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小学生朗读的教学方法

时间:2022-06-24 02:12:07

浅谈农村小学生朗读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朗读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6A-0073-02

朗读是传统语文教法的精髓之一,它对学生领悟课文内容、增强语感、陶冶情操、培养形象思维能力等,起着其他任何活动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因此,培养小学生的朗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实施语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

农村的小学生,朗读的最大一个缺点就是爱“唱读”。对于他们来说,似乎一字一顿,拖声地“唱”,那才叫“读书”。特别是集体齐读时,全班几十个学生一起“唱”,其“唱”完的结果是不能身临其境地理解课文中的思想感情,不能深刻体会课文中的生动字词和优美句子,甚至个别跟“唱”的学生连生字生词都不认识。因此,我们必须帮助学生克服“唱读”习惯,使学生的朗读水平不断提高。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朗读训练,提高阅读效果呢?下面谈谈笔者进行朗读训练的几个方法。

一、讲授法

即讲解“朗读提示语言”和朗读基调。老师首先告诉学生,一个句子除了由文字组成外,还有各种的标点符号。这些标点符号就是最初的、最基本的“朗读提示语言”。如有“、”的地方停顿时间最短;比“、”停顿时间长一点的是“,”;遇到“?”时,要读出疑问的语气;遇到“!”时,要读出感叹语气。

最重要的是讲解朗读基调。如《我的战友》的朗读基调是赞颂与崇敬,朗读时要人情入境。文章第一部分语气中充满着坚定和仇恨,读好“毒牙”、“楔入”、“突然袭击”、“拔掉”、“推移”等词语,要掷地有声。第二部分,语调低抑凝重,语气急迫紧张,读时抓住“六十多米”、“居高临下”、“纹丝不动”、“必须”等词语,体现环境形势紧迫;“只盼望”、“痛痛快快”则读出殷切期待的心情。第三部分,语气更加紧迫,语调更加急速,读时抓住“绷得紧紧的”、“不忍”、“忍不住不看”、“盼望”、“千斤巨石”、“一动不动”、“没挪动一寸”、“半个多钟头”、“没发出一声”等词语,读出心痛感觉,读出伟大崇高而勇敢牺牲的感觉来。最后一部分,读出满腔仇恨的铿锵激愤感情。

二、标示法

即以分析为先导,教师先讲高低快慢、断连疏密的朗读技巧,学生动笔适当做记号,以便引起对文本朗读停顿语气的注意,然后再反复练读比较。当遇到需要停顿的词语或较长的句子,让他们在需要停顿的词语后面用“\”标出,用“·”标出重读的词语,用“”标出轻读的词语。通过加上这些提示符号,学生更容易掌握语感,分清轻重、快慢。

如《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第一句要读出红军“不怕难”的语气,坚决并充满信心,“只等闲”要轻读,读出当作平常事的平淡语气。读第二句时,要突出五岭的绵延不绝、乌蒙的气势磅礴,而“腾细浪”、“走泥丸”则要读出平淡,表现出红军的“不怕难”。第三句的前半句要读出红军的欢快心情,后半句的语气要读得低沉一些,以表达对牺牲战士的沉痛缅怀之情。最后一句应读出欢欣鼓舞的语气,“更喜”要读重一些。

三、练习法

根据不同课文的特点,运用领读、分合读、个别读、小组读、分角色读、齐读、速读、略读等各种朗读方式,以激发学生朗读兴趣,帮助他们加深理解,提高阅读效果。

如《十年后的礼物》一课,可根据不同时机采用以下读法:分合读,即男生读现实部分,女生读回忆部分,以帮助分清“现实与回忆”。指名个别读,即让其他学生在听读中体会达格尼的情感变化。提问答读,如教师问:“于是她面对大海高声说什么?”学生答读:“生活啊!我爱你!”以此体会达格尼的内心激动与幸福。这样的朗读训练,目标明,层次清,把读与思结合起来,发挥了朗读应有的作用。

四、比较法

即比较教师和学生不同的朗读方式,让学生从中领悟正确与谬误,或通过朗读进行情感和语调的对比,辨析差异,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如《西风胡杨》中描述的“胡杨,是我平生所见最悲壮的树。胡杨生下来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下去千年不朽。”训练时,让学生自由读,初步感知胡杨生命的这一特点。接着重点指导朗读:先听教师按不同两种方式范读,让学生进行对比分析,从中体会“悲壮”这个词需要加重语气,三个“千年”逐级递进,语气逐级加重,表现出胡杨的悲壮。最后让学生随着优美动听的乐声朗读,从内心真切地感受胡杨生命力的顽强。

五、表演法

即用表演的形式练读。对一些情节曲折生动、形象鲜明的课文可编剧表演,借助手势、表情、动作、道具等,将静态文字转化为动态的画面,以体会角色形象,读出真情实感。

如《金奖章》一课,对话多,可通过表演再现不同角色的形象:喜鹊——阿臾奉承、很虚伪、喜欢争名夺利、会见风使舵;鸟王——自鸣得意的人;黄莺——急于表现自己;老鹰——自认为力气大;乌鸦——具有谦虚谨慎的品质。

六、欣赏法

即通过教师的范读或组织学生收听优秀的朗读录音,使他们感受朗读中的鲜明的节奏,抑扬的语调,以及语言的气韵和美感,以此激发兴趣。

如教《七律·长征》,为了让学生读好这篇课文,可先让几位朗读基础好的学生担任角色,进行朗读训练再录音,然后将录音在课堂上播放,让其他学生边看课文边跟读,然后组织学生对各个角色进行评论,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朗读兴趣,又有效地提高了朗读水平。

七、评论法

在朗读时,常有“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现象,为了让孩子们知道自己的朗读水平和存在的问题,可让孩子们围绕字音、停顿、表情、流利、有感情等方面进行评价评议。一方面孩子们在评议中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进一步体会了课文表达的感情;另一方面,孩子们在评议中认识到自己朗读的成功和不足之处,有利于总结经验,提高朗读能力。

例如,在《狼牙山五壮士》的教学中,一个孩子在大声地、一字一顿地读完课文后,笔者让学生来评一评。马上有孩子说:“从他的读中,我感觉不到激昂、悲壮。”还有孩子说:“他的表情不生动。”也有孩子指出:“他读错了字。”笔者表扬了他们评得好,然后说:“你觉得应该怎样读?你来试试看?”这样,让孩子通过评议,自己发现朗读中的问题,自己解决问题,无论对读者还是听者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总之,朗读是传统语文教法的精髓。我们在朗读训练中应该运用多种多样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使学生情发于心间,又能溢于言表。

上一篇:从“三度”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 下一篇:例谈《牛津小学英语》综合板块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