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给孩子的作文补点“钙”

时间:2022-08-05 11:26:15

怎样给孩子的作文补点“钙”

写作是运用语言和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笔者爱好文学,喜欢写作,更全心全意地想让自己的学生们都爱上写作,乐于作文。然而,如今孩子们的作文是怎么了?读着孩子们一篇篇看似流畅的作文总让人感觉像是在无病,缺乏力气。难道孩子们的作文也缺了“钙”?

回想自己上作文课和观摩其他老师作文课的情景,我不禁嘘唏长叹:在批评孩子们的同时作为老师我们难道无过吗?为提高作文分数,教师告之学生:作文是什么?是怎样的结构,如何开头、如何结尾?如何做到首尾呼应……那么多的框框和规矩,让孩子们依葫芦画瓢地作出文章来。家长们同样为了分数,买回各式各样的作文指导书,为自家孩子报上杂七杂八的辅导班。所有这些,也许有助于提高作文分数,却无助于为学生和文字建立起亲密的关系,反而使得孩子们心里流淌出情感和故事的机会被剥夺了,世间多了些造作矫饰的文字,这样我们又怎么能欣赏到一篇篇令人赏心悦目的佳作呢?针对这一现象,抛弃一切外在因素,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怎样才能让孩子的作文有血有肉、有感有情呢?

一、从兴趣入手,真实为主

真实是一篇文章的灵魂。只有道真事、说真人、吐真情,作文才能吸引读者、感动读者,让人思索、令人回味。当然,激发习作兴趣也是关键一环。学生的写作兴趣一旦被激来,就犹如决堤的洪水一泻千里,就能使学生想写、乐写、敢写,就能帮助其克服厌写心理。曾经有这么一个例子让我真正体味到了“兴趣才是最好的教师”。我班上有一孩子,在上三年级初学作文时每当我提出作文要求时他总能在小组讨论中夸夸其谈,然而交上来的作文却空泛、味淡,寥寥几笔,这让我百思不得其解。为此,我把他叫到办公室问他:“你不喜欢作文吗?”“喜欢。”“那为什么不写呢?”“写不出来。”“把你想说的写下来就可以啦!”“想写什么,就写写什么吗?”“是啊!只要不偏离了主题。”“真的可以吗?”“当然。”“老师,我知道了。”他蹦蹦跳跳地走了。第二天就补交了头天的作文,语句优美,文笔流畅,从字里行间流露出他对此次作文的满意,我稍加改动后把它作为范文宣读。此后,他的兴趣更高,每次作文都写得非常棒。现在他是班上有名的写作明星呢!

所以,抓住孩子的兴趣所在,并对于敢于写真人、表真情的作文教师要及时鼓励,让学生有成就感,这样就能提高孩子的写作兴趣,让他爱上写作了。

二、让学生做到“我手写我心”

叶圣陶曾经说过:“生活充实,才会表达出、抒发出真实的浓厚的情思来。”作为老师,应引导学生选择自己熟悉的生活,即将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或自己亲身经历的事写出来,从而为说真话、实话,抒发真情实感提供基础。要做到这些,必须引导学生做到两点:一是仔细观察生活;二是积极参加实践活动。现在的孩子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孩子太少,为了让孩子吃好、玩好以及所谓的身体好,父母把一切都包干了,这让孩子接触生活、感受生活的机会太少了。很多真实的感动、切实的感受都只有亲力亲为后才能真正感受到。在学校中教师也不要打着“安全”的幌子剥夺了孩子们该有的游戏和实践活动,应让他们真正地走入学校、走进生活、走向大自然。只有给予学生充分的自,学生才能有真正的自我感受,做到用“我手写我心”,那么呈现出来的才会是一篇篇色彩斑斓的习作,才会是一篇篇充满学生真情的习作,才会是一篇篇有血有肉、有灵魂的习作。

三、让学生轻松习作,展现个性

作文本来就是用书面语言来表现自我精神,抒发心灵体验的一种行为。作为教师,要减少对学生的束缚,大胆鼓励他们,使学生在习作中敢于写出自己真实的情感,大胆地发表独特的见解,让真情在文中犹如小河水自由流淌,让个性的锋芒展现光彩。在一次练习“书信”的作文时,班上一向乖巧的—位小女生怯生生地问我:“老师,我真的可以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吗?”我说:“是啊。”书信交上来时我为之一惊,眼泪也随之流淌。作文之中字里行间流露出她对妈妈的愤限之情,对妈妈长年打牌的不满之情。妈妈的“怪脾气”直接影响了她,她恨妈妈,也开始讨厌学习了。通过这次作文后我及时家访,和她母亲共同探讨。孩子的母亲恍然大悟,从而决心戒掉牌瘾,精心照顾女儿,一个天真、活泼、好学的好孩子又重新回来了,我开心的笑了。所以,在写作中让孩子充分展示自己,大胆展示自己,充分发挥学习的主体作用,促使学生写自己能写的、敢于写自己想写的,习作自然就有血有肉了,同时这也是衡量小学语言习作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

总而言之,作文无非是把心里想的写下来。每个孩子都有思想,他们都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想表达自己内心世界的能力,作为师者,应鼓励他们想写什么就写什么,从热爱作文入手,让他们博览群书,让读与思与写相协调,摒弃作文的社会化,那么我们坚信孩子们的作文一定会让我们耳目一新的!

上一篇:初中数学教学策略浅议 下一篇: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