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允价值对我国上市公司利润的影响

时间:2022-08-03 01:50:14

公允价值对我国上市公司利润的影响

【摘要】 文章以沪深A股上市公司盈利数据为基础,运用多种统计检验方法分析了公允价值对我国上市公司利润的影响。分析发现公允价值在2007年至2009年对我国上市公司利润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公允价值对我国上市公司利润正面影响大于负面影响;公允价值在宏观经济急剧动荡的2008年加大了我国上市公司利润的波动,在其他时期降低了我国上市公司利润的波动。

【关键词】 公允价值; 利润; 统计分析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2006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包括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新会计准则除了基本准则明确规定将公允价值作为会计计量属性之一外,在38项具体准则中,有17项准则在不同程度上应用了公允价值,其中包括《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性房地产》、《生物资产》、《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股份支付》、《债务重组》、《企业合并》以及《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等。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已成为一个重要的计量属性。

理论界认为企业引入公允价值计量之后,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与变化多端的资本市场和宏观经济环境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资本市场和经济环境的任何变化,例如,发生未预期的利率变动、金融资产信用质量严重恶化、资本市场权益价格大幅度调整以及房地产泡沫突然破灭,都会立即通过公允价值计量反映到企业的财务报表中来。公允价值的运用加剧了资产和负债的价值变化,并通过公允价值计价工具的损益变动加大了收益的波动性。新会计准则在我国应用至今,公允价值的应用对上市公司利润有何影响?公允价值的应用是否加大了上市公司收益的波动?本文以沪深A股上市公司盈利数据为基础,运用均值t检验、Wilcoxon检验等方法分析了公允价值对我国上市公司利润的影响。

二、文献回顾

Hodder、Hopkins、Wahlen(2003)以206家美国银行1995年至2000年的财务报告为样本,发现平均对于每家银行而言,综合收益的波动程度是净收益的两倍,而全面公允价值收益的波动程度是净收益的五倍。Barth(2004)认为公允价值的运用加剧了财务报表的波动性,这种波动性有三种来源,即估计误差波动性、固有波动性和混合计量波动性。估计误差波动性源自公允价值(特别是占主导地位的第二和第三层次公允价值)计量需要大量的估计和判断;固有波动性源自内外部经营环境对报告主体业务活动产生的影响;混合计量波动性源自现行会计准则要求对一些资产和负债采用公允价值计量,而对其他资产和负债则采用历史成本计量。罗胜强(2006)在分析公允价值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后认为公允价值计量可能会增加我国上市银行财务报表项目的波动性。王海燕(2009)在2009年用实证研究方法分析了公允价值对我国上市公司利润的影响,分析后认为,公允价值的应用加大了上市公司利润的波动。周小川(2009)认为公允价值较之于历史成本加剧了市场的波动。公允价值较之于历史成本更加动态,更能反映资产和负债的实时价值,但另一方面也加剧了资产和负债的价值变化,并通过公允价值计价工具的损益变动加大了收益的波动性。邵毅平、张健(2010)认为在我国目前的资本市场环境下,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对企业的业绩变动起到了一个扩大效应。

Hodder、Hopkins、Wahlen、Barth、罗胜强、王海燕、周小川等认为公允价值的应用加大了企业收益的波动,但黄世忠(2007)认为公允价值加剧企业经营业绩波动不是绝对的,应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以上市公司的股票投资为例,就交易性金融资产而言,由于在每个资产负债表日均按公允价值计量,出售金融资产时确认的损益对当期的影响将明显小于按历史成本计量的影响。换言之,以公允价值为计量属性且将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通过多次而不是一次性反映收益,是缓和而不是加剧了经营业绩的波动。

三、分析方法与样本数据的收集

(一)利润指标的选择

企业利润表中利润指标有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等。本文利润指标分别选择含(不含)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营业利润。利润表中公允价值变动数据选择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反映。选择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的原因是:1.我国上市公司如果采用了公允价值计量的话,必然存在资产与负债的公允价值变动。从企业利润表的格式看,涉及公允价值变动的科目有“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和“资产减值损失”。企业交易性金融工具、套期工具、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企业长期股权投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企业合并公允价值变动计入“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企业资产减值损失计入“资产减值损失”。企业资产减值损失主要是基于稳健性原则而并不是基于公允价值计量;企业投资性房地产、长期股权投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企业合并等业务中公允价值的应用条件受到严格限制,需要满足一定条件才能应用;公允价值计量与确认的主要领域,过去是,现在是,今后仍将是金融工具(含衍生工具)与套期活动(葛家澍、窦家春、陈朝琳,2010),企业公允价值变动在利润表上主要通过“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反映。2.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这个科目不分行业,所有行业只要是涉及到公允价值计量的都需要披露这个数值,而且这个数值不需要再调整,只要是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一定代表该企业采用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具有唯一性,而不像其他的科目,计入的数值还需要调整。3.利润表中涉及公允价值变动的科目也只有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在CSMA、网易财经等数据库里可以直接获得,其他涉及公允价值的会计科目的数据,有的需要逐一调整,有的根本没有披露其构成,这就为数据的获得造成了麻烦。

(二)分析思路与方法

本文首先利用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比较含上市公司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营业利润与不含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营业利润二者的差异,简单分析公允价值对上市公司利润的影响;然后运用配对样本均值t检验、配对样本Wilcoxon检验分析公允价值对我国上市公司利润的影响是否具有统计意义上的显著性。如果上市公司含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营业利润与不含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营业利润存在显著差异,则公允价值对上市公司利润产生了显著影响;反之则公允价值对上市公司利润影响不显著。

本文使用MS Excel 2003软件整理数据和SPSS统计软件进行检验分析。

(三)样本数据的收集

本文以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基础,选取2007年至2009年每个季度存在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上市公司。按照西南证券钱龙投资分析系统沪深A股股票交易顺序,收集了沪深A股(除创业板外)2009年财务报表齐全的1 541家A股上市公司,其中上海815家,深圳726家。1 541家上市公司中每个季度存在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上市公司数量分别为245家、307家、304家、384家、297家、353家、349家、428家、325家、367家、372家、455家,分别占1 541家上市公司的16%、20%、20%、25%、19%、23%、23%、28%、21%、24%、24%、30%;2007年至2009年每个季度均存在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上市公司126家,占1 541家上市公司的8.2%,从运用公允价值计量的上市公司数量看,公允价值在上市公司总体应用范围有限。

四、公允价值对我国上市公司利润的影响分析

表1提供了我国上市公司2007年1季度至2009年4季度含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营业利润与不含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营业利润的比较情况。

(一)均值比较分析

从表1各季度含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营业利润与不含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营业利润的均值可以计算出各个季度不含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营业利润与含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营业利润的比值分别为0.94、0.97、0.95、0.99、1.16、1.08、1.06、1.11、0.94、0.97、1.01、0.99。因此从均值看,公允价值在2007年1季度、2季度、3季度、4季度,2009年1季度、2季度、4季度提高了上市公司利润;公允价值在2008年1季度、2季度、3季度、4季度,2009年3季度降低了上市公司利润。2007年至2009年,除2008年1季度、4季度外,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在上市公司营业利润中所占比重并不大,公允价值在上市公司总体应用范围有限。

(二)变异系数比较分析

变异系数是标准差与均值的比值。在进行标准差比较时,如果两者均值相同,可以直接利用标准差。如果两者均值不同时,比较其变异程度就不能采用标准差,而应采用变异系数来进行比较。从表1可以看出二者的标准差并不一致,因此采用变异系数分析二者的差异。表1显示:2008年1季度、2季度、3季度、4季度含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营业利润的变异系数大于不含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营业利润的变异系数;2007年1季度、2季度、3季度、4季度,2009年1季度、2季度、3季度、4季度含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营业利润的变异系数小于不含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营业利润的变异系数。因此公允价值在2008年1季度、2季度、3季度、4季度加大了上市公司利润的波动,在2007年1季度、2季度、3季度、4季度,2009年1季度、2季度、3季度、4季度降低了上市公司利润的波动。

变异系数分析显示公允价值只在我国宏观经济急剧动荡的2008年加大了上市公司利润的波动,在其他时期降低了上市公司利润的波动。这与当前相关研究结论不完全相符,笔者又从整体上分析了2007年1季度至2009年4季度含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营业利润与不含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营业利润的变异系数,二者分别为6.82、6.83。从整体上看,公允价值降低了上市公司利润的波动性。笔者认为本文的研究结论与周小川(2009)的观点相符,周小川认为在复杂系统里,通常有多个反馈环,有些是正反馈,有些是负反馈。正(+)反馈环强化了放大作用(类似于增效器);而负(-)反馈环削弱放大作用,从而有助于系统稳定和零点的自我校正。在正常情况即低频波段时,盯市是个负反馈环。在极端情况即高频波段时,盯市就追赶不上相位变化了。当相位滞后大于90度时,负反馈环就呈现正反馈环的特点。2007年我国宏观经济持续发展,2009年我国宏观经济缓慢复苏,这两年处于周小川所说的低频阶段,公允价值是负反馈环,降低了上市公司利润的波动;2008年宏观经济急剧动荡,处于极端情况,公允价值是正反馈环,加大了上市公司利润的波动。

(三)统计检验比较分析

均值比较结果显示公允价值在2007年1季度、2季度、3季度、4季度,2009年1季度、2季度、4季度提高了上市公司营业利润,在2008年1季度、2季度、3季度、4季度,2009年3季度降低了上市公司营业利润;公允价值只是在我国宏观经济急剧动荡的2008年加大了上市公司利润的波动,在2007年至2009年其他季度降低了上市公司利润的波动。下面笔者运用配对样本均值t检验、配对样本Wilcoxon检验检验公允价值对上市公司利润的影响是否具有统计意义上的显著性。在进行配对样本均值t检验、配对样本Wilcoxon检验前首先对样本进行K-S检验以确定样本是否符合正态分布。如果样本符合正态分布,采用均值t检验;如果样本不符合正态分布,则采用Wilcoxon检验。K-S检验、配对样本均值t检验、配对样本Wilcoxon检验显著性水平均设定为SPSS软件系统的默认值0.05,如果配对样本均值t检验、配对样本Wilcoxon检验概率P值小于或等于给定的显著性水平0.05,则认为两者存在显著性差异;反之,认为两者无显著性差异。

首先通过K-S检验检验样本是否符合正态分布。2007年1季度至2009年4季度12个季度样本K-S检验概率P值均为0.0,小于显著性水平0.05,因此样本不符合正态分布,统计检验采用Wilcoxon检验。如表1所示,2007年1季度至2009年4季度12个季度样本Wilcoxon检验结果概率P值均为0.0,小于显著性水平0.05,含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营业利润与不含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营业利润存在显著差异,公允价值对上市公司利润造成了显著影响。

以上分析显示,公允价值对我国上市公司利润造成了显著影响:公允价值在2007年1季度、2季度、3季度、4季度,2009年1季度、2季度、4季度提高了上市公司利润,在2008年1季度、2季度、3季度、4季度,2009年3季度降低了上市公司利润;公允价值只在我国宏观经济急剧动荡的2008年加大了上市公司利润的波动,在其他时期降低了上市公司利润的波动。

五、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

(一)研究结论

从运用公允价值计量的上市公司数量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对我国上市公司营业利润的影响看,公允价值在我国上市公司总体运用范围有限。这与我国公允价值运用的谨慎有关,我国新会计准则中除了金融工具和衍生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能够直接应用公允价值外,其他项目,如投资性房地产、非货币换、债务重组、企业合并等业务公允价值运用条件苛刻,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才能应用。

统计分析显示公允价值在2007年至2009年各季度对我国上市公司利润造成了显著的影响:1.公允价值在2007年1季度、2季度、3季度、4季度,2009年1季度、2季度、4季度提高了上市公司利润;公允价值在2008年1季度、2季度、3季度、4季度,2009年3季度降低了上市公司利润,公允价值对我国上市公司利润正面影响大于负面影响;2.公允价值在我国宏观经济急剧动荡的2008年加大了上市公司利润的波动,在其他时期降低了上市公司利润的波动,这说明公允价值加剧企业经营业绩波动不是绝对的,应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公允价值有的时候是缓和而不是加剧了企业经营业绩的波动(黄世忠,2007)。

(二)政策建议

本文在分析公允价值对上市公司利润的影响时,只选取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这主要是我国新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确认和计量的要求及方法散见于各个具体准则之中,不同准则对公允价值确认与计量不一致,不同准则对公允价值披露要求不一,这就为不同准则之间公允价值变动资料的获取增加了难度。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和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在准则中应用公允价值多年之后,针对公允价值在不同准则中应用不一致的状况,先后开展了公允价值计量项目研究,以期对公允价值计量提供统一框架,FASB在2006年9月了SFAS157号公允价值计量准则,统一财务报告中公允价值计量实务。2009年5月,IASB了公允价值计量征求意见稿,统一了国际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计量规定。我国应借鉴FASB及IASB,制定统一的公允价值计量准则,因为单一来源的公允价值会计准则能有效减少不必要的复杂性和实务操作中的多样性。同时也应加大公允价值计量研究。在公允价值确定方法中被认为最客观、最可靠的市价,由于其具有即时性和严重依赖客观环境,在2007年开始的全球金融危机中同样备受指责。指责者认为:在恐慌肆虐、流动性缺失的市场环境下,金融机构按“着火价”出售金融资产,市价并不能真正反映金融资产的内涵价值;公允价值会计从时点而不是从期间角度看待价值问题,不准备在短期内出售的金融资产若按盯市法计价,不是低估就是高估金融机构的财务状况;当市场系统性恶化时,采用盯市计价法易使次级债借款人或交易对手违反触发性条款,迫使他们追加保证金或抵押品,导致危机愈演愈烈(黄世忠,2010)。公允价值在金融危机中的正反馈环效应是公允价值计量的结果,应加大公允价值计量研究力度,减少公允价值的负面影响。

【参考文献】

[1] Hodder L., Hopkins P. and Wahlen J. Risk Relevance of Fair Value Income Measurement for Commercial Banks Working Paper .2003.

[2] Barth, M. . Fa ir va lues and financial statement volatility. In C. Borio, W. C. Hun ter, G. G. Kau fman, & K.Tsatsaronis ( Eds), The market d iscipline across countr ies and industr ies. Cambr idge, Massachusetts: M IT Press 2004.

[3] 葛家澍,窦家春,陈朝琳.财务会计计量模型的必然选择:双重计量[J].会计研究,2010(2).

[4] 罗胜强.公允价值计量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分析[J].会计研究,2006(12).

[5] 王海燕.新会计准则下公允价值对上市公司利润的影响[D]. 华东交通大学,2009.

[6] 黄世忠.公允价值的十大认识误区[EB/OL].百度文库..

[7] 周小川.关于改变宏观微观顺周期性的进一步探讨[EB/OL].中国人民银行,2009-03-26.

[8] 邵毅平,张健.公允价值对上市公司业绩变动的影响研究――基于中国资本市场环境的经验证据[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10,7(2).

[9] 黄世忠.后危机时代公允价值会计的改革与重塑[J].会计研究,2010(6).

上一篇:论国际会计准则关于会计计量的新方法 下一篇:重要国际组织与会计准则全球趋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