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在慢性心衰治疗中的应用

时间:2022-08-04 09:39:19

中西医结合在慢性心衰治疗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中西医结合观察益气活血汤在慢性心衰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2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0例为常规西医抗心衰治疗,治疗组60例为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益气活血汤,2组均为14天1疗程,疗程结束后观察2组总体疗效及心率、血压、射血分数、心功能、6分钟步行实验、电解质指标变化情况,并进行比较。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8.3%明显高于对照组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益气活血汤; 常规治疗; 慢性心力衰竭; 临床研究

【中图分类号】R541.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0-0191-02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导致心功能不全的一种综合征,为寻求更好的治疗方法,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自2008初-2009年5月观察了120例该病患者,在应用洋地黄、利尿剂、血管扩张剂、β-受体阻滞剂、ACEI、防止电解质紊乱、抗感染、吸氧等抗心衰治疗的基础上,予口服中药益气活血汤,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将我院治疗的120例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0例,男32例,女28例;心功能2级25例,心功能3级20例,心功能4级15例,其中冠心病39例,扩张型心脏病1例、风湿性心脏病2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8例;对照组60例,男30例,女30例;心功能2级23例,心功能3级21例,心功能4级16例,其中冠心病42例,扩张型心脏病1例、风湿性心脏病2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5例。2组性别、年龄、病因、心功能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参照《内科学》教材第7版[1]:根据临床表现,呼吸困难和心源性水肿特点可诊断,同时还应包括其基本心脏病病因,病理解剖和病理生理诊断及心功能分级。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

气虚血瘀证:心悸,气短,胸胁作痛,颈部青筋暴露,胁下痞块,下肢浮肿,面色晦暗,唇甲青紫,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脉涩或结代。

阳虚水泛证:心悸,气喘,不得卧,咯吐泡沫痰,面肢浮肿,畏寒肢冷,烦躁汗出,颜面灰白,口唇青紫,尿少腹胀或伴胸水、腹水,舌暗淡或暗红,苔白滑,脉细促或结代。

1.3心功能分级标准:参照NYHA提出的心功能分级法[1]将心功能分为四级:

Ⅰ级:体力活动不受限,日常活动不引起过度的乏力,呼吸困难或心悸,即心功能代偿期;

Ⅱ级:体力活动轻度受限,休息时无症状,日常活动即可引起乏力,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亦称Ⅰ度或轻度心力衰竭;

Ⅲ级:体力活动明显受限,休息时无症状,轻微的日常活动即可引起上述症状,称Ⅱ度或中度心力衰竭;

Ⅳ级:不能从事任何体力活动,休息时亦有充血性心力衰竭症状,任何体力活动后加重,亦称Ⅲ度或重度心力衰竭

1.4纳入标准:①符合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心功能Ⅱ-Ⅳ级(NYHA)的患者;②年龄在50-90岁;③有完整的临床资料者

1.5排除标准:下列情况不纳入观察病例:①肝肾功能障碍致心力衰竭者;②精神异常不能合作者;③过敏体质者;④严重的感染、心源性休克、严重心律失常、心包填塞者。

上一篇:69例舒张功能不全性心力衰竭临床分析 下一篇:家庭氧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