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高中开设《鲁迅作品选读》的价值意义

时间:2022-08-03 08:52:49

浅谈在高中开设《鲁迅作品选读》的价值意义

摘要:随着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鲁迅作品的教学引起教育界的纷纷讨论,基于此,笔者从高中语文教材编排与设

>> 浅谈《中外传记作品选读》教学的几点尝试 浅谈《中外传记作品选读》的教学方法 浅谈《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课程独立开设的意义 浅谈在高中开设演奏课的意义 高中语文《中外传记作品选读》教学研究 细腻的文笔 隽永的意味——肖复兴作品选读 磅礴的气韵 智慧的哲思——梁衡作品选读 试析俄罗斯文学作品选读教学中的上下文语境 谈谈《中外传记作品选读》的教学处理意见 魔幻般的现实主义——莫言作品选读 《中外传记作品选读》阅读教学内容的确定 试论日语专业日本文学作品选读课的教学趋向 张承志作品选读 毕淑敏作品选读 古代科技作品选读 法布尔作品选读 莫言作品选读 包利民作品选读 李丹崖作品选读 肖复兴作品选读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论文网 > 政治 > 浅谈在高中开设《鲁迅作品选读》的价值意义 浅谈在高中开设《鲁迅作品选读》的价值意义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要:随着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鲁迅作品的教学引起教育界的纷纷讨论,基于此,笔者从高中语文教材编排与设置的特点、高中生成长的心理规律与需求、鲁迅作品的经典性、鲁迅精神风骨等四方面,深刻阐述了在高中开设《鲁迅作品选读》的价值意义,希望有益于当前高中语文,尤其是鲁迅作品教学的改革与深化。 关键词:高中 鲁迅作品选读 价值意义

中学生之所以对鲁迅作品不感兴趣,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平时阅读鲁迅作品的数量相当有限。

现行人民教育出版社所编的教材一共有鲁迅的作品九篇:初中部分由《风筝》、《社戏》、《雪》、《阿长与〈山海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故乡》、《孔乙己》、《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高中部分有《祝福》、《记念刘和珍君》。在现当代作家中,没有哪一位作家的作品被如此多的选入中学语文课本,由此可见编者的用心与苦心。

关于鲁迅作品在中学选那些篇目,结构上如何设置等问题,冯光廉教授在《中学鲁迅作品选编及编排问题之切磋》一文中,对其有深刻的论述,见解独特新颖,具有很强的参考价值。至于如何扩宽中学生对鲁迅作品的阅读视野,方法不单一,路径不唯一,不要一味地抱怨现行的教材编排有问题,内容设计不合理等等,尤其是《阿Q正传》被“踢出”语文课本后,更激起了社会上的种种讨论。语文是所有学科中灵活性最强、变通性最大的一门学科。如果你认为鲁迅的某篇作品很有价值意义的话,你可以复印来给学生,师生一起共品,学生乐,老师乐,大家一起乐,何乐而不为?笔者在教授《记念刘和珍君》后,觉得学生对鲁迅先生的韧性战斗精神,反抗现实的“不合理”等领悟得不够透彻,言犹未尽,于是将《野草》中两篇散文诗――《野草・题辞》、《这样的战士》印发给学生,经过自己的分析讲解,鲁迅的“战士”形象浮现于学生眼前,学生若有所思。同样,你喜欢“阿Q”,可以将《阿Q正传》的全文或节选印发给学生,自己将其当成一篇文章来讲,也不是没有道理,如此而已!

一堂优秀的语文课,老师可以根据学校、教师、学生的具体情况来教学,莫将学生束缚在课本的“笼子”里,让学生成为一个“套中人”。这也就是平常所说的“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一个语文教师若能将课内所学与课外知识相衔接起来,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既巩固了课内所学,又延伸到课堂之外,进而扩宽学生的阅读视野,这对学生学习语文大有裨益。对于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温儒敏老师曾写过《把阅读放在首位》 一文,强调了“阅读”在中学生语文素养提升过程中的重要性。语文教师在授课之余为学生补充或提供相关的语文学习材料,推荐一些相关的文章让学生去阅读,去感悟。这对学生学习语文是相当关键的。同时,语文老师可以每周安排出一节课来让学生自由阅读,或者指定几篇文章让学生去读,并要求学生作出相应的“阅读笔记”。

笔者认为,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分为必修与选修,是高中语文教育史上的一项重大改革,亦是语文教育界的一大特色创新。既尊重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灵活性,又让学生在有限的高中三年学习生活中,学到了无限的、颇有价值而耐人寻味的知识。这对中学生今后的成长是大有裨益的。温儒敏老师写过《让语文为孩子们一生的发展打好底子》 一文,阐述了“真正让学生喜欢语文,享受语文激励心智发育的喜悦,同时又能够为他们一生的发展打好底子”的核心观点,强调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最终目的服务于未来,服务于一生,而不仅仅为了眼前功利化的应试。

将《鲁迅作品选读》列入高中语文学习的选修课,笔者进行了如下思考:

第一,符合中学语文教材编排与设置的特点,体现学生对知识学习的系统性与整体性。

现行人教版的语文教材,初中有九篇鲁迅的作品,高中却只有三篇。由初中进入高中,是一个由易到难的循序渐进过程,高中阶段所选入的鲁迅作品有限,可以通过选修课的开设来弥补这一缺陷。同时,可将鲁迅的作品按照文体的不同进行排列,包括散文、小说、杂文、演讲辞等。2011年3月,笔者曾对此进行了实验,将其分为以下几个部分:序言、小说、散文、诗歌、话剧、杂文、演讲辞等七部分。

第二,符合中学生成长的心理规律与需求,有助于中学生进一步认识社会,关注社会,思考社会。

初中所选入的鲁迅作品,大都是带有“童真趣味”的,很符合初中生的生活实际与年龄特征。到了高中,学生的生活阅历已逐渐丰富了,可适当增加几篇比较富有现实性的杂文,比如《灯下漫笔》、《娜拉走后怎样》、《小杂感》等,有助于学生进一步认识社会,进而增强学生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泰伯篇第八》)。所说的就是读书之人,压力大,任务重,路途远。一、必须胸怀大志、高瞻远瞩;二、必须坚忍不拔,不屈不挠。一是强调眼界视野,二是强调韧性精神。

第三,鲁迅作品是经典作品,学生阅读经典,符合时展的需要。

2001年王富仁先生对“经典”作出了明确的定义,“经典就是能够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文章,它不仅适宜于现在的阅读和接受,同时也适宜于未来人的阅读和接受。它们是已经进入一个民族的语言作品库的作品,不但这个时期的人要读,未来多少代的人都要读,其语言也是一个民族的语言的基本构成因素。”

温儒敏老师也对“经典”做了如下的解释:“经典作品是经过历史洗炼的,具有高贵的品格,经典中最基本的、实际上也是最深厚的人性思考。青少年应当多读读那些公认的经典。”

两位先生均谈到了“经典”的历史永久性,文化精品性,对人有永恒价值意义。温儒敏先生还对经典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经典是我们的主食,流行读物只是冰淇淋。我们总不能不吃饭只吃冰淇淋。” 此外,温儒敏还分析了人们为什么要读经典的原因,“因为经典是人类文化积淀下来的精华部分,读经典可以接触体验人类文化智慧。所谓素质教育,最重要的就是用人类最精华的智慧的成果去熏陶、感化,让人格思想得以健全发展”

总之,学生通过对鲁迅作品的学习后,对鲁迅以及作品的理解与思考,见解新颖,视角独特,至少可以表明:他们已经开始走进鲁迅了!这就达到了自己教授鲁迅作品的目的,教授的期望也实现了。我不得不感谢鲁迅先生,对先生表示深深的敬意;我不得不感谢我的学生,他们激发了我对鲁迅的多角度思考,多层次思维,鼓励着我不断继续研读鲁迅。鲁迅,伟大而可敬!学生鲜活而可爱!

上一篇:八券商把脉保险行业走势 下一篇:关联理论指导下的汉语谚语英译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