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规划思考与实践研究

时间:2022-08-04 07:28:56

城乡规划思考与实践研究

内容摘要:城乡规划的优劣程度直接关系到城市未来的建设与管理,为后期更好适应社会经济快速增长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因此,作为城乡规划工作者,很有必要站在新时期的历史起点,积极探索规划工作新途径,是目前面对的重要课题。本文对城乡规划目前存在的现状及产生原因进行了阐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时期下规划实践的对策措施探讨,以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城乡规划;存在现状;原因分析;对策措施

中图分类号:TU98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为加快两化互动,顺应城乡一体化的时代潮流发展,城乡规划工作应建立起科学严谨的规划体系和实施制度,不断的创新新的途径,正确处理好城乡建设与局部利益、与经济发展、环境和历史文化保护,真正有机融为一体,实现后期地方城乡管理更能体现出适应社会经济快速增长与发展的优越性。因此,笔者凭借多年城乡规划工作经验,在此对目前规划工作存在现状及原因进行了概要性指出,并提出了肤浅实践对策意见,供同行参考交流。

二、城乡规划目前存在的现状及其产生原因

尽管《城乡规划法》颁布出台[1],近年也促使规划工作取得实质性进步,但工作中还是存在着不少问题,目前现状与产生原因如下:

(一)城乡规划统筹理念深入不够

目前,地方在城乡规划工作中,存在郊区和农村地区规划远不及城市规划到位,编制指导思想和实施过程都需有待进一步提升。尤其表现在对乡镇规划管理上,规划人员常用城市规划思维习惯性去解决农村规划发生错位,也尚没形成对农村地区规划建设有效管理方法,还由于人手单薄,对规划农村地区的生活形态与经济发展方式等调研不够深入充分,导致规划定位不能准确反映当地现状与发展规律等;

(二)规划面对资源与环境的考验

构建生态环境已在党的十报告中明确提出[2],一个地区的城乡生态环境是否优美与健康直接关系到人们享有高质量的良好生活环境,也对社会和谐稳定、城乡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然而在城乡规划管理中,大多地方都是原有遗留问题还没得到基本解决,规划产生新的问题又接踵而来,致使自然资源破坏严重,生态环境失衡恶化。

(三)城乡交通规划缺少通盘考虑

在城乡道路规划上,综合协调性差,实施建设重复性多,常有实施的规划道路被移位或取消,从而无相应规划执行技术要求与规范,也与周边生态环境关系不协调、不配套,为后期城乡建设留下隐患。

(四)公众参与规划广度拓展不够

虽然近年一些地方对城乡规划通过积极探索,让公众参与的范围越来越大,参与的形式也是多样,但是,一方面公众对规划了解不深,参与渠道还不够畅通,未能真正建立起良性互动机制,时有矛盾发生,反而给城乡规划工作带来了消极影响。另一方面,规划上吸引公众参与的操作上规范程度还不够,对公众意见不能及时有效加以吸收,同时在实施中监督作用也未能充分体现[3]。

(五)专业规划人才出现短缺匮乏

目前,城乡规划专业人才普遍短缺,特别是基层规划部门和乡镇更为突出,导致在实施过程中存在有规不用,有规乱用,甚至不会用。

导致上述现状的因素有多方面的,综合分析来看,主要存在四个方面,一是对城乡规划管理不得力,一些地方对规划工作重视程度不高,不舍得投入经费,一些软件投入如制度订立与执行不到位,或者实践操作不科学,不严谨,未能发挥出有效监督效能;二是城乡规划社会舆论导向差,虽然大多规划方案都吸收有公民参与,但因宣传不到位,参与公众对涉及自己利益的,出于私心杂念争论不休,对不涉及的,表现出参与意识不强,忽视整体与长远协调,导致矛盾层出不穷,问题不断出现;三是规划机制管理不科学,许多规划部门配置不健全,职责不明确,工作中统筹引导地位差并在管理手段上缺少创新,执行难以到位等。

三、新时期下城乡规划实践的对策措施探讨

城乡规划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程,城乡规划人员要站立在新的历史起点,在建设总体目标指导下,面对存在的实际问题与产生原因,积极探索一条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符合“两化互动” 要求[4]实践途径,确保城乡规划更好适应社会经济快速增长与发展需要。

(一)提高城乡规划统筹能力,盘活城乡一体化建设水平

地方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城乡规划特别是农村规划工作,重新梳理评价现有规划实施体系,构建起总-分或总-分-再分层次分明体系,将乡镇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一并纳入到城市规划中整体编制,体现在一张图纸上[5],。要认真开展实地调研,进一步改革规划内容与成果形式,将城乡用地布局、空间管制和城乡功能发展作出安排,在按照规划公共政策向农村福射、倾斜,设施向农村延伸,服务向农村覆盖的引导控制,突出新农村建设理念和地方特色,放眼目光,因地制宜,不过分看重眼前利益,尊重当地历史文化,自然生态和农民意愿,进一步深化完善功能布局,促进城乡间前后连贯,基础对接等。并对编制好规划方案,经反复论证后方才进入到建设实施阶段,让人民群众真正得实惠。

(二)全面开展资源节约利用,保护城乡自然与生态环境

根据区位用地规模及交通等条件,加强城市用地建设强度管理,积极鼓励公共开放空间建设,力争建成“疏、高、退”空间模式,有效提升人居环境品质和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要广泛吸引各方投资,盘活老工业基地产业转型闲置资源,发展与城市功能、生态环境相协调新型工业园区;要在全面构建城乡一体化规划布局上,集中以城区为核心拓展城镇辐射,进一步整合乡村选址布局、空间资源和生态要素,尽量依托自然生态格局实现城镇空间发展。同时以城区充沛交通网络为基点,强化周边交通走廊配套建设,实现与市政设施“一盘棋”;

(三)健全法律制度建设宣传,畅通渠道公众参与和监督

在《城乡规划法》纲领性指导下,一方面加快对城乡法律配套法规出台,完善具体操作实施细则,建设出更多合理、科学、符合当地文化特色的城乡功能。同时加大对城乡法律法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对规划工作重视并积极参与,树立起《城乡规划法》法律观念,牢固法律意识,并严格遵守。另一方面要形成良性互动监督机制,积极探索和拓展公众参与深度,保持公众参与方式多样化,参与途径扩大化,除原有规划草案公示,座谈会,论证会等形式外,进一步通过听证会或互联网手段,让公众参与活动渗透到城乡规划中来,确保规划的民主性。并对信息后的意见收集,处理和反馈等每一过程增加透明度,提高除常有监督机构外社会监督作用的发挥。

(四)完善城乡规划管理体制,配强配优专业化规划人才

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城乡规划工作,强化城乡公共政策和服务属性,加大规划经费的投入,明确责任。完善基层管理机构,人员配置,特别要配强专业人才,积极吸引人才,大力培养人才,尊重人才,充分使用人才,为城乡规划把好脉,问好症。

总而言之,城乡规划是一项系统性、科学性、政策性都很强的工作,在确保生态安全和资源节约的基础上,满足地方的后期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宏元.王倩.郑雄彬.“ 十二五”规划背景下城乡发展的机遇、挑战与应对[J].规划师.2011.( 4 )

[2]顾朝林.于涛方.李王鸣.中国城市化格局、过程、机理[ 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3]毛蒋兴,郑雄彬.新时期中国城市化质与量协调发展研究[J].规划师,2012 .( 8 )

[4].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2012.

[5]彭景.城乡统筹发展模式的国内外比较及启示[J].地方经济,2008

上一篇:谈建筑消防设施检测行业的规范化管理 下一篇:高层建筑施工管理中几个重点问题分析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