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龙”的前世今生

时间:2022-08-03 12:58:53

中国“龙”的前世今生

这里,是否开启了中华文明的曙光?

这里,是否造就了中华龙脉的源头?

五千年前,他们如何跨进人类文明的门槛?

五千年后,我们如何寻找文明开启的瞬间?

寻找文明曙光

1986年7月,国内外的媒体纷纷刊发新华社的一篇专稿。专稿中写道:在中国辽宁西部山区与内蒙古的交界处,发现了距今大约五千多年的古代遗址,出土文物表明,五千年前,这里曾经存在过一个具有国家雏形的原始文明社会。这一重大发现,把中华文明史提前了一千多年。

红山,就是新华社专稿中提到的古文明发现地,位于内蒙古赤峰市,因为山体呈现赤红色而得名。如今,考古学界将以红山为中心的方圆20万平方公里的区域统称为红山文化带。

在中国卷帙浩繁的典籍中,一向视中华文明史为上下5000年,然而从考古学角度,其地下证据只能上溯至4000年。

1986年7月,国内外的媒体纷纷刊发新华社的一篇专稿。专稿中写道:在中国辽宁西部山区与内蒙古的交界处,发现了距今大约五千多年的古代遗址,出土文物表明,五千年前,这里曾经存在过一个具有国家雏形的原始文明社会。这一重大发现,把中华文明史提前了一千多年。

红山,就是新华社专稿中提到的古文明发现地,位于内蒙古赤峰市,因为山体呈现赤红色而得名。如今。考古学界将以红山为中心的方圆20万平方公里的区域统称为红山文化带。

早在80多年前,红山就曾引起国外考古学家的关注。日本考古学家鸟居龙藏和法国自然科学博士桑志华曾先后到红山进行考古发掘,发现了80多处史前文化遗址。

1930年,国内第一支考古队来到红山。梁启超的儿子梁思永担任考古队领队。这是国内考古界第一次对红山地区进行的主动发掘。但是,红山古文明的面纱刚刚掀起神秘的一角,就因为抗日战争的爆发而被迫中止了。

此后,这个五千年前的古文明再次尘封地下,等待新的历史机缘的到来。

村民的竟是国宝级文物

1971年,红山附近的一位村民意外地在农田里发现了一个圆钩形状的古玉器。器物的造型很奇特,看不出具体的年代和用途。村民们没有意识到,这一次,他们是如此近距离地面对那个久远的文明。这件日后被评定为国宝级的文物在村民手中玩耍了几天,随后被征集到了县博物馆。而它的价值重估,尚需等待10年的时间。

而就在这10年里,又有村民陆续发现了不少玉器。总数有20件之多。在玉器的发现地周围,还发现了数量众多的石堆建筑。当这些线索被汇集到当地的文物部门,相关的研究人员既兴奋又感到困惑。这究竟是什么年代的遗物?玉器的出土地点是墓葬、窖藏还是其他遗址?在当年,究竟是一些什么先民在使用着这些精美的玉器?它们的用途又是什么呢?

需用尽人一生才能解出来的玉器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用玉传统的国度。在古代,坚硬质地和美丽外表的玉器被视为王权的象征。不同规格的玉器代表着不同的身份和等级。不仅如此,人们还用玉器来象征君子的品格,通过玉器祈求尸身不死、灵魂永恒。在世界上,还没有哪一个民族将如此厚重的文化含义赋予玉器身上。

专家发现,在红山地区搜集到的玉器中。一种猪的头和蛇的身子复合而成的玉猪龙是最典型的玉器。此外,还有管状的马蹄形器和片状的勾云形器。

但让后人困惑不解的是,红山地区发现的玉器显然不是一种实用的器具,它们的造型奇特而抽象,工艺复杂而精美。当年的古人,为什么要如此耗费心力制作这些并不实用的器物呢?

李博生先生,从幼年开始学习古玉制作,是我国首批评定的国家级制玉工艺大师。在他看来,红山文化出土的玉器,几乎每一件都有着令人难以想象的制作难度。

李博生说:“这里出土的管状马蹄形器。对于做玉的人来说,并没有什么吃惊,因为基本上都知道是怎么做的。但是,在这里曾发现过一个圆柱形玉石,把马蹄形玉器一放,就‘咚’一声进去了,说明这个圆柱形玉器是从那个马蹄形玉器里边取出来的,在我们这个行业里,称它是管状马蹄形器的芯子,是被完整地取出来,这个让人很吃惊。”

能够从一个管状里边把芯子取出来,这是非常困难的。李博生说:“我从学徒开始解玉,当时是两个人分别坐在两头,中间坐一个,用一个大竹板弓和绷着拧起来的铁丝来解玉。那时候用河里边的红颜色石英砂,解一小块玉下来,就要一个星期。在红山文化时期可能也是这样,但要把这么大的一整个芯子取出来,我感觉需要人的一生。”

是否存在一个专门的制玉部落

而最让人惊奇的是。在红山文化20万平方公里的区域内,发现的所有玉猪龙,无论从整体的造型,还是到细部的处理,都惊人的一致。这说明,在当年的史前部族内,人们对玉器的制作有着严格的规范。

北京玉学玉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于明觉得,这里可能专门有一个制玉部落,专门造这种神玉。根据当时人们能达到社会思维的最佳状态来进行加工制作,最后被流通到或者交换到部落里去。

那么,这些有着严格制作规范的玉器,当年的主人是谁呢?它们仅仅是供主人赏玩的装饰品吗?

当考古学家面对这些疑问的时候,他们面临着一个棘手的问题。由于这些玉器都是村民零星发现的,每件器物的出土都缺少一个考古学上必需的地层关系。玉器的年代和主人都难以准确地判断。

第一次发掘出红山先民的墓葬

事情的转机出现在1981年,这一年,考古队根据一位村民提供的线索,来到了一个发现玉器的小山岗。细心的考古学家经过仔细搜寻,在石堆建筑的周围发现了几块古代入骨遗骸。随后的发掘让专家倍感欣喜。

这是一个基本完整的古代墓葬,墓葬的地层关系非常确切,距今年代大约5000多年。就在墓主人的头骨位置,摆放着一个圆形玉环。这是红山考古中历史性的一刻。自从80年前,红山文化走进考古学家的视野,这还是第一次发掘出了红山先民的墓葬,也是首次出土了有着确切年代的随葬玉器。

两年后,考古队正式进驻红山地区,大面积的考古探查开始了。考察的结果是令人兴奋的。专家们一共发现了20多处古代墓葬遗址。

这是一些有着独特构建的墓葬,它们通常建在山顶上,墓葬上方堆满石块。考古学家将它定名为“积石冢”。每个山顶上的积石冢数量并不一样,有的只有一个,也有的是多个积石冢建在同一个山顶上。最奇特的是,在同一个积石冢内,通常建有几座墓葬,而在中央位置的则是中心大墓。

这种现象表明,在当年,红山先民已经有了严格的社会分层。

玉猪龙很可能就是龙的雏形

那么,地位最尊贵的中心大墓的墓主人是谁?又会有什么样的随葬品呢?在考古队正式探查一年多之后,队员们决定打开中心大墓。

但是,这一决定却遭致了接连的失望。发掘的5座大墓都没有见到完整的人骨架和任何随葬品。墓葬在早年就已经被盗墓贼光顾了。

就在考古队不抱希望地发掘第六座大墓的时候,意外的惊 喜出现了。

这是一座保存完好的中心大墓,墓主人是一个老年男性,七件精美的随葬玉器井然有序地放置在死者周围。

死者的右胸前竖放着勾云型玉佩,下面压着一件马蹄形玉器,右手腕戴着一个玉镯,两件玉璧放在头部的两侧,双手各握着一个玉龟。

在此之前,虽然专家们对红山文化的玉器做了大量研究,但由于缺乏考古学的支撑,人们对它的解释始终莫衷一是。这一次,与墓主人同时出土的玉器给专家们的解释提供了新的可能。

专家推测,红山典型玉器玉猪龙的形象很可能就是后世所塑造的龙的雏形。两千年后的商代,玉龙的形象更为丰富,但其中圆形玉龙的造型明显能看到玉猪龙的影子。或许,古老中国对龙的崇拜正是源于遥远的红山文化。

而当年村民无意中发现的那件圆形玉器,被评定为中国目前出土年代最早、体积最大的龙形玉器。它高26厘米,身体卷曲,犹如字母C的形状,因此又称它为c形玉龙。

玉龙使用一块完整的玉料圆雕而成,卷曲的身体刚劲有力。而高高飘举的鬃毛则给人一种强烈的动感。古人在给玉龙钻孔时,极好地把握住了它的重心平衡。专家做过实验,用绳子悬挂玉龙,它的头尾恰好处在一个水平面上。

抽象而生动的C形玉龙是红山文化玉器的代表之作,被誉为“天下第一龙”。

玉器是巫师专门使用的通天法器

当考古学家综合考察了红山文化出土的所有玉器后,他们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几乎在所有的玉器上,都有不同形制的穿孔,这些穿孔的用途一度让专家困惑不已。但现在,通过对随葬玉器的摆放位置的分析,这种现象得到了解释。

于明认为这些带穿孔,比如说鸟后面有牛鼻穿,勾云形佩带牛鼻穿,都是为了缝制在衣服上使用。如果说一个红山文化的玉器没有孔,或者孔位置打得不对,那就要考虑这件东西的真伪了。

红山先人把这些玉器缝缀在衣服上,或者系挂在身上,是出于装饰的目的还是有其他的用途呢?

专家们随后又发掘了60多座墓葬,在这些墓葬中,显示了极为明显的等级差别。有的墓主人陪葬玉器多达20多件,而且每件都极为精美。而有的墓葬则连一件普通的陪葬品都没有。专家经过考证,发现拥有丰富玉器陪葬的墓主人,在当年有着极为崇高的地位,他们掌管着部落祭祀的神权,是祭祀中沟通天人的大巫师。

而在那个遥远的史前社会,人们还远不能用一种科学的思维来解释自己赖以生存的这片土地。他们把主宰世间的力量视为冥冥中上天的旨意,那些稀有而珍贵的天然玉石无疑是上天的恩赐,在它的身上蕴藏着神秘的通灵神性。它们在当年都是巫师专门使用的通天法器。

一个部落遇到重大事件的时候,比如说战争、农耕,他们总要祈求上天,希望上天给他们做出指示。那么怎么样得到上天的指示呢?这个时候就有可能是部落首领本人兼大巫师,或者是专门从事的大巫师。他穿上一件法衣,外面缝缀了很多红山文化的玉器,有勾云形佩、小鸟、龟、猪龙等,然后开始做法。做法要进入一种疯狂状态,要直接和天对话,那怎么和天对话呢?

大巫师就通过身上这些玉器来和天对话。他把他的意思通过身上的这些玉器传达给天上,比如问明天能不能去打仗?那上天怎么把答复回传给他呢?

也是通过他身上的这些玉器告诉他,这个时候的他因为处在一种昏迷状态,所以会说出很多话,旁边的很多人就会听到这些话,然后分析出结论。他清醒以后就领着大家去打仗。至于胜败是另外一回事,但能不能打必须是上天决定。

祭坛是凝聚部族力量的一个神圣场所

人们有理由猜测,在那个还没有进入王权统治的时代,在远古盛大的祭祀活动中,神圣的巫师在人们的簇拥下,高高地举起那象征着上天意志的玉器,祈求着上天能通过这些通灵的神器,把福祉降临到他们身上。

在随后的发掘中,专家们的这种猜想得到了更多的证实。

在一座中心大墓的周围,专家发现了一圈奇特的简状彩陶。彩陶没有底部,只是一个上下贯通的圆筒。考古队领队郭大顺先生推测。彩陶制作成这样的形状,应当也与古人的祭祀活动有关,上下贯通的形状寄托的正是古人沟通天地的祈愿。

更重要的发现随之而来,在红山文化的墓葬周围,专家惊喜地发现了古代的大型祭坛。祭坛用暗红色的石头打桩砌成,形成三个大小不同的同心圆。在古代神秘的气氛中,这里是凝聚部族力量的一个神圣场所。

面对如此丰富的远古遗存,红山文化的考古工作似乎可以告一段落了。但让专家们没有预料到的是,又一个惊人的发现正在等待着他们。

这里伫立着一座红山先民最神圣的宗教庙宇

这一天,考古队结束日常的工作准备返回驻地,当他们路过一条土沟的时候。一位考古队员隐约看到了一块土红色的东西。他弯下腰捡起这件东西仔细辨别,禁不住内心一阵狂喜。这竟然是一只泥土塑成的人耳朵。在随后的搜寻中,考古队员又陆续发现了一些泥塑的鼻子、和陶片。

一条土沟里怎么会有泥塑的人体残块呢?队员们的视线不约而同地顺着土沟瞄向高处的山坡。难道五千年前,红山先民曾经在山坡上修建过一座供奉塑像的神庙?

早在考古人员发现红山文化积石冢和大型祭坛之初,他们就曾作过一个大胆的猜想。在古代,大型墓葬和祭坛从来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与之相伴随的必然有相关的地面建筑。但是,在随后的考古探查中,地面建筑的遗迹始终没有发现。

就在考古队员几乎感觉无望的时候,这次意外的巧合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经过几天的勘查,考古人员选定土坡上的一个平台开始正式发掘。发掘过程出乎意料的顺利,仅仅清理掉20多厘米的表土,一个从未见到过的建筑遗址就呈现了出来。

从平面上看,建筑分为主室、东西侧室,北室和南室。遗址南北长22米,东西最宽处约9米。在南室的四周有碳化的木柱痕迹。在当年倒塌的墙面上,还留下了红山先民精心绘制的壁画。

更惊人的发现还在后面。这一天下午,考古队员的竹签碰到了一个硬质陶块。随着陶块周围的泥土被轻轻地剥离,一个神秘的女性头像出现在众人面前。

这是红山文化考古中又一个重要的历史时刻,专家们推测,当年。这里应当伫立着一座红山先民最神圣的宗教庙宇,神庙中供奉的女神像或许就是他们共同的始祖。

历经岁月的沧桑,女神像已经多处破损,出土时,遗址上松树的根须曾扎透神像的五官,造成了深深的裂痕。更遗憾的是,神像的鼻子已经残缺破损。但历史的巧合就是如此的出人意料,当考古队员将之前捡到的鼻子残件往神像上一放,居然严丝合缝。如今,经过修复的女神像作为国宝级文物被收藏在辽宁省博物馆。

走向早期国家雏形

当考古人员系统整理几代考古工作者的研究成果时,他们发现,在5000年前,遥远的红山先民已经拥有了高度发达的史前文明。他们建造神圣的大型祭坛,庄严的女神庙,他们有着详细的社会分工,同时也派生出了等级森严的社会阶层。而这一切都预示着,红山先民已经远远超越了氏族部落的文明,而 走向了早期国家的雏形。

如果后人要重新推测红山文明形成的过程,人类文化学者给出的猜想是这样的。

当生产日益发展,聚集在氏族部落里的人口越来越多,财富上的不平等出现了。这个时候。需要更高程度的凝聚力,而原始宗教可以激励人们忠于一种共同的事业。大规模的宗教献祭活动促使了巫师的出现。而掌握神权的巫师。同时也是一个部族的首领,他们也正是后世帝王的前身。

就这样,当原始的玉器被赋予了神秘的宗教色彩,一个部族的力量被凝聚了起来,他们投身于这种复杂的原始工艺,把自己的生命和信仰倾注到每一件玉器的制作之中。

当他们在巫师的召唤下一次次走向祭坛,散发着神秘光芒的红山文化就无可阻拦地成就了史前社会最辉煌的一个文明。衰落的种种猜测

但是,令学者们感到困惑的是,在5000年前达到高度文明的红山文化,在那之后却开始衰落了。人们难以判断,究竟是自然的力量还是人为的因素造成了这样的结果。

在之后的发掘中,考古专家发现了遭到人为破坏的女神头像,这为红山文明衰败的原因提供了一种解释。曾经作为部族圣物供奉的女神像遭到破坏,当年在这里必定发生过极为残酷的部族战争。红山文明或许就是在这场战争中走向了衰落。

但是。在没有更充分的证据之前,这样的猜测也是非常牵强的。大多数专家认为,无论历史的真实面目是什么,遥远的红山先民在某个改变部族命运的历史时刻,他们中的大多数人被迫迁徙到了远方,迫使他们迁徙的原因或许是部族的战争,也可能是难以抗拒的自然灾害,甚至有可能是源于自身的一次信仰危机,但无论具体原因是什么,伴随着这次迁徙,红山先民那久远的部族文明也传播到了古老的中原大地,那是比中原夏商王朝更为古老的一次文明的传承。

TIPS

赤峰市红山文化遗址

赤峰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现已发现古人类文化遗址6800多处。有史文明以后,赤峰成为我国北方各少数民族活动的中心,是草原青铜文化和契丹,辽文化的发祥地。

赤峰市博物馆

位于赤峰市区文化广场的北侧,始建于1987年。在赤峰市博物馆的史前文化展厅里,展示着这些考古前辈的发现,从8000年前的兴隆洼文化开始,赵宝沟文化、富河文化、红山文化、小河沿文化、夏家店上下层文化,形成了一个连续不断的远古文化系列,向人们形象地述说着在赤峰这块土地上祖先们留下的文明履痕。

赤峰市交通

航空:赤峰机场有到北京、呼和浩特、沈阳、大连、天津、上海、广州,深圳,青岛,杭州等地的航班往返。其中到北京、呼和浩特、大连、天津、上海每天都有航班。

铁路:赤峰站位于赤峰市区南部、昭乌达路的最南端,从赤峰至北京、呼和浩特、沈阳、哈尔滨、大连等地都有列车直达。而且还搭上了京沈高铁建设的快班车。

公路:赤峰长途汽车站就位于松山区铁路桥东侧,111国道穿境而过。

辽西东山嘴一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

辽宁省朝阳市的喀左县东山嘴遗址坐落在山梁顶部中央,这是一处用大石块砌筑的成组建筑遗址,呈南圆北方、中心两侧对称的形制。南部圆形祭坛旁出土的陶塑人像中,有在我国首次明确发现的女性裸像。伴随出土的陶器如镂孔塔形器等造型奇特,这是神圣的祭祀所在地。

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位于辽宁省朝阳市的凌源、建平两县交界处,是1981年文物普查时发现的。现已在五处地点发掘出许多重要的历史文化遗迹,发现了距今大约5500年前的大型祭坛、女神庙、积石冢和“金字塔”式建筑。这一重大发现把中华文明史提前了1000多年,被称为“东方文明的新曙光”。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是可与埃及金字塔、印度亨觉达罗古文明相比的世界性发现,该遗址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已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辽宁朝阳市交通

航空:朝阳机场已开通北京、沈阳航线,即将开辟广州、大连航线。

铁路:京沈高速铁路已开工建设,朝阳到北京只需1小时30分,到

沈阳只需1小时;锦朝赤铁路新线、叶赤线、锦承线复线等重大铁路项目将进一步提升朝阳的交通枢纽地位。

上一篇:东京皇居:回眸江户时代 下一篇:驴友顶太姥山的一打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