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山水型旅游小镇发展现状概述

时间:2022-08-04 12:15:32

自然山水型旅游小镇发展现状概述

摘要:我国自然水型旅游小镇的发展亟需体系化、综合的分析总结以进一步指导研究和建设。本文从概念、分类、区位、社会、经济等方面对我国自然山水型旅游小镇发展现状进行概述,以期为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和小镇发展建设提供明确的理论参考和数据资料。

关键词:自然山水型;旅游小镇;发展现状

随着国内旅游需求的不断激增,小镇发展建设速度日益加快,而理论研究却严重滞后。自然山水型旅游小镇在快速盲目的建设中遇到许多问题,发展亟需科学的指导,这需要我们首先对我国自然山水型旅游小镇的发展现状有充分的全面的认识。本课题正是在这样的研究背景下提出,旨在对自然山水型旅游小镇发展现状进行综合分析,为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和小镇发展建设提供明确的理论参考和数据资料。

1.自然山水型旅游小镇概念内涵

自然山水型旅游小镇是指以自然山水环境及其相关资源为主要依托的、以旅游业为支柱产业或作为支柱产业发展的小城镇(非城关镇的建制镇)。这些小镇多位于山地或丘陵地带,拥有一定品质的山地景观或水域景观的观光资源,并且生态环境良好,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居聚落。依照区位、客源类型、核心旅游功能等方面的不同,我国自然山水型旅游小镇现状发展模式大致可以归为三类,即景区接待型、观光游憩型和城郊娱乐型。

自然山水型旅游小镇发展概况

1.1 区位

交通区位对于旅游小城镇的发展至关重要,其距主要交通设施、大城市、交通枢纽的可达性距离,是其区位优劣的主要决定因素。统计数据显示,旅游小城镇距县城及最近特大城市的车程距离均低于小城镇的均值,说明了区位优势对于发展旅游业的重要作用。自然山水型旅游小镇大多位于山区,交通条件较之平原地区有着天然的劣势,这也往往成为限制这些小镇发展的主要因素。为促进旅游,各地区一直在积极完善山水型旅游小镇的交通基础设施。抽样结果显示,绝大部分自然山水型旅游小镇都有省级以上公路过境,一些发展较好的小镇如石林镇、黄果树镇等,甚至有多条国道在境内交汇。加之铁路、机场、港口等多元化交通设施的支持,自然山水型旅游小镇的区位条件正在一步步得到改善。由表2可以看到,山水型旅游小镇与特大城市的车程距离(154km)虽高于小城镇均值(144km),但其与县城车程(39km)已接近旅游小城镇均值(36km),远优于小城镇整体水平(54km)。这也体现了许多自然山水型旅游小镇以县城为客运中转枢纽的发展策略,

表格 1 小城镇到各级城市车程距离

资料来源:建设部重点镇百镇调查资料及百度、谷歌地图车程计算整理

1.2 经济

自然山水型旅游小镇占据了我国旅游小城镇的半壁江山。而从2006年建设部开展的重点镇百镇调研统计数据来看,其国内生产总值(GDP)水平总体不高。除

表格 2 旅游小城镇国内生产总值统计

温塘镇以外,其余经济总量均低于13个旅游小城镇的平均值。在人均GDP这项指标上更是全部低于1.67的均值,远远落后于历史文化型旅游小城镇。这种结果一来是由于优质的自然山水型旅游小镇往往地处山区,经济产业基础本身薄弱,许多是单纯依靠旅游发展起来的;再者受到区位交通的影响,其旅游业的发展也受到一定制约。

从经济增长速度来看,自然山水型旅游小镇的增长速度呈上升趋势,后一个阶段较前一阶段提高了0.7%,这表明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兴起及人们对自然山水环境的越发向往,山水型旅游小镇正在加速发展。但对比历史文化型旅游小镇来看,自然山水型旅游小镇的GDP增速明显偏低,尤其以成熟的景区周边服务小镇发展最为缓慢(南岳镇)。这表明我国自然山水型旅游小镇的发展遭遇了一定的瓶颈,尤其是对于传统的依托大型景区发展起来的“早熟”的一代旅游小镇。总量低,增速慢,如何突破现状,寻求新的发展契机,是自然山水型旅游小镇发展亟待探讨的问题。

1.3社会

通过对旅游小城镇的抽样数据分析,2007年,89个旅游小城镇镇域内人口平均为35326人,在镇区居住人口平均为11559人,镇区人口聚集度32.7%[2]。且根据变化趋势,该值呈逐年递增状态。由2009年统计年鉴计算,自然山水型旅游小镇镇域人口平均值为29818,镇区居住人口8507,镇区人口聚集度29.25%,略高于当年全国小城镇均值26.4% ,而对比2007年旅游小城镇的均值,仍低了3.45个百分点 。这一方面表明,旅游业对自然山水型小城镇的集聚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特别是在一些工业水平落后的边远山区;另一方面也显示,由于受到地形环境、生态承载力等多方面限制,自然山水型旅游小镇的规模相对较小,集聚发展的推进也比较困难。这就要求对自然山水型旅游小镇进行发展规划的时候,不能不顾实际情况,一味追求快速地人口集聚与产业集聚,而应更多地考虑如何统筹兼顾镇区及镇域内周边村落的发展,合理巧妙地利用好乡村的特色和优势,全面提升小镇的产业与经济,稳步推进城镇化。

表格 3 小城镇镇区人口聚集度统计

从业人员指标方面,从全国小城镇的总体发展趋势来看,镇总从业人员均值及二三产业从业人员在总从业人员中的比重都在逐年上升,旅游小城镇的上升态势更为明显。2007年旅游小城镇平均从业人员为19486人,其中第一产业占36.9%,二三产业63.1%[2]。而2009年,89个抽样旅游小城镇中的44个自然山水型旅游小镇总从业人员平均值为仅为16606人,尚低于07年旅游小城镇均值2880人;其中二三产平均从业人员9544人,占总从业人员比重52.3%,也低于2007年旅游小城镇均值10.8个百分点。这一结果说明,现阶段自然山水型旅游小镇为农民提供就业(除农业外)的能力较弱,一方面依然是由于其工业的缺失,另一方面也显示了自然山水型旅游小镇的旅游业发展总体水平还不高,还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表格 4 旅游小城镇从业人员及比重

结论

总体来看,旅游虽然为缺乏工业发展条件的山水小镇提供了新的致富发展途径,但与其他类型的小城镇相比,自然山水型旅游小镇在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依然偏低。一方面,自然山水型旅游小镇往往基础薄弱;另一方面,我国自然山水型旅游目前仍以观光为主,对地方发展的带动力不足。同时,自然山水型旅游小镇还存在着旅游季节性强、局部旅游设施建设强度过大等诸多问题。随着我国的旅游模式由观光主导向休闲度假转变,自然山水型旅游小镇发展模式必须要抓住机遇做出相应调整,从而真正实现旅游业对小镇发展的全面带动。

参考文献

[1] 费孝通. 中国城镇化道路[M].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2010.

[2] 曾博伟. 中国旅游小城镇发展研究[D]. 中央民族大学, 2010.

[3] 浦善新. 中国建制镇的形成发展与展望(一)[J]. 小城镇建设. 1997(03): 42-45.

作者简介:程冰月(1988-10),女,汉族,河南开封,同济大学景观系,200092,上海,14年研究生全日制在读,专业景观规划设计。

上一篇:基于用户认知的产品DNA识别与设计研究 下一篇:现浇混凝土楼梯施工质量控制之浅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