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职业技能大赛对课程改革的影响

时间:2022-08-04 04:37:23

浅谈职业技能大赛对课程改革的影响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作为检验职业教育改革与建设成果的一种形式和促进校企合作的桥梁,近年来,以职业院校在校学生为主要参赛对象的职业院校技能竞赛广泛的开展起来。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发展方向,它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行业企业专家为主体对比赛项目进行命题、裁判及成绩的评定。技能大赛是展现职业教育改革和制度创新发展成果的平台,对人才的评价和选拔起着制度性和引领性的作用。职业技能大赛贴近产业实际,突出校企合作,彰显高职特点,对高职教育改革具有深远的

影响。

一、职业技能大赛对专业建设和发展具有推进作用

高等职业院校的专业建设既不同于本科专业建设,也不同于中职专业建设,要根据自身的专业特点构建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机制。应建立在市场导向和全员参与的基础上的专业建设新机制,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强化工学结合的课程建设。

在专业建设中首先要确定的就是专业培养目标,对每个专业的学生均要有准确的定位。职业院校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相关技能的培养,是要有较大课时比例的训练来作为基础。最后在顶岗实习中强化自己的专业技能、社会能力和学习方法能力,以达到尽快进入岗位,服务地方经济的就业目标。技能大赛综合地体现了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前的能力状态,对专业标准、专业内容、安全知识、环保节能、企业文化、团队合作、创新思维培养等综合职业素质,起到了检验和考核的作用。这样就使各院校专业教学团队在建设中有明确的内涵目标,促进了核心竞争力的

提升。

二、职业技能大赛项目对课程建设和教育教学理念转变的影响

职业院校课程体系和课程建设是现代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在目前教学模式强调的是学习效率、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引导作用。在全国技能大赛中,以学生综合实力为主要评价标准,以岗位任务完成情况来衡量专业能力。因此可以在课程建设中,采用职业技能大赛的方式,对课程标准中的课程描述、学习情境设计、实训项目的选定、考核标准制定等,都按照行业工作能力和技能要求来配置相关教学资源,教学投入,并确定采用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模式上尽量让学生知道学习专业和形成职业能力的形式是多样化的,采用以学生小组动手实践为主要的学习模式。这样,可以让职业教育中专业能力培养、综合素质的形成更加务实、高效,教育教学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三、职业技能大赛对职业院校专业教材建设的影响

专业教材的建设必须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立足点,充分体现新的课程观、教材观、教学观和学习观,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宗旨,以提高专业学术研究水平和专业教学质量为目标。长期以来,教材建设、专业教材往往滞后于专业发展3~5年,有的专业教材更新周期很长,不能完全适应现代社会科学技术和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发展。

职业技能大赛的必赛内容一般都是贴近生产实际而设置的,学生仅依靠学习书本教材来训练参赛是不够的,必须加入更多新的内容,如最新操作工艺、安全知识、环保概念、节能措施、心理素质、人文素质、企业文化等才能满足比赛要求,才能取得好成绩。因此,职业技能大赛就要求职业教育教材必须使用企业最新工艺、新标准新技术、新技能、用工具介绍等特点。每次职业技能大赛的结束都应是专业教材变化和重新修订的一次机会,依靠国家组织的技能大赛平台,调整专业培养方案,补充或新编专业教材,满足课程实施的教学需要。

四、职业技能大赛对促进实训基地建设的影响

职业院校实践教学是指根据不同专业的培养目标,按照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完成一定的工作任务、借助特定的项目训练为主要形式,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为基本特征,以掌握相应岗位技能,养成一定的职业态度并以提高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为目的的教学。

全国职业技能大赛的比赛项目的内容大部分是基于工作过程并确定一定比例的基础训练项目的比赛内容,对专业课改建设以及实习、实训教学标准建设,均有源于企业生产、高于企业生产的实训教学建设目标,这对固化学生实践能力,提高就业率,是非常好的一种校企合作培养保障。从教育培养源头抓人才,提出合作意向和实施项目,利用学校教学资源平台,选拔优秀的专业毕业生,共建校内实训基地,校外提供顶岗实习的基地,为学校实施半年至一年的工作岗位实习提供了保证。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是评价教育教学质量的一种重要方式,并且已经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同时也是国际上职业教育通行的评价方式之一。因此,我们要不断完善技能大赛的各项标准,做到公平、公正、公开,真正检验出各学校人才培养的水平、质量,逐渐向国际评价标准过渡,让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技能大赛进一步成为国内外公认的教育教学水平高低的权威认证。

(作者单位: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

上一篇:课改背景下中等专业学校课程设置探究 下一篇:加强机电专业建设 培养复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