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基于工作过程的旅游英语课程开发研究与实践

时间:2022-08-05 03:45:01

高职院校基于工作过程的旅游英语课程开发研究与实践

【摘 要】基于工作过程的旅游英语课程体系开发是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它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具体涉及相关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的确定,学习领域的划分和课程体系的整体设计,体现了我国高职教育课程开发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基于工作过程;旅游英语;课程开发

一、背景与意义

在各级各类教育中,课程是实施培养目标的蓝图,是组织教学活动的最主要依据,在学校教育体系中始终居于核心地位,所以教育改革无不把课程改革放在突出位置甚至放在首要位置。近些年来,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迅猛发展,高职院校也一直致力于课程改革,提出了很多做法,但一直收效甚微。其原因就在于,在高职课程改革过程中对课程微观内容的设计与编排远未跳出传统的学科体系的藩篱,在这一传统观念束缚下编写的教材始终不能适用职业工作的需要,课程内容的序化已成为制约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按照工作过程的顺序开发课程,即紧紧围绕职业工作过程要求对课程内容进行序化,是凸现职业教育特色的课程开发的突破口,在理论上是一个突破。

目前,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代表了高职教育课程模式改革的发展方向。自从提出这种课程模式,我国高职教育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出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高职课程改革出现了质的飞跃,不同院校根据自身情况、不同专业结合自己的工作过程、同一专业选择不同载体,研究开发出了许许多多具有特色的课程体系,为旅游英语课程开发提供了丰富的可借鉴经验。

对高职旅游英语课程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开发研究,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能够改变以往课程教学与工作实践严重脱节的现象,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解决旅游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其课程开发成果和经验对导游英语、酒店英语等课程都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二、研究目标

总目标是对旅游英语课程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可具体分解为:①以工作过程为参照系,对旅游英语课程内容进行选择;②按照工作过程对课程内容进行排序;③对课程进行开发应用。

(1)旅游英语课程内容的选择:课程开发的起点是要满足职业需求,要坚持与专业相结合、适度够用的原则。高职课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关注的是涉及经验和策略方面的过程性知识(包括经验知识和策略知识),而非传统学科体系所关注的陈述性知识(即理论性知识),主要解决“怎么做”(经验)和“怎么做更好”(策略)的问题。其课程内容的取舍,应以实际应用的经验和策略的习得为主(过程性知识)、以适度够用的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为辅(陈述性知识)。

(2)旅游英语课程内容的排序:按照工作过程进行排序,而不是按照学科知识排序,即以工作过程为参照系,将陈述性知识与过程性知识整合、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整合。

(3)开发课程,进而应用、反思、修改、再实践。

三、主要内容

根据学生未来工作过程需要,对旅游英语课程进行深入研究,确定课程内容,并进行教学单元设计。其研究内容可具体分解为:

(1)分析岗位职业,明确典型工作任务。课题组成员深入企业调研,调查行业或企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人才需求状况、岗位工作职责、工作任务等,了解毕业生以及专业面向的主要工作岗位上的工作人员所从事的具体工作任务,明确旅游管理专业的典型工作任务以及完成每一个工作任务所需要的岗位能力

(2)确定行动领域和设计学习领域。通过对专业岗位群中每个岗位的典型进行归类,确定与岗位职业需求相对应的行动领域,再对完成典型工作任务必须具备的基本职业能力(包括社会能力、方法能力、专业能力)进行分析,通过归纳,将这些岗位能力要求归类提取转换为课程方案的学习领域,按照能力不冲突的原则,将完成工作过程所需的能力分类转化为教学目标的能力要求,并按照能力不重复的原则,将这些要求确定为若干个学习领域。

(3)将学习领域转换为学习情境。学习情境是组成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的结构要素,是课程开发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具体化。也就是说,针对学习领域具体的能力要求将完成这些能力的学习内容重构组合,将理论知识和技能要求穿插在一起,选择合适的载体将学习领域分为若干个学习情境。根据确定的学习情境,按照认知规律和能力递增的原则合理安排学习情境的顺序。

四、研究方法

本课题采用调查法、行动研究法、实验法、比较法和文献法进行研究。在实验中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

(1)调查法:主要运用于确定研究课题,课题申报,设计研究方案及搜集、整理研究过程中取得的各项资料等过程中。

(2)行动研究法:主要运用于实施研究方案,搜集、整理研究过程中取得的各项资料,进一步修改、补充、完善教学思路,再次实验,分析总结以及整理、分析资料,撰写研究报告等过程中。

(3)实验法:主要运用于实施研究方案及再次实验,分析总结等过程中。

(4)比较法:主要运用于设计研究方案,实施研究方案,搜集、整理资料,进一步修改、补充、完善教学思路,再次实验,分析总结以及整理、分析资料,形成研究报告等过程中。

(5)文献法:查找与课题有关的研究资料、国家有关高等职业教育的方针、政策;用教育学理论、课程理论、高职教育理论进行综合分析。

五、反思及不足

本课题实施了一年半,在课题实施过程中,我们不断调整,在实践上达到了预期的目标。但由于研究时间有限,还存在一些不足。如:本课题主要是针对旅游管理专业的《旅游英语》课程进行的开发,而旅游管理专业主要目标是培养普通话导游,对英语的要求不是很高,所以在课程的情境设计上稍微简单粗化了一些,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的需要,比如有的学生会在普通话导游基础上进一步考取外语导游证,对英语的要求就要高一些,应该再对学习情境进一步细化。

总之,基于工作工程的课程开发是一门系统工程,需要反复实践,不断完善。根据社会对旅游人才需求的变化,不断调整教学内容,对课程进行优化组合、合理配置,从而进一步增强学生择业的竞争力和适应性。

参考文献:

[1]高林,鲍洁,王莉方.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方法及实施条件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08,(13):42

[2]朱强,汪荧.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方案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1):

42

[3]唐耀红.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重构[J].职业持术教育,2008,(29)

[4]姜大源,吴全全.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4

[5]姜大源.职业教育:类型与层次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1)

[6]杨凤翔.工作过程导向课程开发方法的实践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09(2)

作者简介:

赵焕娟,女,(1979.10~),汉族,工作单位日照职业技术学院,讲师,教育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英语课堂教学。

上一篇:试析以人为本的高效管理工作研究 下一篇:英语教学中自主学习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