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课题研究效益 推动学校有效管理

时间:2022-08-06 06:08:52

提高课题研究效益 推动学校有效管理

梳理学校管理的各个脉络,课题研究与学校管理二者之间似乎并没有十分显著而直接的关联,前者不过是学校管理体系中的教育科研管理的一个范畴,并不直接与学校管理挂钩。因此,倘或一定要在二者之上建立一种直接的联系,放大课题研究在学校管理中的重要价值,难免会让人产生蜉蚁撼树之嫌。但是,细细思忖之后,笔者却越来越感觉到,课题研究对学校管理的推动作用,正如潜在海底的冰山一角,其力量着实不可小觑。但是,笔者所说的这一切,都是建立在课题研究追求真效益的基础之上的。真正的课题研究,是基于对教育现实的实践和改进,它犹如一股潜滋暗流,在不知不觉中助推着学校这艘艋艟。进一步说,一所学校对于课题研究的重视,正是目光长远、思想超前、内蕴丰富的一种表现,他并不会在时间的等待中失去对课题研究的信心,相反,会发动越来越多的老师投入到这场轰轰烈烈的群众性教育科研中去。

认识到课题研究对学校管理的重要性,我们唯一能做的事,就是定下心来、花大力气、下真功夫把课题研究做实了、做好了,让研究成果在学校管理的运转中发挥最大的转速,从而最大化的提升学校的管理效益。事实上,提升学校管理效益可选路径之繁,可纳良策之多,可举范例之众,在此无需赘言,笔者仅从课题研究的角度谈几点看法。

一、“两个效益”及其辩证关系

1.课题研究效益

长期以来,课题研究方面触及研究效益的话题并不多见,人们对研究效益非但陌生,而且常常将它与研究成果混淆。事实上,获得对研究效益的科学认识和有效操作,对振作当前课题研究疲软现象不失为一剂良药。

何为研究效益?我们知道,效益意味着我们要做对的事情,要树立正确的研究目标,从正确的目标出发,最终才能获得有益的结果。因此,课题研究效益在这里主要是指:运用科学研究的思路、方法对中小学教育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加以变革后所发生的变化及其达到的程度。从概念中我们不难得知:首先,研究效益是运用研究成果的产物。其次,研究效益外在的表现为一种变化,这种变化是指研究者运用了新的解决方式或研究假设后,研究对象和过去相比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通常是指好的变化。是朝着研究者预期的方向发展的一种变化。其三,研究效益是表明研究成果价值大小的重要的、直接的论据,且二者成正比,即研究效益越明显,研究成果的价值就越高。

建立了对研究效益的科学认识,兼之科学有效的操作,课题研究也就能够顺藤摸瓜,研究成果自然能够真正为学校解渴、解难,而不是被束之高阁或沦为鸡肋。

2.学校管理效益

学校管理效益是管理者实施管理活动的效果和利益,是管理成果与管理投入的比较。它是学校办学效益肌体中的关键部位,其重要性相当于人体的大脑,发挥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学校管理的各个环节、各项工作,都应以提高非经济效益和经济效益为中心,使用学校有限的资源,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这里,经济效益主要指合格毕业生的数量及教职工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状况。非经济效益包括人际关系、秩序和声誉等方面。在当前办学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向管理要效益是办学者思路清晰、目光卓著、内心果决的一种体现。

3.研究效益与管理效益

获得了以上认识,我们仔细分析一下,课题研究追求效益与学校管理追求效益,二者双手相扣,内心互为认同。首先是目标指向一致。学校管理追求效益,是出于学校自身生存与发展的需要,也是出于社会期望的需要,它讲求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这一点与课题研究所追求的最终应获得有益结果的思路不谋而合。其次,价值观一致。学校管理追求效益,其目的在于向管理要质量,以质量求发展,而笔者强调的课题研究效益,尽管是关于课题研究方法论问题的探讨,但究其底,探其源,也是出于对质量科研的不舍诉求。其三,二者是从属关系,类似于小溪与大河。课题研究经过长途跋涉,它的涓涓细流最终都会汇入学校管理的长河,共同奔淌远去。其四,提高课题研究效益,其最终体现的是学校管理中非经济效益的提升,是学校软实力的增强,也是一所学校经得起时间打磨的耐力所在。

因此,倘若能够对课题研究效益进行科学设计、稳步实施,无疑是对学校管理效益的有益提升。

二、超前设计研究效益

通过对研究效益概念的理解,我们已经知道它既是研究成果的重要论据,也是研究成果运用后的产物。那么,也许有人会说,既然是成果的产物,那只需等到课题研究结束的时候再做思量也不晚。其实不然,因为倘或研究已接近尾声的时候再拿去验证,肯定为时已晚,木已成舟。因此,我们必须建立一种超前意识,即在课题研究的起步阶段,就要围绕如何才能取得有价值的、令人信服的研究成果而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其核心就是对研究效益的预设与实施。应该说,对课题研究效益科学而全面的设计,是衡量课题研究成果价值大小的一种有力的、重要的论证方式,要贯穿于课题研究的整个过程,观照到研究的各个方面。

那么,在具体的课题操作过程中,我们如何设计研究效益呢?笔者认为,对研究效益的预设在研究伊始就要着手准备,对研究效益考虑得越早,预设得越全面,则越有利于研究成果的得出。具体可包括以下方面:

1.确定测定内容

总体上讲,中小学行动研究课题的研究方向可分为三类:(1)研究学校管理;(2)研究教师发展;(3)研究学生发展。因此,首先就要判断本课题研究方向属于哪一类,然后明确本课题的主要的研究点是什么,最后才可确定本课题的研究效益具体指哪方面。

2.确定测定项目

这是验证研究成果的一个重要前提,需要提前预设,而且预设时要尽量做到全面、具体,而非片面、抽象。有的课题研究动辄以教师发展了,学生提高了,学校办学水平提升了等变化笼而统之地反映研究效益,其实是对研究效益的一种泛化和夸大。因此,笔者认为,在确定测定项目的时候,一定要紧扣研究内容和研究措施,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把具体的问题理性化,把理性的问题新鲜化,从而真正体现出效益的价值。想要做到以上几点,可以考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界定研究效益:

一是措施实施前后的差异变化。我们已知,研究效益是研究假设运用后的产物,也就是说,在运用了新的问题解决的思路和措施之后,研究主体、客体与过去相比发生了明显变化,产生了明显的差异,而这种变化和差异就是研究效益,而且是效益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是实践对象的变化。由于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研究的实践对象主要是学生或教师,因此,经过课题研究实施之后,教师和学生发生的与研究内容相关的变化是课题研究效益的重要体现。

三是研究主体的变化。从中小学教育科研的现实状况来看,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作为研究的实施者——教师的变化,参研教师通过课题研究,其思想观念、教学能力、研究能力得到了一定提升;另一方面是指研究的组织者——学校的变化。学校的变化反映的是学校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并可能表现为不同的层次和不同的内容。其中,主要是因教师群体和学生群体发展变化后产生的相应的学校管理、办学水平、学校文化等方面的提升。

3.确定测定方式

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所产生的效益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不仅是具体的,也是可感的;不仅是可感的,而且是可述的。从科学研究的角度来看,定量分析是一种常见的评测方法,其科学性和精准性毋庸置疑。但是,从教育的人文价值和伦理追求来看,定性分析则更接近于教育的本质。因为,教育面对的是一个个活泼的、发展变化的人,对人的关注不能仅靠冷冰冰的数据、图像来进行评测,致使教育教学程式化、简单化,而全然不见师生鲜活的生命之音和活力。在这里。笔者想引用加拿大著名学者马克思·范梅南在《生活体验——人文科学视野中的教育学》中的某个观点来进一步说明:“人文科学对于准确、精确及严密有自己的标准。在定量科学中,准确与精确往往作为界定测量与设计精良的标志。与此相对,人文科学则尽量追求对具体事物丰富性与完整性的解释性描述,尽量使概念的基本本质达到完善……”因此,从教师笔下倾泻而出的一篇篇教学案例、教学反思、教学日志等,往往是我们呈现课题研究效益的很好的方式,是适合于教育研究自身的一种话语体系,具备一定的说服力和可信度。

在实践中,研究效益直接反映在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研究措施所作用的学生的与课题研究内容相对应素质、参研教师的思想观念与施教能力、学校的管理与风貌等方面,常见的评测方式有以下几种:

一是在研究过程中开展必要的前测、后测,通过量化的数据变化对比来增强效益的可信度;二是用调查形式,如问卷统计、会议式访谈等方式,从而获得有关信息,反映、判断效益;三是用针对性的教师、学生获奖的等级、数量,呈现研究效益;四是用教学案例、教学反思、教学日志、教育叙事等方式呈现研究效益,即进行定性分析。

综上所述,在课题研究的整个过程之中,如果研究者能够按照以上步骤,对课题的研究效益进行精心设计,逐步实施,仔细论证,科学分析,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大量的课题研究工作开展过后,收获的必定是能够让人心悦诚服的课题研究成果。那个时候,我们再回过头来看一所学校的面貌,也许会发现他的容颜中焕发出的是更为动人的光彩。

(梁莉,苏州市吴中区教育科学研究室,215000)

上一篇:综合实践活动信息整理教学误区及对策 下一篇:深入简出,实现概念精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