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师生互动艺术

时间:2022-08-06 06:49:05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师生互动艺术

摘 要:《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要求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师生要共同营造和谐、愉快、合作的教学氛围,师生互动要做到活而不乱、动中有节、动中有序、能放能收,进而体现“互动”为音乐课堂所带来的最佳教学效果。

关键词:新课程;师生互动;教学开端;教学氛围

音乐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就是互动。但长期以来的传统教学使学生对知识处于“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知其之所在而不知其之所来,更不知其之所去”的状态。教育内容往往变成了古板僵硬、毫无动人之处的“木乃伊”。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要求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师生要共同营造和谐、愉快、合作的教学氛围。在此理念下,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浓厚兴趣,变“厌学”为“乐学”,从“被动学习”走向“主动学习”,最终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

根据新课程“互动”的原理,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笔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进行了几年的“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一、师生共同创造良好的教学开端

乌申斯基说:“没有兴趣,被迫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兴趣是音乐创新教学的基础和源泉,课堂教学中的愉悦会极大地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互动式”教学模式,就是要求为创设与教学内容相符合的情境,来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如:在教唱歌曲《青春舞曲》前,可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一些新疆的风光和景色,为了营造更为强烈的音乐氛围,可将传统的成排成行的座位形式改变成“马蹄形”“圆形”的座位形式,教师则一改以往的教学风格,自己先随着欢快、热烈的新疆音乐跳几个简单的新疆舞动作,要求学生踏着音乐的节拍进教室。学生大多对新疆音乐较熟悉,也自然地在“马蹄形”“圆形”的座位边跟着学跳,他们兴趣盎然,自我表现意识强烈。这样做可以消除师生间相互交往、相互合作的心理障碍,大大地缩短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为学好歌曲奠定了基础。

二、师生营造和谐、愉快、合作的教学氛围

在开放的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营造一种民主、自由、轻松、愉快的氛围,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敢动、敢说、敢做,促进学生个性的完善与身心的和谐发展。

1.巧妙且艺术的课堂提问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问是一门艺术,要运用得好,让它受益于课堂教学,教师要在课前精心设计问题,课堂上灵活运用。我们常说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最常见的方式是用语言来引导学生。那么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对问题的目的要明确,提问要有音乐性。比如,在上《香格里拉并不遥远》前,可微笑着引导学生边听边积极思考会有怎样的情绪、场景,这音乐有怎样的特点等等,学生们想象的空间一下子给打开了,于是,学生们根据各自的想法,想象音乐的画面,在音乐中律动和表演起来,以下的回答就轻松了,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聆听习惯,又了解了音乐的特点,下面的学唱和表演环节就顺理成章了。

2.师生共同参与音乐实践

如:上竖笛课时,当学生学得差不多后,教师可与学生一起齐奏、合奏。此外,教师还可以让班上的音乐特长生参与进来,让他们用自己的乐器为教师演奏的乐曲伴奏,其他学生伴唱……师生合作,共同参与,不但使课堂变得丰富多彩,而且营造出和谐、愉快的良好教学氛围。学生们得到了乐曲的熏陶,他们沉浸其中,受益匪浅。

总之,教师在音乐课堂教学活动中“动”的应变调控能力不仅要加强,还要让学生成为“动”的主体。尽量要做到活而不乱、动中有节、动中有序、能放能收,通过师生互动共同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进而体现“互动”为音乐课堂所带来的最佳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 江苏省溧阳市燕山中学)

上一篇:高中政治课堂的有效性教学 下一篇: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