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更要重视学生良好学习方法的培养

时间:2022-08-03 08:51:54

新课改背景下更要重视学生良好学习方法的培养

摘 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更要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抓好学生课前预习,务实有效课堂,坚持课后基础知识复习巩固,尤其要改进教育方法、创新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学习兴趣及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学习方法;课前预习;复习巩固

一、强化学生自主参与,坚持抓好课前预习

学生课前将所学内容认真通读细读预习一至两遍,对于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这一环节非常重要。在预习通读细读的同时,把质疑处勾画出来,认真思索,虽然疑惑不解,但教师课堂讲解后自然豁然开朗、迎刃而解。我们都有切身的体会,做好课前预习,能够目标准确、有的放矢、事半功倍。假若学生课前不预习,不扫清新课障碍、不得目标要领,显然课堂教学非常吃力,会出现课堂“卡壳”、课堂“沉闷”、课堂“满堂灌”等不良现象,更难渗透“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教学原则,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因此,学生要坚持抓好课前预习,这是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理解能力、解决问题实力,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所在。

二、强化师生有效互动,始终抓好课堂四十五分钟

学生认真预习后,围绕目标学、带着问题学、心存好奇地学,本身就具有一种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学生自然在课堂内认真听讲、思维集中、思维活跃,这有利于营造学生主体参与、合作交流、师生有效互动的课堂教学氛围,有利于课堂师生教学激情、教学兴趣的正常发挥,有利于实现课程“三维目标”,显然课堂内能够顺利有效处理新课基础性、综合性、延展性等教学内容。如,特别能将代数一题多解、几何一题多证、数学一题多变讲得深刻透彻、津津有味,这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多向思维、求异思维,大面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能让学生分享学习成功或满足的快乐,使学生在和谐愉悦的课堂中掌握所学知识,进一步地开发了学生的智力潜能及个性特长。当然,“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教师要正确处理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师生互动、相互并存的紧密关系,紧紧围绕每一课时的课程三维目标,始终务实抓好课堂四十五分钟,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三、巩固所学基础知识,坚持抓好课后复习

巴普洛夫说过:“你们在想要攀登科学顶峰之前,首先应当研究科学的初步知识。如果还没有充分领会前面的东西,就决不要动手搞后面的东西”。可见,学生学了新内容、新知识后,加强课后基础知识练习复习巩固非常重要,这就是“温故而知新”的意义所在。但是复习要讲究方法,对遗忘的知识点要多看默记、熟记于心,对语文等多门学科最好要贯穿名家“口诀记忆”“谐音记忆”“科学记忆”等。而数理化等学科更要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强化练习,记住“坚持多练习、解题速度快”这一要诀。在练习复习的过程中,必须结合自身实际,把握题型难易、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在教材练习题、综合题、总复习题、单元测试题、中考模拟题中灵活择题,力求真正学有所获。尤其是不懂之处,要多问教师、多问同学、多多讨论,集思广益,坚持刻苦训练,各个击破,触类旁通,进而系统全面地掌握所学知识。

四、创新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远大抱负、学习兴趣、创新思维能力

国家兴旺、民族振兴在于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可见,创新教育是深化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必经之路。为此,教师至少做到以下四点:

1.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善于思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师必须结合本学科教材内容、现实生产生活实际、其他各学科相关内容、新闻媒体等多方面多渠道广泛摄取具有实际意义的探究性问题让学生大胆质疑、大胆探究、大胆实践。同时,教师要开启学生思维,尤其要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入手开展启发式教学,从“创设问题情境”入手开展探索式教学,从“挖掘问题链”入手开展变式训练,从“回顾解题策略方法的优劣”入手开展评价分析,真正让学生多方面多途径学会深思、学会善思、学会反思、学会思考,进而逐步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2.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始终广泛挖掘教材内容中潜具规律性、直观性、趣味性、拓展性等丰富多彩的教学实例以及采用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积极营造学生主动参与、师生有效互动的愉悦课堂,从而进一步增强师生教与学的兴趣性、积极性、实效性。

3.注重培养学生坚强意志、树立崇高理想、远大抱负。教师要将理想教育渗透于各学科教学之中,必须结合学生课本及学生身边周围功成名就数不胜数的鲜活案例。如,人们敬仰爱慕的伟人、科学家、企业家、工程师、医师、教师等,让学生从中产生好奇、好感、感悟,进而激发学生美好憧憬、崇高理想、远大抱负,产生向往力、内动力、自信力。

4.注重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呵护学生美好心灵。教师要重视各门学科教学的情感因素,要找准沟通师生情感的切入点,要把书本知识与生活实践相联系、相融合,缩短学科知识与学生之间的情感距离,努力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学好各门学科知识的根本保证与有效途径。例如,上学期我校九年级(3)班多位学生就谈到了他们听课学习的切身感受:“有的老师和蔼可亲,教学严谨,尤其能将教学内容举例融入学生生活实际、融入学生心灵深处,我们十分满意”。

总之,教师必须创新教学模式,学习先进教育理念,践行先进教学经验,提高教育教学艺术。教师必须结合学科实际、学生个性特长,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切实加强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毅力、创新能力,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上一篇:阅读教学中朗读评价的点滴体会 下一篇:新课程下不一样的物理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