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小学生数学提问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08-06 07:27:32

也谈小学生数学提问能力的培养

亚里士多德说:“思维是从惊讶和问题开始的。”创新往往是从问题开始,只有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才有创新可能。在数学教学中,有的老师特别重视提问学生,却往往忽略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因此,学生往往善于回答问题,却不善于提出问题。

生活是个万花筒,处处有数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中应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并且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必须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数学又为实际生活服务。

引导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从已知领域向未知领域探究的过程,教师要充分借助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关系,结合学生的实际,引导学生敢提问、想提问、爱提问、善提问,这应当引起广大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

一、肯定成绩,让学生敢提问

欲让学生敢于提问,教师首先应当学习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积极、主动地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在教学中,学生在智力发展、性格特征、兴趣爱好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学生能力参差不齐。对大胆提问但平时不善表达的学生,不论问题的质量如何,都应予以鼓励;对提错问题的学生,千万不能批评,要启发他换一个角度,换一种方法去思考,帮助他树立提问的自信心;对能提出有价值问题的学生,要尽可能地引导其准确表达,并予以赞扬,这样就能解除学生的精神束缚和心理负担,使每位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对数学课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勾起欲望,让学生想提问

要使学生想提问,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发展因素,创设一种促使学生比较容易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情景。教学时应设法为学生创设逼真的问题情境,唤起学生思考的欲望,让学生置身于逼真的问题情境中,体验数学学习与实践生活的联系,品尝到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原来就是这样在实践与讨论中得到的。如教师执教《土地测量》时,结合以前所学的面积知识,先由教室、操场等规则的图形进行测量,再到不规则的实际地块测量,这样由简单到复杂的深入引导,让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想法,勾起学生的提问欲望,使学生对提问题有了更为清晰具体的感受。

三、畅所欲言,让学生爱提问

虽然好问是儿童的天性,但是主动积极的提问意识是靠后天培养的。纵观传统数学教学,提问是教师的特权,学生只有回答的义务,课堂上几乎没有给学生提问的机会。要使学生爱问,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提高教学艺术水平。评价语言的有效性是学生课堂发言的催化剂,对“只要你认真,就会学得好”这句话,教师在使用时,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所有学生,给学生一方自由思维的空间,并积极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尽情表达自己发现的――哪怕是一个看似很简单的问题。教师与学生都是课堂内容的对话双方,对学生的提问要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予以肯定,而不要以绝对的评判身份,让学生感到自己所提问题无足轻重,打击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同时,教师的教学内容应设计得有趣味,有悬念,有矛盾冲突,能打开学生的思路,激励学生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四、发掘数学美,鼓励学生善提问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明白,数学中存在美,数学美的含义是丰富的,如数学概念的简单性、统一性,结构系统的协调整体性和相对性,数学命题与数学模型的概括性、典型性与普遍性,还有数学中的奇异性,都是数学美的具体内容。数学美的主要特征,概括地说,是简单性、和谐性和奇异性。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重视数学美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意识,使小学生富有对学习的兴趣,对科学的爱好,对真善美的向往,从而陶冶学生的美好心灵。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问是学生发现、感受美的过程。

数学提问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需要师生双方经过长期的、反复的、有意识的、有目的的训练。

1.提问的实效示范性。儿童有很强的模仿性,提问自然也是从模仿开始的。教师提问的方式,将给学生起示范作用,而当前教育教学活动中,我们设计的问题中仍然有一部分不切合实际,因而,教师除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外,更要让学生学会提问题的方法,要鼓励学生提有深度、有价值的问题,要多站在学生、问题实际功效的角度去提问题。

2.提问的时限区域性。任何一种新理论的诞生,一项新定理、新定律的发现,都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或者是在原有理论的基础上提高和发展,或者是对原有理论的革新。如果我们在引导学生提问时,不能够及时地对学生的提问进行有效的区域把握,让学生想起什么问题就说,就会冲淡课堂重心,学生提问能力的提高更是无从谈及。为此,我们要把握好:(1)对标题进行质疑。引导学生经常推敲标题,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又有利于把学生的思路迅速引入所学内容。(2)在矛盾处进行质疑。在教学过程中找出矛盾之处进行质疑,能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教学内容。(3)在知识的衔接点进行质疑。新旧知识的衔接点实质上就是教学的难点,许多有经验的教师十分重视知识衔接点的教学。

3.提问的多样创新性。未来学家奈斯特在《大趋势》一文中指出:“处于伟大变革时代,我们需要创造力和创造精神。”是的,纵观古今,各种对人类影响深远的发明创造和知识的创新,无不是创新思维的结果。正是在此意义上,同志指出:“如果不能去创新,不去创新,一个民族难以发展起来,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创新,最根本的一条就是靠教育,靠人才。”提问的创新性,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1)鼓励向教材的编者挑战。常言道:百密难免一疏。在教材的编写和印刷中,难免出现错误,如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统计”一节中,对四季的划分就不对,教学时,教师故意不予指出,让学生识文,在读中肯定就会发现和以前的知识不一致,会提出疑问。此时,教师就可因势利导,鼓励学生不要迷信老师、编者、权威,要敢于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2)鼓励一题多解。一题多解的数学题很多,有的学生提出的解法非常独特,有时甚至老师也一时难以理解,此时,老师千万不可予以扼杀,因为这很可能正是创新的萌芽,是“教学相长”的极好机会。

新课标已把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性精神作为总体目标,广大数学教师必须牢固树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在数学教学中,不断地为学生创设一种主动参与,合作学习,积极探究的宽松、和谐、愉悦的良好学习氛围,有计划地引导学生逐步实现敢问、想问、爱问、善问。培根说:“一切天性和诺言都不如习惯更有力量。”学生数学提问能力养成,需要教师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提问习惯。

上一篇:例谈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中西文化差异 下一篇:初中生数学学习差异形成的原因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