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体验式教学お

时间:2022-08-03 10:44:06

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体验式教学お

在新课改背景下,为了使学生尽快进入数学学习状态,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多种新的教学模式应运而生,体验式教学便是其中一种.体验式教学,就是让学生对学习的相应知识进行体验,区别于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对于公式、定理的死记硬背,使学生感受到知识的魅力,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一、提出数学问题,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联系相应的知识,提出合理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猜想,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激发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好奇心.体验式的教学方式,需要教师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在提出问题时,需要教师去关联学过的知识以及将要学习的知识,给予学生一个知识的过渡的体验,而在没有给出答案、引导学生猜想时,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勇于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在问题的设置中,教师应当联系学生对于知识的熟悉程度以及初中学生的思想认知特点进行提问.教师也应当注意知识的递进性.问题既要与所学知识有所关联,又要体现新的知识的有趣性,提高问题对于学生的吸引力.同时,要保证所提问题符合大多数学生的知识储量,保证大部分学生体验成功,提高学生对于自主学习的成就感.教师还应当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例如,在讲“等边三角形”时,教师可以提问: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哪一个最大?然后让学生进行等边三角形的绘制,并用测量工具测量出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的大小.在学生回答出问题后,教师再提出问题:等边三角形的每角的度数是多少?联系了前面学过的三角形角度之和为180°的知识点.可以看出,对于问题的设置,教师不但可以联系新的知识点,也可以回顾学过的知识点,温故而知新,保证学生对于知识体验的完整性.同时,学生在寻找问题答案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从而提高数学学习效率.

二、利用数学故事,拉近数学与学生的距离

数学学科的发展都是经过了漫长的岁月和时间的沉淀.在数学的发展史中,存在数不清的艰辛过程,也包括许多有趣的奇闻异事.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一般讲解公式、定理等数学理论,或是在黑板上进行推导和演练,很少涉及数学历史以及数学故事.这样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觉得数学枯燥无味,远离生活,增加了学生对于数学的排斥感.初中学生处于好奇心理较强的阶段.教师对于数学历史、学习数学和探索数学过程中发生的小故事的讲述,不仅能够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发展过程,而且能够让学生明白数学的有趣性,排除数学高深的神秘感,拉近了数学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促使学生亲近数学,喜欢数学,学习数学.

例如,教师可以讲述华罗庚的事迹:华罗庚读书时成绩不好,一次一位教员讲了一道题,只有华罗庚回答了问题,并得到这位教员的欣赏和表扬.从此,他喜欢上了数学.华罗庚因家境贫困辍学了,但他从未放弃对于数学的学习,潜心专研,后来初中一年级就没有继续学业的华罗庚被特聘为清华大学的教师.这样的故事,既能够提高学生对于数学的亲近感,又能够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品格.

三、开展数学实验,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在教学中开展数学实验,将数学知识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进行演示和操作,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成具体的实验结果,有利于学生体验数学知识的应用,也有利于学生尽快投入数学学习的氛围中,还有利于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在人们的印象中,数学知识有许多的推导和证明,但是数学也可以进行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可以将数学的理论和自身的操作相结合,将理论运用在实际中,通过学生的思想和操作相结合,将“听”和“做”结合在一起,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亲近数学,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动手操作,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例如,在讲“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纸自己制作等腰直角三角形,然后将等腰直角三角形对折.通过测量,可以测得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中线也是三角形的垂线,同时中线也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底边的二分之一.这样的实验过程,学生自己操作实验,可以更加直观地观察,使学生对于数学的定理、公理和性质的印象和理解更深,从而体验到数学的奇妙.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体验式教学具有一定的优势.在体验式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体验数学知识,理解数学知识,拉近了数学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

上一篇: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效率的三个步骤お 下一篇:问题化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