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教学策略

时间:2022-03-03 02:25:19

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教学策略

【摘要】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基本形式,也是课程改革最重要的阵地。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实施,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也越来越紧迫地呈现在我们小学语文教师面前。课堂教学就整体而言,是在朝着理想的方向不断推进,但是由于我们对课程理念理解、领会的偏差,以及实践经验的缺乏,造成课堂上出现了许多非语文、泛语文、形式化、低效化的现象,因此,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深化语文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应立足于学校的教学实际,备课写教案、教学方法、训练能力等各个环节都应该兼顾,这样才能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备课;兴趣;合作;有效课堂

新课改的前沿理论给我们教师带来了崭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我们的课堂教学越来越精彩,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日益浓厚,可以说课堂教学改革在朝着素质教育的方向不断推进。然而作为一名一直摸索着走在新课改道路上的教师,我们更应该以冷静的态度来审视自己目前的课堂教学,我们是否让学习成为学生的一种精神需要,而不是外在压力,是否改变了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体验。答案未必是肯定的。因此,在新课改的前提下,我们每一位老师都面临着刻不容缓的问题: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所谓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的有效教学,指的是教师在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导下,遵循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尽可能多地促进学生语文能力、语文素养的发展,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教学活动。

小学教育阶段是学生的启蒙教育和基础教育阶段,它肩负着引导学生是非、行为养成、知识启蒙等重任。而语文又是小学教育中的重要基础学科,在引领学生学习汉民族语言文字过程中,我们更要切合学生自身的特点,制定正确、准确的教学目标,努力为学生创设良好、和谐的语文课堂学习环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借助多媒体等教学手段的基础上,正确点拨与引导学生。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尝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 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

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会直接影响一堂课是否有效。因此,要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就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笔者在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中力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推动自身观念的转变,进而转变教学方式,以逐步消除由于教师讲得过多、学生参与过少而导致的靠大量课后作业来完成教学任务的问题,逐步改变课堂上学生被动接受多、主动积极思维少的现象。只有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转变过来,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会成为可能。

二、有效备课奠定基础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备课是教师积累知识和业务再提高的过程,提高备课的有效性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基础,也是打造有效课堂的关键。教师要学会分配精力,找准备课的黄金分割点。有资料表明,用80%的精力钻研教材,了解学情,20%的精力书写教案的教师是善于成长的教师。优秀的教师在备课时往往是不急于动笔的,而是先放飞自己的思想,先思考从哪着手。我们在备课时,不仅要关注教材,更要关注学生的实际,要不断地考虑:怎样使自己预设的目标最接近学生的思维发展,搭建什么样的平台才会让学生最容易走进目标,如果学生在这里出现问题,用什么方式调整教学变数才会让学生走出困境。所以有效备课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基础。

三、 激发学习兴趣

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学习应该是人全身心的投入、全面的发展,以及把学习当成一种内心的自身需要。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些都向我们揭示了一个道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面对学习时充满了兴趣,感受到自己对学习的需要,并能从中得到快乐,这种学习才是最有效的。所以教师要充分认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特别是小学阶段的学生,他们的心智正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受到心理和生理特点的影响,他们的学习绝不会是理性的、自觉的、有目的行为,而完全是一种单纯的凭兴趣进行的快乐行为。老师平和、友善的心态,和蔼可亲的态度能够消除他们内心的畏惧感,幽默风趣的语言更能让学生敞开胸怀,他们的听课兴趣也就在这不经意间被带动起来了。例如,有篇文章《维维的画》,“儿童和成人之间思维的差异性”正是这篇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可是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上来就讲大道理肯定是行不通的,所以笔者用了他们感兴趣的问题作为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画画儿吗?你们都喜欢画什么?”此时孩子们的回答如雨后春笋,有的说喜欢画房子,有的说喜欢画大树,还有的说喜欢画彩虹……课堂的气氛一下子活跃了起来。“有一位叫维维的小朋友也喜欢画画儿,你们想看看她的画儿吗?”“想!”孩子们整齐划一的回答,告诉了我他们已经完全沉浸在了课堂里,最重要的是他们已经从“被动学习者”转换成了“主动学习者”。

四、课堂提问要精当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因此,它应紧扣教学重难点,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助学生走进文本,以便教师及时了解教学效果。明确提问目标,去粗取精,努力使提问精当是教师构建有效课堂的自觉行动。 例如,《五彩池》第一自然段相对较长,教学时教师可作出多种设问,如:听到奶奶讲的神话传说,“我”的心情怎样?为什么要写奶奶讲神话传说?为什么“真的”看到五彩池是“我”没想到的?……这样的问题琐碎芜杂,不得要领。而换一种方式就不同了:这一自然段里可以删去“真的”和“没想到”吗?为什么?经过讨论,学生明白:不能删去,原以为五彩的水池是传说中神仙住的地方,人间不可能有,现在居然“真的”看到人间的五彩池,这是何等神奇!问题虽少,容量却很大,把其他几个问题都涵盖其中。所以,语文课堂教学中并不是提问越多越好,而是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适当提问。

五、课堂练习不可缺

设计课堂练习的主要作用是帮助学生复习和巩固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苏教版教材遵循小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其中的练习形成一个训练的梯度,呈现由简单到复杂的纵向训练序列。如写作相关练习是低年级说话写话,中高年级习作。这些练习形式多样,内容具体可行,强调学生自主性,重实践、重探究、重过程、重参与、重体验。一、二年级小学生好动,故观察身边的生活和大自然、动口动手、制作等的活动多些,而三、四年级的小学生心理和思维水平有所发展,已初步适应语文学习的条理性和系统性,可以开始观察和记录校园与社会、收集资料、有计划地开展活动,故办板报或展板、结合生活实际、联系其他学科内容等的活动多些。苏教版高年级教材的语文综合活动关注社会生活,注重查阅资料、口语交际和习作等方面的整合,每次活动都给学生提供明确的步骤性的指导,从而在练习的过程中更好地锻炼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和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教学时,老师们要正确领会教材编写的特点和意图,切实提高语文综合活动练习的有效性。在自主设计课堂练习时,教师要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一些关于课文内容理解、中心把握、情感体验方面的练习,也要设计一些提高学生的语文基础积累以及提高阅读能力的练习。

要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就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提高备课实效,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方法,加强师生合作教学,使课堂教学变为开放的、双向的、多渠道的、立体的信息传递和交换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新的教育教学形势。

上一篇:活用新教材 提高数学课堂效率 下一篇:以学生为主体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唯一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