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后作业设计之我见

时间:2022-08-04 08:00:44

初中数学课后作业设计之我见

课后作业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与扩展,也是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思维的一项常规性的实践活动,更是师生信息交流的一个窗口和平台.它对于巩固课堂教学效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对这项工作认识不够,落实草率,采取一刀切的办法.往往忽视学生个体差异和课型的目标要求,导致学生对完成作业没有兴趣、不积极,甚至照抄照搬,起不到完成作业的应有效果,有时甚至会对课堂教学效果起反作用.新课标明确要求,作业应该成为学生巩固知识、快乐实践、勤于创新的园地,是学生形成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途径.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积累,在作业设计中总结了一些好的方法,不断加以运用和改进,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作业设计要有基础性,人人能练习

新课程标准要求,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作业设计是为了让学生对当天所学的知识及时进行巩固练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的作业设计应该要以基础为主,面向全体学生.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主要是让学生打好基础,每个学生只有打好了基础,才可能有进一步的发展,才能进行更深入的学习.所以在作业上应注重基础性,让人人都会做,人人能练习,进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二、作业设计要有层次性,人人能提高

从教育学、心理学的角度看,学生的身心发展受先天、后天各种因素的影响,存在着很大差异.因此,我们在设计作业的时候,既要对所有学生提出基本的要求,同时还要为不同的学生提供发展的空间,让学困生吃得了,中等生吃得饱,优等生吃得好.在教学中,教师要用充足的时间思考和寻找不同的因素,坚持差异性理论和原则,采取分层次作业的策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习题,品尝属于自己的成果.例如,我在教完“全等三角形判定”一节,设计了这样的练习 :

如图1,点C是AB上一点,ACD和BCE都是等边三角形,AE,BD交于F点,AE交CD于G,BD交CE于H.

(1)判断BD和AE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较低层次的学生)

(2)请找出图中的所有全等三角形,并说明理由.(中等层次的学生)

(3)请写出一个结论,并证明这个结论.

(注:本题将根据你所得到的结论的难易程度给分)(较高层次的学生)

三、作业设计要有趣味性,人人爱练习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大都依赖于兴趣.”教学实践也证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不竭动力.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数学作业设计往往是形式呆板、内容枯燥、题型简单.这样非常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笔者在教学中,每节课后都设计具有情境的作业,吸引学生,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智力水平去完成.因此,作业设计要适当设计一些贴近生活实际的题目,让学生了解数学在生活中应用的普遍性,这样的题目会让学生更感兴趣,从而主动地学习.

四、作业设计要有系统性,人人有收获

在设计作业时,要全面透彻地理解数学内容,把握知识的连贯性,明确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及能力目标.数学知识浩如烟海,必须要培养学生掌握系统的数学知识的意识和构建数学知识体系的能力.这就在日常作业设计中要体现知识的重难点和系统性.具体做法:一是加强“双基”训练,特别是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二是注重学习内容的重难点的把握,充分利用学生作业的完成促使学生牢固掌握重难点知识,把重难点分散于不同层次作业中,以达到循序渐进的目的;三是强化知识的整体性,在渗透内化练习中形成良好的知识链.

总之,课后作业需要我们每位数学教师精心设计,用心打造.高质量、高标准的作业设计,是提高课堂效率、巩固学习成果的催化剂.规范科学的作业设计更能实现“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目标.

上一篇:“引趣”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 下一篇:浅析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中存在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