学生学习的目的性,从而帮助学生树立学好物理的自信心,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教会学生达到学历水平的知识和技能要求,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终身学习的方法,为学生今后能更好地学习与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重点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教师应在教学中创造一个平等、民主的环境与氛围,充分尊重学生,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出猜想,针对提出的质疑和猜想制订计划,设计方案,进行实验与搜集证据,分析与论证,交流与讨论,评估等。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向探究合理、正确的方向发展。

这样,学生通过亲自探究,既掌握了物理知识,又学会了学习方法;既提高了能力,又培养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为此,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技能、创新精神时要充分利用学科的特点——以实验为基础,充分发挥实验在基础知识教学和创新能力培养中的积极作用。例如,初中物理《力与运动》一章,主要讲了牛顿第一定律。力的合成与力的平衡这两个知识点都是为牛顿第一定律服务的,创设了“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在实际生活、生产中的实际情境。在牛顿第一定律得出之前,亚里士多德的错误结论被人们沿用了两千多年,而学生在学习物理之前,大多有错误的认识。所以在学习定律之前,要求学生认真阅读课本中插图所示的实验。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分组进行实验探究,通过探究,得出:“在速度一定时,水平面越光滑,摩擦越小,小车运动得越远。”再进一步分析得出:“水平面绝对光滑,即摩擦为零时,也就是不受外力时,运动的小车将做匀速直线运动。”通过实验与自主学习,学生真正理解掌握了基础知识,同时提高了创新能力。

又如初中物理《探究电路》一章,具有概念多,实验多,规律多,重点和难点多,与日常生产生活联系多等特点,对此可以采取自学指导和实验指导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在课前加强对学生预习和自学的指导,指导学生认识电路、探究电路的规律等,使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有一个整体印象,在此基础上再通过对学生实验的指导,使学生在实验中学习、体会电学知识与规律。学生通过自主实验能更好地掌握知识,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和途径,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动手实践和分析能力,培养了实事求是、尊重事实的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这样的学习不但使学生较为扎实地掌握了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强化了学生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加强学生基础知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总复习的教学中不仅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更能体现基础与创新教学策略在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方面的功能。可以采用开放实验室的策略,为学生通过实验来探究物理学习和提高物理知识能力提供方便。对学生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筛选,由教师确定命题,由学生设计方案来进行探究,指导学生对方案进行分析和评价,指导学生不断完善方案,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进行实验探究。这样不但巩固了学生的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综上所述,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构建基础与创新的平台,在基础知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中落实基础知识,使基础与创新成为教学的核心,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上一篇:浅议初中思想品德自主探究学习策略 下一篇:提高地理课堂效率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