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历史课上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时间:2022-09-24 03:13:53

浅谈历史课上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摘 要】 为了克服中学生对历史科目的厌学情绪,中学教师必须在教学设计上尽最大可能创造条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积极的心理倾向,是最好的老师,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学生的兴趣呢?本文立足素质教育的理念,从课堂角色的转变、设计活跃的课堂以及学习任务的分层等方面详细阐明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高中历史;兴趣培养;重要性;培养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9-0-01

兴趣是人们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发展的;兴趣是非智力因素,但对智力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兴趣是学习活动赖以产生、持续和强化的动力源泉,是勤奋的内在动因,它甚至使学习者达到如痴如醉的程度。学生对某一学科兴趣如何,直接影响其学习效果。

在从教多年的历史教学中我遇到的大部分学生都会问:“究竟学历史有什么用?而且知识点多而杂,令人眼花缭乱”,的确,社会是现实的,生活在社会中的学生也是现实的。“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在日常学习中,能主动拿起数学、物理、化学的书籍进行阅读的学生比比皆是,但能主动拿起历史书进行阅读的学生却少的可怜。这样,对于中学历史教师来说,无疑增加了提高教学质量的困难程度。

因此,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学史兴趣。因为学生有了学习兴趣,才能给学生提供持久的学习动力,才能有效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由“教师要我学”转变为“我喜欢学”。

对于兴趣的重要性,中国古代的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乐知者,乐知者不如好知者。”二十世纪的科学巨匠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教师。”中国的杨振宁亦说过:“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兴趣是自学学习的先导,是人们探究世界的动力,是最好的教师。对学习有了浓厚的兴趣,遇到挫折困难才能顽强攻克,百折不挠。”古今中外的无数学者和科学家都将兴趣作为学习成功的第一要素。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学生学史兴趣的培养。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史兴趣呢?

首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感受到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乐趣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势在必行。事实证明,“一言堂”、“满堂灌”式的教学是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的重要原因之一。历史课堂尤其是这样,所以,在历史课教学中,把课堂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还给学生自主学习、咀嚼思考、自练自改的时间。把课堂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教师创设问题情境,诱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宰课堂,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提出问题;对问题进行思考讨论,对问题的解决提出方案,对方案进行评价,都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因此,教师不可模糊课堂角色,不可代替学生的位置,明白自己在课堂中的角色――组织者和管理者、指导者和促进者。引导学生学习的同时要多鼓励学生,不要吝啬对学生的表扬,通过课堂上对学生及时正面的评价,融洽了师生关系,活跃了课堂氛围,激发了创造热情。

其次、要精心设计导入,活跃课堂,激发学生学习情趣

俗话说美好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要精心设计导入: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经说过:“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课的开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音准了,就为演奏奠定了基础。上课也是如此,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想的火花,像磁石一样把学生吸引住。”这段话深刻的说明了导入环节对一堂课的重要性。的确,一个成功的导入在历史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有利于吸引学生注意,使其迅速进入学习状态。因此,历史教师要善于在课堂教学伊始就迅速创造一种融洽的教学情境和课堂氛围,把学生带进一个与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相适应的理想境界。导入的方式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在导入新课过程中,教师既可以运用多媒体创设适合的情景,诱导学生思考,也可以运用贴切的故事,激发学生的求知探索欲望,让学生迅速进入学习思考状态。比如我在讲《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时,播放黄梅戏《天仙配》中‘夫妻双双把家还“的片段视屏音乐,一下引起学生兴趣,趁热打铁,我立刻设问:这首歌反映我国传统的经济结构是什么?这种经济结构就有什么特点?学生就主动的从歌词中寻找答案,有些甚至会把目光从多媒体转移到教材,自觉去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另外故事导入法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历史是对过去人物活动及重大事件的记述,具有极强的故事性。中学生大多爱听故事,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心理特点。如将商鞅变法时,讲这样一个故事:“在古代,有个改革家在变法前,担心人民不相信,就在城南门竖起一根三丈高的木头,下令说:“谁把这根木头搬到城北门,赏给十金。’人们感到很奇怪只是观望,没有人去搬。后又下令把赏金增到五十。有一个人把木头搬到了城北门,果然获得五十金的重赏。说明政令一旦下达,就坚决执行。这位改革家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商鞅。”以此故事就引入新课――《商鞅变法》。

再次、充分挖掘教材资源,设计分层任务,诱发学习兴趣

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他们的基础知识、分析能力、学习态度都不尽相同,而教师因往往倾向于优生而设计“小课堂”即“尖子生的课堂”,自己的课堂中有个别学生的声音而认为是成功的课堂,这样中差等学生完全被排除在课堂外,这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育人要求,素质教育要求“关注每一个学生,不落下任何一个学生”,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应当充分挖掘教材资源,设计不同的能力任务,吸收不同层次的学生参与课堂,在新版高中历史教材中,有着学生易于接受的众多资源,比如教材辅助栏中有“导入引言、学思之窗、历史纵横、本课要旨以及各种形象直观的插图,教师根据不同的主体,对这些资源进行分层,对于优等生可以设计较难的问题,如教材中的“学习延伸”考察的是学生对知识的分析能力和运用能力以及知识的归纳总结能力,教师可以将这部分知识交给优等生完成,为优等生开拓更大的发展空间,使其能力获得质的飞跃。对于中等生,可以考虑利用《学思之窗》、《历史纵横》等资源设计问题,因为这部分内容更多的是考察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适合中等生水平。而对于学困生只要求识记一些基本知识点和概念即可,不可要求过高,因此可以利用形象而直观的教材插图设计较简单的问题,如这张图片反映的是什么历史现象?或者你从图中能看到什么或想到什么等,学困生一般能够驾驭这样的问题,在老师和同学的掌声中,他们的内心能够产生一丝成就感进而能渐渐克服厌学情绪。这种分层设计法即使教学资源实现优化配置,也能实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高效课堂,大多数学生能够获得积极的心理情绪体验,借以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了学习历史的兴趣,学生将喜欢历史而学习历史。

总之,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培养学生的学史兴趣是教学工作的重要前提,当前我们提倡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更是离不开这个前提。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人乐于接触认识某种事物并力求参与相应活动的一种积极的意识倾向。”因此,要提高历史学科教学质量,必须高度认识兴趣在学生学史过程中的动力和作用,教师在教学中无论采取何种方法,都应该着眼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自觉地、持久地、主动地学习历史。

上一篇:经典诵读在中职德育教育中的应用 下一篇:某小型雷达坐标系转换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