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学在管理学课程中的应用

时间:2022-08-04 02:25:22

案例教学在管理学课程中的应用

[摘要]管理学是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实用性强、涉及领域广泛而且影响力较大的课程。案例分析法始创于美国哈佛大学工商学院,是一种侧重于理论联系实际,着重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教学方法。文章从教学实践经验出发,分析了管理学与案例分析法之间的关联性,总结了案例教学法在管理学课程中的具体实施环节以及面临的问题,提出精选适合教学需要的案例、加大教师队伍的培训力度等优化策略。

[关键词]案例分析 管理学 创新

[作者简介]刘斯琴高娃(1971- ),女,蒙古族,内蒙古通辽人,内蒙古民族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社会管理与公共管理。(内蒙古 通辽 028000)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26-0147-02

管理学是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实用性强、涉及领域广泛而且影响力较大的课程。在管理学课程中,经过系统研究管理活动的普遍规律和基本方法,学生可以了解和掌握管理的基本理论,发现一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进行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并为以后更加深入广泛地学习、研究管理方法和技能奠定牢固的理论基础。案例分析法始创于美国哈佛大学工商学院,是一种侧重于理论联系实际,着重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教学方法。在管理学课程教学过程中运用案例教学法,可以使学生将学过的理论与现实管理实践中的案例有机结合。通过案例与理论的结合,学生可以更直观、具体、实际、生动地领会所学的基本理论,同时还能学到更多的应用性知识和技巧。

一、在管理学课程中进行案例教学的必要性

1.管理学的学科特点要求进行案例教学。管理学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统一的学科特点要求其教学必须理论联系实际。管理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其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掌握客观规律的基础上,灵活运用所学理论处理各种问题,结合现实情况灵活弹性地选择各种管理方式。当前的管理学教学过于抽象和空洞,缺乏实际应用价值,而理论与实践结合正是案例教学的突出特点。案例教学法通过模拟逼真的管理情境,最大限度地拉近教学与实际之间的距离,让学生真切地感受现实的管理过程。在案例分析过程中,学生通过情境模拟接触真实的案例与事件,经过思考、讨论慢慢感受和体验实际的管理工作,体会管理工作的广泛性,并且逐渐学会运用所学理论分析和处理相关的管理问题。

2.案例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当前的教学模式多以教师为中心,以理论讲授为主,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和适应,缺乏学习的积极性。采用案例教学,师生互动讨论,教师融入学生,学生可以围绕讨论的案例表达自己的见解,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启发学生主动思考和积极分析问题,有利于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及合作精神,增加教学过程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3.案例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管理学案例教学本身就是一种实践性探索,是管理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创造宽松的教学环境,采用问答、讨论等启发式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管理学的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查询文献资料、分析和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等方面的能力。同时,通过课堂案例的讨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人际沟通交流能力以及应变创新能力等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4.案例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整体的教学质量。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课前认真准备,不断丰富和更新自己教学的资料和内容;课外广泛查阅和搜集相关的案例资料,并对搜集的案例进行比较、分析、加工和整理,从而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确保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管理学课程案例教学的具体环节

1.案例材料的筛选和准备。案例的选择是案例教学的关键环节,也是保障良好教学效果的前提和基础。教师依据本科教学计划、教学要求及教学对象,精心挑选案例,确保与课堂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案例的难度要适中,典型性及呈现形式要适应教学对象。可利用媒体挑选和自编等途径,将搜集、整理、分类的案例进行汇编,利用不同的媒介方式来呈现。有时还可根据教学目的和内容,让学生主动关注身边发生的事件,编织成案例,用于课堂讨论。

2.案例教学的合理组织。案例教学过程必须分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准备。教师提前一个星期将案例资料提供给学生,同时列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阅读和思考案例,做好准备。第二阶段,分组。学生自由组合成几个小组,推荐或选出每一小组的负责人和记录员,负责人组织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记录员如实记录小组讨论中各成员的不同观点和建议,并加工整理,本组在课堂上发言。第三阶段,讨论。教师要穿针引线、画龙点睛式地引导学生热烈地发表不同的建议和看法,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对教学案例进行分析和探讨,从而发掘更深层次的原理和方法。

3.总结提升。案例教学完成后,都应进行评估和总结。第一,由学生自己进行分析和总结,提出本次案例教学中的收获和不足之处;第二,在教师引导下集体总结每个小组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应用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第三,特别注意每位学生的得分,从中评选出解决问题最得当的综合性和单项方案,重点分析案例教学的不足,并讨论出原因、对策及改进的方法。

三、管理学课程案例教学面临的问题

1.教师各方面的能力不足。案例教学的效果与任课教师自身具备的理论水平和实际应用技能有不可分割的关系。但是,由于长期脱离现实的管理工作,各院校又缺少专业性培训,大多数教师缺乏实践经验和实际应用技巧,很难对案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的研究、分析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学习。在此背景下实施的案例教学,对学生的引导和启发过于单一,案例的剖析和点评不够全面和深入,远远达不到预期效果。

2.学生的理论储备不够全面和深入,学习习惯和方法存在问题。案例教学要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较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但是,在各院校的课程教学计划中,管理学课程一般安排在二年级上学期,学生仅掌握一些基本的公共课知识,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和社会阅历。此外,长期受传统灌输式教学影响的学生在面对案例中存在的问题时,很难有效利用所学理论进行分析和研究,更提不出建设性的解决策略,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上一篇:政校企三方联动“五三型”实训实习基地构建 下一篇:开展户外圈类区域游戏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