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索

时间:2022-08-05 03:54:10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索

摘 要:“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对于提高高职应用文写作的教学效果有重要意义。具体实践中,应做到课程内容的一体化、教学环境的一体化、教学方法的一体化、师资团队的一体化和教材建设的一体化。

关键词:应用文写作;“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高职

应用文写作是高职公共基础课程,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传统以课堂为主的教学模式过多强调理论知识讲授,文稿撰写能力以及相关的岗位适应能力的培养一直是短板。“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打破了应用文写作“教”与“学”的固有界限,集理论传授、现场观摩、实践训练为一体,融合了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实践技能的训练,在应用文写作教学中可起到事半而功倍的效果。

一、课程内容的一体化

目前,许多高职院校的应用文写作课程内容是根据公共课程教学大纲来安排的,更多的是强调公共基础知识和技能部分。课程内容没有实现专业一体化,不能很好地和相关专业能力尤其是未来的岗位工作能力结合在一起。因此,应用文写作课程内容必须要和相关专业培养目标实现“无缝”对接。具体做法是将应用文写作和专业课程结合起来,创设专业应用文写作教学内容,针对所授课学生的专业设置教学内容。如物流管理专业,可以开设物流申请书、物流计划书、物流单据、市场调查报告、委托书、招投标书、广告、合同等文种。而市场营销专业,则应重点开设市场营销应用文写作,如市场调查文书、招标投标文书、经济合同、广告文案、产品说明书、营销渠道产品管理文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市场策划书等文种。教师在制订教学计划、选择教学内容时要多和专业教师沟通,商定具体的专业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内容。

二、教学环境的一体化

教学环境要实现岗位化,将传统的课堂变为办公室,办公室变为课堂,使学生在模拟的工作环境中学习、训练。这主要可以从两个途径来实现。一是把教室搬到工作岗位中,二是建立模拟工作岗位实训室。把学生安排到校外实训基地中授课固然好,但会受到很多客观条件限制。因此,建立模拟工作岗位实训室是一种现实的选择。实训室里配备足够的电脑,创设办公室的环境条件,实现教学环境办公室化,让学生在特定的专业岗位中进行应用文写作学习。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应用文写作纯“手工打造”的文本越来越少,许多时候都采用了无纸化操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熟练使用Word、PPT等实用软件。要根据需要设计一套包括多个专业应用文写作的工作系统软件,模拟应用文写作多种具体工作岗位情景。如制作文件,从任务下达到拟文、审批、修改到文件下达、文种相关知识查询、案例参考等都实现系统化;对于收阅文件,从收文、汇报、处理到存档都实行办公室式管理;还可实行文稿自动打分、分析和评价。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社会分工越来越专业化,一些应用文文种可以在相关网站上搜索和下载。教师必须告诉学生一些专业性的网站,让学生学会使用网络这一宝库。此外,还要积极利用网络,通过建立学习QQ群、空间、微博等,实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随意交流,取长补短。这样,教学的空间不断得到拓展,学生学习也不受时空的限制,这为学生毕业以后的独立学习和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方法的一体化

陶行知先生讲过:“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教的法子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根据做的法子。”从职业教育的角度来说,就是把岗位工作的要求和应用文写作教学很好地衔接起来,实现工作任务和教学方法的一体化。教学中可采用项目教学、情境教学、小组教学等方法。比如,把工作任务驱动的项目化教学引到课堂上来,实现课堂与工作平台的一体化。让学生按照工作要求完成应用文写作,把课堂当做岗位,完成每一个文种的写作项目。教师不仅仅是教育者,还是应用文写作任务的布置者、引导者和考评者。学生也不仅仅是受教育者,而是职员、写作任务的领受者和项目的实施者。教室不再是教师的领地,而是学生的工作岗位,是实践的平台。又如,针对应用文写作课程相对单调枯燥,缺乏生动性、形象性甚至情节性,以及因学生自身阅历及社会实践缺乏而无话可写的现状,创设近似于职业环境的写作情境,进行角色扮演训练,通过情境来说明具体文种的用途和功效,使学生能迅速进入实际运用情境。情境化教学是应用文写作教学的好帮手,它可以大大拓展应用文写作教学的课堂空间,让学生在工作岗位的环境中学习有关文种写作,从而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率。

四、师资团队的一体化

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中,师资是个关键要素。由于历史原因,高职应用文写作课程的许多教师都是理论型、兼职型的,教学中过多地偏重于理论知识灌输,写作技能却是短板,对于行业应用文写作往往了解得不多,更不用说精通了。要解决这个问题,通常有两种办法。一是培养“双师型”教师,二是培养“双师结构”教师。“双师型”教师是指一个教师既有较强的应用文理论修养,又熟悉行业应用文写作,了解应用文的行文规则和要求,在课堂上谙熟教学,在技能训练上能示范、能指导,这是最理想的教师。“双师结构”教师是指具有双师功能的二人组合实行模块教学,其中一人专业理论知识丰富,讲授能力强,主授理论模块;另一人操作技能突出,实践经验丰富,主授实训模块。一体化师资队伍建设应当以“‘双师型’为主体,‘双师结构’为补充”作为原则和目标。只有培养起一大批“双师型”的专职教师,“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才有可靠的支撑。同时,“双师结构”也重要。作为校企合作的重要环节,聘请企业文秘、营销、物流等业务骨干担任兼职教师,实现专兼职相结合,优势互补,可以弥补高职院校市场型、岗位型应用文写作人才缺乏的不足。与此同时,还可以促进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及教学方法、手段的更新。应用文写作专职教师的“双师型”建设中,教师个人要付出很大的努力,学校要制订明确的激励政策,积极创造条件,支持和鼓励教师学理论、钻技能,在专业技术职称和专业操作技能两个方面平衡提升。并且适时组织教师到生产现场实习、调研,贴近生产,积累实践经验。

五、教材建设的一体化

教材是教学的主要依托。好的应用文写作教材,既应为教学服务,也应是行业培训、行业应用写作的标准。目前许多高职院校的应用文写作都使用通用教材,偏重于理论,实践元素过少,行业专家参与更是空白。一旦订购某本教材,整所学校所有的专业都在用它,没有考虑到各个专业的实际和不同岗位的要求。针对这种情况,应邀请行业应用写作的专家,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项目教学需要编写应用文写作教材,即专业化的教材,力争使每一个专业都能有一套相关的应用文写作教材,如《物流应用文写作实训教程》《营销应用文写作实训教程》《文秘应用文写作实训教程》《旅游应用文写作实训教程》,等等。

在教材的选择上,要增强教材的专业性,比如管理类、经济贸易类专业的重点是经济应用文、财经应用文,法律专业的重点是法律应用文,文秘专业的重点是秘书写作,工科专业的重点是科技应用文。侧重点各不相同,教材要能充分体现有限课时下的实用性。

应用文写作“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是一个系统工程,在课程建设中上述要素要协调发展,彼此促进。实践证明,“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是应用文写作教学的倍增器,能使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胡晓风.陶行知教育文集[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7:123.

上一篇:意见谓词句谓词的否定分析 下一篇:中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