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园区是承接区域产业转移升级的主要阵地

时间:2022-08-04 11:11:02

绿色园区是承接区域产业转移升级的主要阵地

所谓绿色产业园区,是指区域政府、企业借助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之势,以促进区域整体绿色发展为目的,转移地将发展受限且具有发展潜力的不同产业有计划、有步骤地转移到能承接的特殊区位,与那里新建或即将建设的园区产业有序对接,先形成同构性临时性产业积聚体,再通过园区产业机构重组、提升生产工艺和优化产业结构等,形成新的产业转移升级集群,不断向中高端迈进。作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领头雁――苏州工业园区,打造中国开发区升级版、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产业园区的实践证明,绿色产业园区是产业转移的重要载体,是形成产业集群、推进产业升级的重要平台。

一、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积极主动通过产业转移拓展空间布局

产业转移是国家发展战略,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单凭企业自身发挥主体作用难以完成,必须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政府在财税、金融、土地等方面政策扶持作用。

行政区域划分,是产业转移的最大障碍。为了打破条块分割、行政壁垒,必须由国家牵头进行顶层设计、统筹规划、总体布局,制定区域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路线图、时间表、责任单位。区域政府要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以国家有关区域协同发展(如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产业转移政策(国务院关于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为指导,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环境优先、结构优化、自愿合作、互利共赢的原则,以明确各自功能定位为前提,以产业转移升级为主线,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深化区域融合发展,促进要素自由流动和产业集中布局,逐步构建分工合理、优势互补、结构优化的现代产业体系。要联合制定区域规划和转移有关政策,完善公共服务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引导转移产业向园区集中,促进产业园区规范化、集约化、特色化、集团化,增强重点地区产业集聚能力。要因地制宜、加强分类指导,严格产业准入、突出节能环保,制定产业转移目录和相关扶持政策,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分别建立区域协作领导机构,制定差别化区域产业政策,充分发挥好各自的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并结合“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推进,支持企业有选择、有目的地进行项目产业转移。

二、政府助力企业发力共同推进产业园区对接协作,延伸区域产业发展链条

2014年2月26日,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座谈会上强调:“着力加快推进产业对接协作,理顺三地产业发展链条,形成区域间产业合理分布和上下游联动机制,对接产业规划,不搞同构性、同质化发展”。这一重要指示,为区域产业转移对接指明了方向,为延伸产业链条提出了新要求。

一是建立上下游联动机制。对接是产业转移生命线的新鲜血液,机制是园区产业升级,解决要素市场滞后问题的制度保障。没有健全的保障机制,产业转移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势必功倍事半。承接产业转移的当地政府,要以区域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为依据,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以承接产业转移园区、产业聚集区为支撑,建立产业转移有激励、落地协作有优惠、产业对接有扶持的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产业发展倒逼机制,为重大产业转移项目落地生根提供保障。

二是企业自主对接园区融合。产业转移,除了需要政府搭台之外,必须由企业自主对接才能唱大戏。企业要结合区域不同区域资源禀赋特点,在实践中总结产业转移对接、企业生产链对接、技术无缝对接、员工技能对接等方面的鲜活经验,努力通过产业对接提高自身竞争力,带动区域经济的腾飞。

三、园区产业集群进行机构兼并优化重组,通过加强“硬环境”和“软环境”建设确保产业转移落地生根

产业转移至园区后,如同栽树一样,必须挖好坑、填好土、浇满水,才能落地发新芽、长新根。基于此,区域内承接地政府要支持企业间战略合作和跨行业、跨区域兼并重组,加大投资力度,严格行业监管、产业准入,改善基础设施,强化财税、金融等服务,营造出承接产业转移的良好“硬环境”和“软环境”。

一是搭建产业转移承接硬件平台,推进产业升级。产业转移是途径,升级才是目的。平台是产业转移升级的助推器。产业转移归根结底是以企业为主导的,但是政府不能袖手旁观,必须加强引导,推进平台建设,打造一体化区域交通网,营造承接产业转移的良好环境,清除阻碍产业转移的藩篱,解决企业产业转移面临的困境。要逐步完善与企业产业转移相配套的公共服务设施,搭建技术创新、产业联盟、企业与高校产学研等服务平台,规范发展技术评估、检测认证、产权交易、成果转化等中介机构。要严把产业转移入口关,实施负面清单管理,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将资源承载能力、生态环境容量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依据,鼓励园区企业实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鼓励企业引进先进生产工艺和设备,对现有技术进行升级换代,提高技术含量和产品附加值,创新商业模式,提高自主研发能力。扶持产业链前端设计企业和发展条件好的产业园区拓展综合服务功能,支持园区企业积极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推进电子商务与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扩大工业智能化应用,重点培育生物医药、纳米技术应用、云计算等新兴产业。

二是加强园区软环境规划建设,确保产生集群效应。园区企业集群,要确实加强党委班子建设,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健全体制机制、优化产业结构、规范产业管理、培养创新人才,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要合理确定产业定位、发展目标、用人导向,形成布局优化、产业集聚、用地集约、特色明显、精英集聚的产业园区体系。要改善园区工作环境,加强通信、供水、供气、供电、员工住房、职工食堂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创造拴心留人的创新氛围。要发挥园区已有重点产业、骨干企业所占据的天时地利人和优势,挑起产业升级的大梁,吸引产业链条整体转移升级和关联产业协同转移,提升产业配套能力,促进专业化分工和社会化协作。对于劳动密集型产业,重点在改造和发展纺织、服装、玩具、家电等劳动密集型上下功夫,充分发挥其吸纳就业的作用。对于能源矿产开发和加工业,重点在能源矿产资源开发和精深加工上下功夫,淘汰高污染高消耗高水耗产业。对于装备制造业,重点在技术改造、智能制造上下功夫,构建高精尖结构。对于环保产业,重点在节能、节水、节材、环保先进技术下功夫,降低单位产出的能源资源消耗。

上一篇:中信、中海并购之后 下一篇:如何让物业服务企业更值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