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音乐课堂实施合作学习

时间:2022-08-05 03:29:02

在初中音乐课堂实施合作学习

摘 要:本文是以合作学习这一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普遍采用的富有创意和实效性的教学理论为基础,根据音乐的学科性质、初中音乐课堂的学习与教学特点提出并分析了在初中音乐课堂实施合作学习的合理性与优越性,并提出了在音乐课堂实施合作学习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合作学习;初中音乐;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4-076-01

一、在初中音乐课堂实施合作学习的优越性

1、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随着通讯网络的发展,远程教育逐渐被大众所接受,舆论总是鼓吹远程教育所带来的时间与空间上的便利,甚至预言在不久的将来远程教育将代替学校教育,成为教育的主体。可是正如即使有了电话作为交流工具,人们依然乐于面对面的交流一样,我们不能忽略事物本身的意义与乐趣,而只在意它的功能。学习不仅是为了获取知识、掌握技能,它更是生活、社交的一部分。与人共同学习的乐趣要比单独一人学习来得大得多,但是由于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我们的学校总是把个人与个人的竞争作为学习的主要运行模式,渐渐的“交流”一词在课堂上逐渐被忽略,即使在音乐课,这种几乎不存在分数竞争的课堂中,教师也容易遗忘“交流”给学生带来的乐趣及对学习的促进作用。

2、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音乐活动中

作为普通学校音乐教育,教材上的内容是以欣赏性、趣味性为主,当然知识性也是主要的一个部分,但是不存在难度,可以被学生所接受。而且音乐教育最为主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塑造美好的心灵;让更多的孩子接触音乐,参与音乐活动,是开设音乐课的目的。但是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与模式的影响,在音乐课堂上,老师大多数总是会提问那些接受过课余专业音乐训练的同学,或是曾经给她留下深刻印象的同学,而且很多同学并不乐于主动举手发言,畅谈自己的想法。因此,渐渐的,这一部分同学就放弃了在音乐课上的思考和参与,成为了大家眼中的“后进生”。合作学习模式,保证了每个学生的参与,让每个学生都主动的欣赏,主动的思考,让学生们获得了学习与锻炼的机会。

3、营造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良好氛围

互动观是合作学习诸多理念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它把传统教学观所提倡的师生互动扩展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合作学习的研究者们认为:在一个竞争的环境中,学生间的交流会变得最少,竞争与个体化的学习情景阻碍了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才能的发展,因为这种情景将学生孤立起来,并在同学间或同学与教师间建立了消极的关系。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是来自热情,而不是来自某种想法。

4、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与想想象力

一直以来,创造力与想象力不断推动着人类向更高一级阶段的发展,无论是经济、科技,还是文化,每一次小小的进步都是源于人类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而在生活中,拥有丰富想象与创造力的人,总是能有更多的机会在某个方面获得成功与突破。因此任何时代,任何科目的教育都不能忽略对学生创造力与想象力的培养。

二、在音乐课堂实施合作学习应注意的问题

1、注意生生合作与师生合作的结合

“生生合作”是合作学习的主要形式,不过教师的作用不容低估,因此笔者在上一章提出了“以教师为主导的小组合作学习法”在音乐课堂的应用。但是除了对整个合作学习过程的设计之外,教师在“生生合作”开始之后依然要成为学习过程中的活跃因素。同是课堂的一份子,既然学生与学生间都形成了合作关系,那教师理所当然地要加入这个合作的群体,“生生合作”是在小组内部实现的,而“师生合作”的关系则属于整个班级,是一位教师与几十位学生间的合作。

既然是合作,这种关系必然是建立在平等交流的层面上,既要尊重学生的想法,又要说出自己的见解,如果教师坚持着合作的态度,那么在发表自己见解时就容易“减少作为知识提供者的权威作用”特别是在音乐课堂,审美意识本身就具个性化,因此教师的见解也不能作为标准答案要求学生接受,那么这就取决于教师的态度与表达的技巧。

2、加强音乐教师的综合能力

加强音乐教师的组织能力,作为在音乐课堂实施合作学习的教师,如果没有高的组织能力,那么所有的小组合作活动都可能无法正常进行,但是合作学习的“组织”并不把严肃地控制课堂作为手段,这种众所周知的旧式办法虽然有效,但它的效用只限制在课堂纪律,对学生的整体发展并无好处,与合作学习的理念也不相符。

加强音乐教师的创新能力,“一个创造力的教师应该是富有想象力的、经验丰富的和新型的;而一个缺乏创造力的教师则是循规蹈矩的、严厉的和谨慎的。”这句话对教师下了这样的定义:有创造力的教师充满魅力、受人欢迎,而缺乏创造力的教师则具备了不受学生欢迎的几种特质。但是正如麦金太尔与奥黑尔说的“变化和革新通常会使很多人感到不舒服。人们直到确信变革会带给他们好处的时候,才会改变他们的行为或态度。”那么做一个创新型的教师就成了夹缝中的人物,人们既期待他们的创新成果又对他们改变一直存在的旧模式的态度产生不满。但是毫无疑问,学生需要教师的创新,而创新的本质也是进步的,麦金太尔与奥黑尔认为“具有革新态度的教师愿意与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并且能够为学生创设一个学校环境,从而使他们能够自信而且成功地成长。”

上一篇:关于社区道德教育的几点思考 下一篇:心理暗示在写字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