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语文教学中的背诵技巧

时间:2022-08-03 11:40:03

谈谈语文教学中的背诵技巧

在语文教学中,正确指导小学生背诵,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也是语言积累的重要方式,尤其是对丰富学生词汇、学习遣词造句、以及仿效写作知识的积累,都大有裨益,教师实在不容忽视。

如何应正确指导学生背诵呢?

一、教师要端正、提高学生对背诵意义的认识

提到背诵,学生大都怀有畏惧心理,究其原因,除怕动脑筋,花费时间等主观因素以外,主要是由于对背诵的意义认识不足,不愿意付出精力去熟读背诵。因此,教师首先应以突出具体、鲜明的事例为依据,从理论上启迪教育学生知道,读书不求甚解,不愿精思熟记,浮光掠影,读之匆匆,等于白白浪费宝贵的时间,在语文课本里,凡要求背诵的部分,都是文章中的精髓,只有反复阅读,精思理解,进而达到熟练背诵的程度,这些精髓才会慢慢的被心领神会,这时,书中的知识才能变成自己的知识,在以后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当你需要它时,才能呼之即出,为你所用。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生巧,巧生华”就是这个道理。

古今中外,历史上很多学识渊博、业绩卓著、功成名就的学者和伟人,无不注重在博览群书的同时,择其精华,努力去熟读成诵,如:在的藏书中,他亲自圈画批注过的有1180首诗,378首词,12首曲,20篇赋,总计为1590首。“这仅是在1949年之后,逐渐积累起来的藏书中,圈划过的诗词。”由此看来,远远不止“熟读唐诗三百首”,他一生中阅读的各种诗词至少在2000首以上,直到记忆力减退的晚年,他依然能够琅琅背诵数百首古典诗词歌赋,一生,为我们留下了大量气势磅礴、声振寰宇的光辉诗篇,这与他阅读过大量中国古典诗词,并能熟读成诵是分不开的。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唤起人们实行自我教育的教育乃是一种真正的教育。”的确,当学生能够深刻里遇到熟读成诵对学习,特别是对实现自己远大理想和成就未来具有强大的潜在意义之后,就能从心底产生一种强烈的推动力,从而自我约束自己,正确对待背诵。

二、教师要授之以法,精心指导

达尔文说得好,“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同一篇文章,在规定的时间里,有的学生捷足先登,很快就能熟练地背诵出来,有的虽费九牛二虎之力,却仍背得结结巴巴。当然,学生智力差异是有的,我认为主要因素还是学生背诵方法上的差异。因此,迫切需要教师面授机宜,点拨指导,教给学生行之有效的读书和背诵方法。

1、语意贯通法。

语意贯通法,就是要求学生认真分析课文语意层次,弄清句子与句子间、每一层次间的逻辑联系,这样就有利于学生背诵整篇课文了。比如,在指导学生背诵《金蝉脱壳》中“金蝉脱壳”这一段时,我提示同学们:开始脱壳了,是按什么顺序脱壳的?先是什么出来?接着是什么出来?最后是什么出来?通过这样的提示学生对内容的层次,

先后顺序进行了分析,对层次顺序有了掌握,背诵就容易多了。

2、字词记忆法。

有些课文的描写在遣词造句上很有特色,或者是一连串的动词或是一连串的形容词,抓住这些关键词,就能很容易背诵出这段内容了。我仍以《金蝉脱壳》这课为例,在指导背“蜕尾出壳”的这段时,我让学生抓住连续的几个动词:“仰去”、“扑来”、“一抽”、“出来”等。学生很容易地掌握蜕尾出壳的顺序过程,再背诵这段内容就轻而易举了。其次是抓住关联词语练习背诵。例如,我在指导学生背诵《黄山奇松》最后一段时,我让学生抓住连续的六个“或”和两个“有的”这几个关联词语,他们就能很快背诵出描写黄山松树千姿百

态的这段美的语言了。

3、化整为零法。

有些课文篇幅较长,可以一段一段地加以背诵,然后连缀成篇。如我在指导背《黄山奇松》描写三大名松时,我让学生按“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层次分别背诵再连接成段,收到良好的背诵效果。

4、歌曲背诵法。

小学生特别喜欢唱歌,利用唱歌的形式帮助背诵,学生会觉得趣味无穷。可以把一些需要背诵的诗歌、韵文等填进小学生们熟悉的曲

谱中,让他们边唱边背,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教师要树之以形,身先垂范

起初,我俨然以“检察官”的威严姿态,强力推行检查背诵,凡不会背者,除公开批评外,下节课再背,直至完全会背为止。我以为这样就可以鞭策慑服学生,做我驯顺的小绵羊,可事实上却大出我所料,背诵效果一直不佳,实践反馈证明,不启迪调动学生的学习内因,激发其学习自觉性,而采用强制和高压手段,迫使学生去熟读背诵,是徒劳无功的。后来我改变了方式,为了教学相长,我以身垂范,凡要求学生背诵的课文,我率先背得滚瓜烂熟,在布置背诵作业之前,我站在三尺讲台上,公开向学生背诵一番,然后要求学生学着我的样子,在下节课堂上,也背诵出来,这样做,效果就大不一样了。每当我感情充沛地作示范背诵时,课堂气氛立刻变得异常肃静,学生都自发地挺起胸脯,端坐倾听,脸上呈现出十分仰慕的表情。俗话说得好:“身教胜于言教。”这种做法收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它产生了巨大的“磁石效应”,一下子吧学生吸引过来,学生的畏惧心理慢慢消除了,我和学生之间的思想距离也日益缩短了。此后,学生渐渐地变被动为主动,都能自觉积极地按照我的要求去熟读背诵课文。

宋代教育家朱熹云:“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小学生记忆力极强,只要教师善于引导,正确指导,必定能从日积月累的背诵课文中获取到不可估量的收益。

上一篇:向课内有效时间要质量 下一篇:培养生物教学中的自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