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鲁教版语文教学方法

时间:2022-08-05 11:21:22

浅谈鲁教版语文教学方法

初中语文教学在初中生的教育中地位相当重要。众所周知,语文的水平从根本上决定了初中生整体的素质。没有优秀的语文知识,初中生很难取得全面发展。传统的“老师一人讲,学生认真听”的语文教学模式已经失去其活力,随着中考对初中生语文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初中的语文课堂不再仅仅局限于纯粹的知识传授,它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取得高分,它需要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而阅读教学必将是一个重要环节。加强学生的语文掌控能力将会对我国的初中语文教学起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一、在与学生的热情交流中传递语文理念

一直以来,所有教育工作者都十分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深入学生内心,把握学生的真实心理,给学生精神上的帮助和安慰。语文课堂是一个老师和学生互动的课堂,与学生的良好沟通有利于语文教学。主动和学生谈心,用真挚的话语感动他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最终达到让他们培养起学习语文的兴趣的目的。

在近几年中,有一个男学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是初二带的他,这个学生在初中时是一个成绩优异、性格开朗的学生,并以优异成绩考上了初中,但是到了初一时,就放松了学习,并在其他同学的诱导下,迷上了电子游戏,之后学业就荒废了。在他刚进我班的时候,并没有发现他有什么特殊,只是成绩非常不好,平常不太爱言语。一个学生向我提起了他,我才知道当时的他存在很大问题。我首先主动找他说了一些心里话,当时没有说太多别的,只是鼓励他要好好学习,要对得起自己,之后就听到老师对他有了一些不错的反映。后来,我经常和他交流,渐渐熟了,我就给他讲了一些做人的道理,要孝顺,要好好学习,对自己的家人,对自己负责,他听了进去,并认真去做了,他的成绩迅速提升上来。尤其是他的语文成绩,在班里名列前茅。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

多媒体是一种十分便捷的教学工具,其各种特性都给教师、学生一种立体式学习的感觉。在新的教育科技中,教学空间不再局限于黑板和讲台,借助多媒体工具及科技,教学可以从视、听、触多个维度展开。不但教师的授课、指导、辅助要通过各类媒体进行,而且学生的学习和探索也要借助于各类媒体来实现。另外,各类计算机网络还构成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递信息的工具,教师的指导与学生的反馈都要在此基础上进行。多媒体教学节约了语文教师查资料的大量时间,使学生获得知识变得更为方便。

素质教育重视知识与能力,不再片面强调对知识的记忆,因此,在这种基于“学”的环境系统中,必然要选择与应用大量的教与学的资源,而现代教育技术能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语文教育就应该以现代教育技术为基础,实现多元化教学,因此,在这一方面,教师应该充分掌握其操纵流程。

三、理论教学简单化,以学生读懂、消化为目的

理论教学是初中课堂上重要的教学内容。在过去的相当长时间里,更多的教师使用生硬的、专业性十分强的、难以理解的语言向学生传授语文理论知识,包括语文的基本知识等,但这并没有达到实际效果,学生没有真正理解和学到更多知识。因此,在理论教学中,要以学生听懂、消化为目的,不能局限于形式和语言的束缚,要行文并茂地向他们传授。下面是一个例子:

第三单元的诗词五首中,有一篇是曹操的《观沧海》。对于这首诗,在传统的教学中,大部分教师是不给学生任何提前复习的机会,而是直接带领学生读一遍,然后挨个词的翻译,最后要求学生背过就算完了,但这绝对不会达到真正的教学目的,老师们的专业术语不会带给学生任何的感触。任何老师都应该明白,任何一首诗都是一个情境,都是一个诗人精神的写照。讲《观沧海》这首诗要先给学生深入的介绍作者及写这首诗的时代背景和作者当时的心境。了解了具体情况后,在给学生讲解这首诗的意思,并让学生自己总结这首诗的主题或每人写一篇读后感。前面我也说了,任何一首诗都是一个意境,那为什么不让同学们来表演呢?让他们用动作和语言来演绎这首诗呢?

四、揭示课题,引入情境

叶圣陶先生在他的《语文教学二十韵》中指出:“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作者胸有境,入境如至亲。”中学语文教材中的作品,时空跨度大,古今中外无所不包,很多内容不是中学生阅历中的。教学新课时,如何把学生带进教材特定的情境中,从而缩短学生与教材之间的时空距离。这就要求教师深入钻研教材,了解作品的写作背景,亲身感受作品的情境,找准作品情感的闪光点。导读时或简介作品的写作背景,作者的人生经历,或摄取作品最感人的情境加以描述,从而把学生引入情境。

人文精神的传递是鲁教版教材的一个重要目标,同时也是所有教育工作者努力教学的目标。语文是培养学生文化水平和精神品质的重要科目,肩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所有语文教育者应该以鲁教版教材为基础努力大胆地创新教学方式,给我国的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刘安露.通过《生命 生命》谈香港朗文版中国语文教材与鲁教版语文教材的微观比较[J].黑龙江教育:中学教学案例与研究,2009(06).

[2]毋小利.人教版、沪教版语文教材练习设计的对比分析[J]. 教育导刊,2008(11).

[3]周方.谈谈语文教材课后练习的启发性与趣味性[J].语文学刊,2008(02).

[4]张永祥.语文教材“学本化”建设中的一些问题及思考[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10).

(作者单位 山东省招远市辛庄初级中学)

上一篇:让学生学会合作 下一篇:农村初中数学教学策略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