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体会

时间:2022-08-03 02:18:36

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01-0099-02

【摘要】 目的:通过对颅脑损伤患者进行积极护理,探讨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方法:对51例颅脑损伤患者,加强观察,吸氧气是及时和恰当的手术后护理。结果:51例患者存活37例(72.66%),死亡14例(27.34%)。结论: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实施适当分秒必争的紧急护理措施,以降低死亡率,提高成活率的关键。

【关键词】:颅脑损伤;护理

颅脑损伤是神经外科常见的急性严重创伤性脑损伤的并发症,高发病率和死亡率。除了及时和正确的临床诊断和挽救生命的治疗,我们还必须加强临床护理。仔细和合理的护理不仅挽救患者的生命,但也具有重要意义,以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致残率,提高治愈率,促进患者的康复,提高生活质量的。通过对我院51例脑损伤患者的系统回顾,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1. 临床资料

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收治颅脑损伤患者51例,男35例,女16例,平均年龄48.7岁,其中16例脑挫裂伤11例,15例脑出血,硬膜下血肿3例脑血肿,颅骨骨折2例。死亡2例,其余均治愈或好转出院。

1.1 密切观察指标的变化:所有的创伤性脑损伤的患者,不论病情轻重,应密切观察,一般观察2?7 d,直到排除脑挫裂伤,颅内血肿。现有的脑挫裂伤,应密切观察,防止出现脑疝,发现有颅内压增高或脑疝形成,并立即报告给医生采取降压措施和准备手术。观察时间的次数,根据该疾病而定,一般为1?2小时15?30分钟,并做详细记录,根据记录观察结果以供治疗参考。

1.2 密切观察意识状态:病人的意识的变化,是判断颅脑损伤程度及颅内压升高与否的重要指征之一,可能也表明,脑损伤和疾病的演变的程度,因此,护士应始终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的变化,发现一个明确的意识转移到一个意识障碍的患者,应立即报告医生,如病人在睡眠状态下唤醒,但很快就睡着了,反应迟钝,表情淡漠,不能回答题,说明处于昏睡状态,对各种刺激,各种反射消失,处于昏迷状态,没有任何反应,应注意病人的无意识的水平。观察方法调用病人的名字,词句性谈话,轻拍或捏患者的皮肤以至针刺,压迫眶上神经等。

2. 护理措施

2.1 日常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监测,并做好记录,应密切观察呼吸频率,节律,深浅变化,神志意识的改变及瞳孔的变化, 以防止脑水肿和脑疝形成,必要时行心电监护仪连续监护,为科学分析病情,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以挽救病人的生命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如血压下降,呼吸深而慢,脉搏缓慢或性瞳孔散,光反射消失并伴有严重意识障碍时,常常是颅内血肿或脑水肿引起脑疝的早期表现,应及时上报医生,迅速给予及时抢救。

2.2 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及时执行医嘱,套管穿刺建立静脉通路,脱水,止血,抗炎治疗。配药剂量应严格控制,为了滴注,滴速,密切观察药物的病情变化,详细记录24小时的访问。滴注速度应不太快,否则容易导致脑肺水肿加重病情。高渗脱水剂,快速输液(如20%甘露醇250ml),要求在30分钟内输完,否则就失去脱水的意义。

2.3 卧床休息,以防止褥疮的发生:脑损伤,如血容量不足,普遍抬高床头15°?30°,以促进静脉回流,减轻脑出血,预防脑水肿,定期翻身敲背在腋下,腹股沟,背面涂有滑石粉按摩骨隆突处,手肘和脚后跟垫海绵,以减少对皮肤的压力,保持床面平整,清洁,干燥等[1]。

2.4 颅内感染:观察流血的伤口引流量,颜色,性质,排水畅通,及时更换引流袋,引流口应低于切口,防止逆行感染的预防。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的操作的。

2.5 肺部感染的预防: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排出口腔内分泌物,防止误吞,定期翻身敲背。必要时行气管切开,按气管切开术常规护理,并行雾化吸入。不要让病人呼吸急促的呼吸和缺氧,使脑缺氧加重。

2.6 预防尿路感染: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导尿,尿道护理2次/ d,膀胱冲洗2次/ d,导管,定期更换尿袋导管末端不能高于尿道,防止逆行感染[2]。

2.7 加强营养支持治疗:频繁呕吐或昏迷,应禁食,静脉输液维持营养,如白蛋白,脂肪乳,以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昏迷长期不能进食的患者,给予鼻饲注入营养饮食,以供给足够热量及维生素,加强支持疗法。如患者意识清楚,可进食但应限制饮水量和食盐量,预防脑水肿的发生,准确记录出入量,及时观察病情变化,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医生。

3. 小结

综上所述,51例颅脑损伤的损伤患者得到全面和有效的整体护理,不仅可以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发病率,提高治愈率和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了医疗费用,以提高病人的的生活质量,也密切护患关系,提高护理质量,预防护理差错和医疗事故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李梦樱.外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 148-149.

[2] 顾沛.外科护理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 195-196.

上一篇:异地美食带回家你要懂得如何“消化” 下一篇:不怕听力差 老外说话能“看”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