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复调教学中容易混淆的概念

时间:2022-08-05 12:46:36

谈谈复调教学中容易混淆的概念

[摘 要] 初学复调容易混淆的几个概念;复调音乐与主调音乐、支声音乐的区别;复调旋律在写作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 多声部音乐 主调音乐 复调音乐 支声音乐 对比式复调 模仿复调 主调音乐的展开部 赋格的展开部

复调音乐属于多声部音乐的一种,是音乐院校为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专业开设的“四大件”中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同时它也是构建音乐大厦的重要材料之一。复调音乐以藤蔓式的横向线条与基石般的纵向和声紧密配合,共同营造着音乐作品的立体化音响效果,它与和声就像人的手背手心,互为表里,谁也离不开谁。在复调的学习中学生很容易混淆一些基本的概念,下面来简单地谈一谈:

多声部音乐、复调音乐和主调音乐

有些初学者以为多声部音乐就是指复调音乐,这个概念是不正确的。

多声部音乐泛指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声部呈现的音乐形态,它是与单声部音乐相对应的一个音乐名词。按已形成的传统音乐学科分类,研究多声部音乐的相关学科应包含:和声学、复调音乐、曲式学、管弦乐配器法、和作曲等。多声部音乐以纵向上声部安排的不同方式可分为:复调音乐和主调音乐。因此绝不能错误地认为多声部音乐就是指复调音乐。

复调音乐的概念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相对独立意义和鲜明性格特征的旋律,按照对位法则有机结合而成的多声部音乐形式。

主调音乐是由若干个附属声部运用和弦序进和各种音型化织体的方式(和声织体),来陪衬、烘托着一个具有独立性旋律的多声部音乐形式。例如:各种独唱歌曲,既有人通过歌词来演唱旋律,又有钢琴或乐队用和声织体来伴奏,这就是典型的主调音乐。

主调音乐与复调音乐二者在创作中往往是密不可分的,除了完全是以复调手法写作的作品以外,我们常看到许多典型的主调音乐写作中结合了一些复调的写作手法来与主题作对位与呼应,以此来丰富音乐的表现能力。就像阿萨菲耶夫曾经说过的:“和声在复调音乐中就像被凝结后的熔岩。”塔涅耶夫也曾说:“在优秀的作品中,往往主调音乐结合了复调音乐,因此可以说在任何的音乐中都可以用复调手法来丰富它。”反之,复调的多声部结合也时刻体现了和声的基础,因此研究复调音乐必须很好的学习和声。无论是主调音乐还是复调音乐它们都属于多声部音乐,是创作音乐的不同手法,二者在音乐作品中分别占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

复调和对位在概念的不同

在复调音乐写作中会涉及到一个非常专业的术语“对位”(Counterpoint)。这个词源于拉丁语(Punctus contra punctus),直译就是“点对点”。它是中古时代欧洲宗教音乐家们创用的名词,在音乐理论里是研究二声部或更多声部,在节奏、旋律、和声等因素结合时的关系问题。也就是具有独立意义而又彼此和谐的不同旋律的结合。而“对位法”就是写作对位的技术 。“对位”与“复调”是密切相关的两个概念,对位法更为具体,更具有技术的内涵。而复调可以作为表现手法,广泛地运用于各类音乐作品中;也可以作为一种音乐体裁而独立的构成乐曲,如“卡农曲”、“赋格曲”、“帕萨卡里亚”等都是复调音乐具有代表性的体裁形式。

复调和对位的关系,就如同主调与和声之间的关系。复调音乐是和主调音乐相对应的两种不同的音乐表现形式。因此,应该正确地理解和认识较为广义的“复调”以及较为技术化的“对位”两个词的正确含义,而不应把两者混为一谈。

支声音乐和复调音乐

1)支声音乐

是指所有的声部奏同一旋律,而各个声部会用旋律的不同变形来表现。其中这些变形有多种形态:(①旋律的加花变奏但节奏可能相互对比;②两个或两个以上旋律时合时分地同步进行;③旋律用平行手法来写作,节奏没有对比)简单地说,支声结构是单声部音乐的一种发展形式,分支音调从主旋律线的总的音调结构中派生出来,是在基本旋律主轴上分化出来的一个支脉。分支声部与主要旋律的关系属于同质异体的性质。

正确地认识支声音乐对于我们学习和写作复调音乐有着十分重要的帮助。支声音乐多运用于民族民间音乐中,它也属于多声部音乐的一种类型,可以说是多声部写作手法的一个较为广泛而变化多端的范畴。在很多专业的多声部音乐创作中,也常常会用支声的手法来展开乐思,并将这一写作原则不断地加以扩大、发展,从而更进一步地丰富了支声音乐这一形式。有时因为支声复音乐的各个声部在节奏上有不同甚至对比,很多初学者往往会把它们与对比复调相混淆。换句话说,如果各个声部间的独立性增强到能以相互对比或各自独立为主要特征时,支声复调也就成为对比复调了。因此,也有些人认为支声音乐从严格意义上来讲不属于复调音乐,有时也会把它们看作是单音音乐向复调音乐的一个过渡。

2)复调音乐包括两种类型:a.非模仿的复调即对比复调;b.模仿的复调。

a.非模仿的复调——对比复调

对比式复调: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旋律(主要指节奏和旋律特点上)有机结合而成的复调音乐。前面指出初学者有时会把它与支声复调从形态上弄不清楚,主要原因是它们在节奏上都有所对比,但对比复调除了节奏对比以外,还同时强调不同旋律的对比与有机结合,并且它在节奏上也更加注意几个声部之间的动静结合关系。总之,无论是节奏还是旋律,对比复调在强调对比的同时也仍然遵循相互补充、相互呼应的原则。但是在一些具有特殊情景的音乐中,所运用对比复调手法写作的主题旋律可能会具有十分鲜明的对抗性,例如:穆索尔斯基创作的钢琴套曲《图画展览会》中的第六首“两个犹太人,一个穷一个富”就是运用了两个截然不同的主题旋律先是分别陈述再进行叠加,来进行形象对比的。这种对比的手法在西方的音乐创作中相对使用较多,然而在具有中国风格的复调音乐的创作中大多数对比复调的音乐整体形象是统一的,声部之间常常是具有互补性的,它们往往描绘的是人或事物的不同侧面。例如:陈刚、何占豪创作的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对比旋律,虽然无论从节奏还是旋律上与主题都有对比,但二者并不具有对抗性,它们是在对比的同时又相辅相承、密不可分,这和我们中国人的审美也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

上一篇:野夫:日暮乡关何处是 下一篇:大漠奇旅 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