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诵读在中职德育教育中的应用

时间:2022-08-05 10:59:51

经典诵读在中职德育教育中的应用

一中职德育教育的重点和难点

总的来说,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的教育,是学校进行素质教育的首要内容。

中职学生一般处于青春期阶段,是他们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与同龄学生相比,中职学生有共性也有特性。一是学习基础薄弱,学习兴趣不高。中职学生一般在初中阶段学习成绩并不理想,一部分学生和家长考虑年龄较小,仅仅将读中职作为进入社会前的过渡阶段,学习信心不足,因此上课睡觉、迟到、不完成作业、应付考试等现象非常普遍,教师改变学生厌学情绪的难度非常大。二是叛逆心理较强,行为任意,自负亦自卑。在中职学校中,农村学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单亲家庭学生的比例很高,国家中职农村生免学费政策的出台大大缓解了这一类学生的经济压力,但仍存在很大一部分学生有自卑心理,他们虚荣心强,且经常抱怨家庭、责怪社会和学校,同学之间攀比、吸烟、打架、谈恋爱等现象普遍,对自己行为的约束力极差,同时又看不起学习成绩优异、表现优秀的学生。三是责任感缺失,对未来职业生涯缺乏目标和规划。很多学生对自己要从事和想从事的职业没有认识,对自己的未来感到迷茫。另一方面,中职学生也有很多积极的心理因素,例如他们热情开朗、思想解放,重友情、讲感情,社会融入度较高。

在校企合作的交流过程中,许多企业向学校反映的核心问题不是学生的技能水平,而是学生的道德品质、职业操守和工作责任心。因此,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落点脚应是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优秀的品质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职业观、择业观和创业观,这也是德育教育的重点和难点。

我们在德育教育的实践中发现,严格的校规校纪可能会在短时间内起到一定效果,但要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优秀品性则很难依靠惩罚做到。国学经典中蕴含着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开展经典诵读丰富和完善德育教育,以德育德,在很多院校进行过有益的尝试,我们可以从国学经典中挖掘丰富的教育智慧,创新德育工作方法、扩展德育教育途径、破解德育工作难题。

二中职学校开展经典诵读的作用和意义

中华经典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承载着中华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教育的精华,将其作为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载体具有有效的激励和引导作用。

1学校德育教育的有效辅助手段

许多教育专家认为,“修养”“品性”“素质”等是很难“教”成的。英国非常重视学生的道德修养教育,英国人认为“道德是被感染的,而不是被教导的”,所以在英国的学校并不开设专门的与道德教育相关课程,但开设各种主要课,这些课被认为对孩子品德和良知培养起到重要作用。中国传统道德教育讲求“德教”与“修身”合一、“知道”与“躬行”合一、“言教”与“身教”合一,而中华经典中蕴含着礼仪诚信、律己修身、明理思辨等丰富的德育教育资源,开展经典诵读可以从根本上陶冶情操、提高认识、规范行为,弥补传统德育教育和道德规范要求治标不治本的不足,是学校德育教育的有效辅助手段。

2促进学生行为规范的养成

传统文化经典中包含许多道德行为准则,例如《弟子规》《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等经典中有许多关于待人接物、为人处世、学习、工作和生活等各个方面的要求。《三国志・魏书》中提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通过诵读可以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通过有意识地将经典诵读与日常行为相联系,从每天的上课、值日、与同学交往中开始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

3有助于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

中职学校的核心任务就是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职业核心能力的高低是判断学校教育质量的首要标准。与职业技能相比,职业道德、工作责任心、个人品行等因素越来越受到企业和社会的重视,“态度比能力更重要”成为许多企业的用人标准,通过经典诵读内容与道德教育的有机结合,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职业理想,践行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观,培养积极的工作心态和高度的工作责任感,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奠定坚实的道德基础。

4提升学生个人的道德素质和文化修养

美心美文,嘉言懿行。通过熟读成诵,可以潜移默化的培育心灵、开发心智,培养学生开朗豁达的性情,自信自强的人格,和善诚信的品质,使学生道德、文化、智能等方面的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三在中职德育教育中开展经典诵读的途径

1通过德育课堂主渠道

德育课作为中职院校的必修课在德育教育中占有核心地位,教师可以在德育课中系统安排经典诵读,通过集体背诵、集中讲解、交流心得等多种形式开展学习经典,同时可以利用早晚自习时间进行经典诵读,利用课余时间集中观看有关国学经典的讲座视频或百家讲坛等影视资料,提升学生对中华经典文化的兴趣。

2融入校园文化活动

校园文化活动是德育教育的重要载体,把经典诵读融入校园文化活动能大大增强学生对经典诵读的兴趣,增进对经典文化的理解和认同。一是可以通过举办“诵经典朗读比赛”“征文比赛”“主题小品”“知识问答”等主题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经典的热情,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引导他们践行孝道,关爱他人,奉献社会;二是可以把经典诵读融入清明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融入校园歌咏比赛、校园艺术节、纪念“一二・九”等大型校园活动中,营造积极健康、和谐向上的校园氛围;三是以班级为单位定期举行以爱国、感恩、诚信等为主题的班会或实践活动,在小集体中规范自身言行,争做道德模范。

3与职业道德培养相结合

职业道德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经典诵读融入职业指导、创业就业培训中,丰富职业道德教育内容,提高学生对职业道德重要性的认识,强化学生的职业道德感悟能力。例如儒家倡导道德教育从小抓起,从生活细节入手,《礼记》中提到“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齐家,欲齐齐家者,先修其身”,强调从严格要求自身做起,打牢道德根基,才能实现自身价值,贡献社会,正所谓“内圣外王”。

4利用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

现代道德教育之父杜威十分强调在未成年人参与社会活动中形成的道德和道德行为,家庭和社会教育在学生的道德品质形成过程中起到比学校教育更为重要的作用,因此学校德育教育要努力与家庭和社会教育相结合。例如组织学生开展“献爱心、送经典”、“书香致远”、“读书角”等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家长座谈会等形式号召家长参与到学生读经典活动中来,共同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四开展经典诵读的注意事项

中职院校的教育教学现状并不容乐观,许多学校已经意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但效果并不明显,学生配合程度不高,教师寻求解决方法的积极性有限。因此,在开展经典诵读的工作中要以学生为本,注重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的方式方法,注重提升教师的认识和综合素质,注重职业教育的自身特点。

一忌盲目的抄写与背诵。经典诵读首先要有恰当的定位,它是学校德育课程的补充和完善,不可喧宾夺主。在评价方式上要宽尺度,少批评,不宜让学生盲目的背诵和抄写,防止引起逆反心理。要多鼓励学生,让他们从中发现乐趣、得到赞许、获得激励。

二要选择贴近学生生活、迎合学生兴趣的诵读内容和形式。在内容上,主要选择与个人道德修养、为人处世、职业素质相关的篇章,避免生僻晦涩的内容;在形式上,可讲解、可表演、可吟诵,可以结合传统文化故事,注意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

三忌放大经典诵读的功能,寻求短期效果。道德品行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经典诵读可以启迪人的心智,可以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让学生在课余时间有事可做,有事愿意做,但过度放大经典诵读的功能,过多增加学生负担,以背诵量等指标来衡量效果,则会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四要持之以恒,将开展经典诵读纳入整体德育工作体系。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系统工程,学校应持之以恒的开展好诵读经典活动,不断提升经典诵读活动的层次和水平,真正让经典诵读成为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许武强.传统文化与当代素质教育创新[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3).

[2]刘旭相,孔涛,杜开君,等.国学经典助推素质教育―――区域性推进“经典诵读进校园”实施现状与对策[J].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4).

[3]穆影.校园经典诵读活动的德育功能[J].文汇(中旬刊), 2011(12).

[4]马善国,王文竹,洪艳琴.创新德育模式提高学生素质―――安徽中职德育教育管理模式探寻[J].职业,2011(20).

[5]张洪富.浅谈如何在中职德育教育中植入国学教育[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29).

上一篇:关于医学院大学一年级学生化学课自主学习现状... 下一篇:浅谈历史课上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