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见谓词句谓词的否定分析

时间:2022-08-15 06:14:55

意见谓词句谓词的否定分析

摘 要:本文以人类的认知阶段为依据,将谓词分为感知谓词、知悉谓词和意见谓词。并以此为基础通过对感知谓词句、知悉谓词句和意见谓词句的谓词否定形式的分析,来探讨意见谓词句的特点。同时,分析了这三个否定副词出现此现象的原因。

关键词:意见谓词句;感知;知悉;否定;主观性

一、引言

在现代汉语中,谓词指的是动词和形容词,分类的标准不同,学者们得出的谓词的类项也不同。白纯(2003)针对英语谓词打破了传统的分类方法,从语义学的角度,将过去英语中的分别式―集合式―混合式谓词分为原子谓词和集合谓词。鲁川、吴平、刘钦荣等学者则从汉语的谓词出发,提出了不同的看法。鲁川(1993)从语义方面考察了谓词语义组合的模式,吴平(2006)从逻辑语义的角度,将汉语中的谓词分为论元控制谓词和非论元控制谓词,刘钦荣(2007)从谓词的语意功能出发,并与中枢事元和周边事元的数量相结合,将现代汉语谓词分为26类133型。而李洪儒、张家骅等以人类认知过程的阶段为依据,认为命题态度谓词系统由感知、认知、情感、意志和言说五大类构成,其中认知态度谓词包括知悉、意见和相信三类。

二、意见谓词概念界定

1.感知谓词。属于过渡性谓词,有时是命题态度谓词,有时则不是。当谓词指向的是现实世界的事物、过程和事件时,是建构命题的一般谓词;当谓词与证同、分类、阐释等心智操作密切联系时,这些谓词在不同程度上发展了认知意义,从而行使了命题态度谓词的功能。在现代汉语中,常见的感知谓词有:看见(看)、听到、感到、嗅到等。感知谓词句就是命题态度主体以谓词为媒介,以命题为载体,来表达命题态度主体的主观意识和心智。

2.知悉谓词。包括“知道”“晓得”在内的知悉谓词本身并不表示现实中的任何情况,它们仅仅是将命题态度主体与命题连接起来的“特殊系词”。知悉谓词句是指带有“知道”“晓得”等的语句。

3.意见谓词。包括“认为”“以为”等在内的词语,是承载命题态度主体或说话人对命题的主观情感和态度的“桥梁”。意见谓词句,则是表达命题态度主体或说话人主观意见、主张,并以“认为”“以为”为桥梁的语句。

现代汉语中常见的否定副词“不”“没有(没)”“别”“错误地”“不能”“不要”“误”等,用这些副词来修饰谓词以达到对命题的肯定和否定。在《现代汉语八百词》中,吕叔湘对“不”“没有(没)”“别”等否定副词进行了阐释。

不:①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例如“不去”。

没有(没):①“有”的否定式,对领有、具有的否定。例如“我没有东西送给你”②[副]否定动作或状态已经发生,例如“衣服没有干”。

别:[副]①表示劝阻或禁止,例如“别着急”;②表示揣测,所揣测的事往往是自己所不愿意的,经常与“是”合用。

三、意见谓词句的特点

以“不”“没有”“别”“错误地”等否定副词为媒介,对感知谓词句、知悉谓词句、意见谓词句的否定句进行比较分析。感知谓词句以“看见”为例,知悉谓词句以“知道”为例,意见谓词句以“认为”为例,分别以“不”“没有”“别”“错误地”一一进行否定,来分析感知谓词句、知悉谓词句和意见谓词句的特点,尤其是意见谓词句的特点。

1.以“不”为媒介进行否定

(1)我看见满地荷花随风荡漾。

*我不看见满地荷花随风荡漾。

(2)我知道你不知道这件事。

*我不知道你不知道这件事。

(3)我认为你是错误的。

#我不认为你是错误的。

#我认为你不是对的。

例(1)中“荷花”是客观存在的事物,“荷花荡漾”则带有命题态度主体“我”的主观感彩,尽管命题附有一些主观心理,但是“荷花”依然是“看见”的客观载体。否定副词“不”常常用于主观意愿,而不是客观事物,“不”不能修饰感知谓词句,所以,感知谓词句的客观性较强,主观性较弱。

例(2)中“你不知道这件事”是“你”的主观思想意识,而“我”则是“知道你不知道这件事”的主观思想意识,否定副词“不”否定的是非现实的认知,即不是客观世界的事物,因此知悉谓词句的客观性弱,主观性较强。

例(3)中“你是错误的”是命题态度主体“我”对“你”的建议或见解的否定,也是主观的思想活动。“不”能够来修饰限制意见谓词句,但是由于现代汉语中“认为”前面往往不会出现否定副词“不”,而用“不能”“不要”等修饰词。因为语序的问题,这个句子虽然成立,但是并不使用。因此,意见谓词句的主观性较强,客观性最弱。

2.以“没有”为媒介进行否定

(1)我看见满地荷花随风荡漾。

*我没有看见满地荷花随风荡漾。

(2)我知道你不知道这件事。

*我没有知道你不知道这件事。

(3)我认为你是错误的。

*我没有认为你是错误的。

例(1)中“荷花”是客观世界的事物,虽然命题带有一定的感彩,但仍然是客观事物,而否定副词“没有”常常用于客观事物,否定的是现实世界的产物,因此“没有”可以用来否定感知谓词句,因此感知谓词句的客观性最强。

例(2)中“你不知道这件事”是主观的思想意识,“没有”往往修饰客观事物,因此“没有”不能修饰知悉谓词句,这说明知悉谓词句的客观性居中。

例(3)中“你是错误的”是“我”的头脑中的意识,属于主观世界,“没有”则是常常修饰限制现实世界的客观事物,因此,没有不能修饰意见谓词句,这说明意见谓词句的客观性较弱。

3.以“别”为媒介进行否定

(1)我看见满地荷花随风荡漾。

*我别看见满地荷花随风荡漾。

(2)我知道你不知道这件事。

*我别知道你不知道这件事。

(3)我认为你是错误的。你认为我是错误的。

*我别认为你是错误的。你别认为我是错误的。/你别认为(以为)你是对的。

例(1)命题中的“荷花”是以客观事物为载体,附有一些说话人的感情,但依然是客观事物,而否定副词“别”也是常常用于主观意识,因此,不能用“别”来修饰感知谓词句。

例(2)中“你不知道这件事”是主观意识,虽然“别”能用来修饰主观思想,但是“别”往往表示的是“阻止、禁止”的意思,有一种祈使的语气,因此“别”不能用来修饰限制知悉谓词句。

例(3)中“你是错误的”是主观思想意识,第一人称代词“我”不能与“别”匹配使用,但可以与第二、第三人称代词“你”和“他”搭配,否定副词“别”常用于非现实认知模式,因此能够修饰限制意见谓词句。

四、原因及结论

出现上述这种现象的原因则是各个否定词的语法意义不同:“没”否定的句子都可看成是现实的,多为客观事物;“不”和“别”否定的都是非现实语义范畴,多属于主观世界。但是“不”和“别”还是有区别的:“不”否定的句子属于“非现实”的认识模式,即说话人根据自己对现实世界的认识对事件的真实性、将来发生的可能性、事物的性状以及人们的心理状态等作出判断;“别”否定的句子则属于非现实的意愿模式,即说话人根据自己的意愿要求当事人实施或不去实施某种行为。通过对“不”“没有”“别”“错误地”这几个否定副词修饰感知谓词句、知悉谓词句和意见谓词句的一一比较和分析,我们能够得知这三类谓词句其主观性依次加强,客观性依次减弱,即感知谓词句的客观性最强,意见谓词句的客观性最弱。

参考文献:

[1]白纯.再论谓词分类[J].外语学刊,2003,(02).

[2]鲁川,庄奇.谓语的语义分类和语义组合模式[J].汉语学习,1991,(03).

[3]刘钦荣.现代汉语谓词的语意句法功能及谓词分类系统(上)[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7,(01).

[4]吕叔湘主编.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5]吴平.论元控制谓词与非论元控制谓词的逻辑语义分析与计算[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03).

[6]张家骅,李红儒.俄罗斯当代语义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7]张立飞,严辰松.现实与非现实:现代汉语否定词语法意义的语义基础[J].外国语文,2010,(04).

上一篇:GIS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初探 下一篇: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