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生活中的“蛋糕”哲学

时间:2022-09-14 01:42:06

经济生活中的“蛋糕”哲学

王德明,中学高级教师,全国教科研先进工作者、江苏省高考命题专家库成员、苏州市兼职教研员、苏州大市学科带头人。曾应邀参与江苏省高考考试说明的修订,在江苏省骨干教师培训班、重庆市班主任培训班开设《班级管理“合奏”的艺术》。

一、考情分析

近几年本部分知识成为各地高考政治命题的高频考点,在主客观试题中均有所体现。主要特点是分布比较广,分值比较大,难度比较高,基本上是考生失分的重灾区。其中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举措及初次分配手段与再分配手段的区别,财政三点手段的辨别和区分、影响财政的因素等知识尤其重要。这要求我们在高考政治复习迎考中要切实重视该部分知识复习。以近四年为例,该部分知识主要分布如下:

、核心考点

考点1: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1.收入分配公平主要表现: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要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既要反对收入差距过于悬殊,又要反对平均主义,将收入差距保持在一定限度内,既不能扩大,也不能取消。

【误区】将缩小收入差距等同于取消收入差距。显然,这种认为促进收入分配公平就要取消收入差距的观点是错误的,背离了收入分配公平的相对平等原则,违背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最终导致的将不是共同富裕,而是共同贫困。因此,收入差距只能缩小,不能取消。

2.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意义:促进收入分配公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体现;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3.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要求:

(1)制度上要求: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实现社会公平提供制度保证。

(2)国民收入分配上要求: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

(3)初次分配上的要求: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4)再分配上要求:更加注重公平。其举措通常表现为: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立场;发挥财政在改善人民生活,促进社会公平物质保障的作用;发挥个人所得税在调节个人收入,缩小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的作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统筹区域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5)根本上要求:生产。生产决定分配,因此促进收入分配公平从根本上就要发展生产,把“蛋糕”做大。

(6)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要求: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努力缩小城乡、区域和行业收入分配差距,逐步形成橄榄型收入分配格局。

【误区】注意将初次分配的举措与再分配举措在客注意将初次分配的举措与再分配举措在客观题或者主观题中区别开来,尤其注意初次分配举措中关键词“工资”或者“劳动报酬”等标志性词汇,国家宏观调控的举措如财政、税收、社会保障等都属于再分配范畴。

考点2:我国的财政

1.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结合促进收入分配公平举措进行分析)

(1)经济发展水平(基础性的影响因素)――发展经济(根本途径),通俗表述就是将“蛋糕”做大。

(2)分配政策――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即国民收入分配中居民收入占合理比重,通俗表述就是将“蛋糕”分好。

2.我国财政的作用

(1)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关键词:民生。包括财政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与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保障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2)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关键词:重大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包括财政通过支持能源、交通运输、邮电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对行业、重大工程和地区投资倾斜来促进资源合理配置。

(3)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财政政策属于国家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

关键词:财政政策。

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手段主要是降低税率和增加财政支出,经济增长缓慢、有效需求不足时,政府可以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针对经济运行中通货紧缩的现状而采取的措施: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减少税收,刺激总需求增长,降低失业率,拉动经济增长。

紧缩性财政政策的手段主要是增税和减少财政支出,在经济过热、物价上涨时,政府可以采取紧缩性的财政政策。针对经济运行中通货膨胀的现状而采取的措施: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抑制总需求,稳定物价,给经济“降温”。

【误区】通过财政支出、税收以及国债等变化判断我们究竟实施了哪一种财政政策,将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财政政策区分开来;我国现阶段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财政收入、支出、税收)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贷款、利率、汇率等),在解答主客观试题中要注意这两种政策的区别。

三、典例剖析

例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4年3月5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所作的首个政府工作报告亮点频现,而赢得最多掌声的,莫过于其促进社会公正、增进人民福祉这一贯穿始终的核心内容。

材料一 2008年―2013年我国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情况(元)

料二 2008年―201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社会保障支出情况(亿元)

注: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到2013年我国居民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从65%下降到45%左右;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占财政收入的比重始终在4.5% ~5.5%之间。

材料三 2014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报告显示,中央预算内的一大半投向了民生,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教育、住房保障等支出,都比去年增长9%以上,医疗卫生和计划生育支出增长则高达15.1%。

(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共同反映了什么问题?

(2)运用影响制约财政收入知识分析材料二注所反映的问题的危害,并给出解决方案。

(3)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的《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如何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图表数据的归纳分析能力以及运用《收入与分配》相关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个问题要求考生运用归纳法对两个图表(第二个图表包含注)进行分析,要求考生注意图表外的大标题和图表内的小标题,明确图表的主旨和比较的方向,依据纵比比成就、横比比不足的原则进行比较分析。如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变化情况,在纵比基础上进行横向比较;材料二图表内体现了纵向比较,但在注中反映数据的下降趋势,体现了不足。总结材料一、二共同点就可以得出我国收入分配不合理的结论。

第二问要求考生从影响制约财政收入因素角度解决材料二中注反映的问题,显然这里反映的是分配政策,而不是经济发展水平,故要求考生从分配政策的角度解答此问题。

第三问回答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措施,实质上是回答如何实现社会公平,注意解答此类问题必须有针对性,即针对图表和注中反映的问题解答。

【参考答案】(1)材料一反映了2008年至2013年我国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稳步增长,城乡收入差距加大;材料二反映了2008年至201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社会保障支出稳步增长,但我国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所占比重不断下降,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低。两个材料共同说明了我国收入分配不合理。

(2)影响制约财政收入的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材料二的注体现了分配政策不合理,居民收入所占的比重偏低。在社会财富总量一定的前提下,如果国家财政集中的财富过多,会直接减少企业和个人的收入,不利于企业生产的扩大和个人购买力的增强,最终将对财政收入的增加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国家应当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既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的稳步增长,又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3)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大力发展生产力,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合理比重,实现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发挥国家财政在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作用,增加国家财政在民生和社会保障方面的支出。

例2 (2014年安徽卷节选)近年来,全国各地积极开展“书香中国万里行”“书法进课堂”等文化活动,有力地推进了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材料三 财政助力文化

为了保障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活动顺利开展,文化部、教育部等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如实施文化消费补贴制度,培育文化消费需求,扩大文化消费规模;继续扩大各类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政府采购,加大对文化人才培养的投入力度。

(3)结合材料三,分析国家财政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解析】本题要求考生运用的教材知识是财政的作用,分析的问题是材料中“如”后的措施,要求将财政作用与实际措施对应分析。

【参考答案】国家财政通过实施文化消费补贴等,为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提供物质保障;国家财政通过继续扩大对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政府采购、加大对文化人才的培养力度,促进资源合理配置;国家财政通过培育文化消费需求、扩大文化消费规模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推动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自查自测

1.2014年5月15日,国务院颁布《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并将于2014年7月1日起施行,这为城乡统一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迈了出重要一步。城乡统一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意味着( )

①中国消除了城乡差别 ②改革开放的红利是这一变化的基础 ③农民工转为市民更为方便,城镇化进程加快 ④农村剩余劳动力有更多的城市就业机会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2.2014年5月14日,国务院对国家发改委请示的批复,同意建立由国家发改委牵头的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部际联席会议制度。业内专家认为,这标志着收入分配改革迈出实质性一步,未来改革进程或将进一步提速。你认为有利于实现收入分配合理的措施是( )

A.改革税制,增加社会各阶层收入

B.不断加强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

C.提高劳动报酬在再次分配中的比重

D.逐步增加社会公共物品的供给

【参考答案】1.B 2.B

上一篇:中国传统审美主体性蕴含及其在当代艺术创作中... 下一篇:浅谈如何进行有效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