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国内双年展现状

时间:2022-08-03 06:14:06

近几年双年展在中国成为热门,成为当代艺术家展现前沿艺术活动的重要形式。中国的双年展比西方晚了近一百年,虽然已经渐渐与国际接轨,形成双年展制度。但仍然处于起步阶段,面临许多问题。

双年展艺术体制实施机制资金

双年展是当代艺术展示的最高级活动形式,由于每两年举行一次,所以称为“双年展”。国内最具权威性的是全国美展,从其最早的几届展览作品的类型来看,依然是最传统的国油版雕,维持原有的画种格局。这样一个全国性的艺术展览,现在只允许符合其要求的作品入围,而不能给多元的、前卫的、具有实验性的艺术作品以展示空间,包容性十分有限。其结果必然会导致整体的艺术趋势按照一种被认可的方向发展,最终很难突破现有状态,停滞不前,使得可能出现的新发展空间消失。1985至1989间,一批关注中国当代艺术的艺术家、批评家黄永f、高明璐、王广义等,开始策划现代意义上的艺术展览,并从中体现自己的艺术观念和价值观。1989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中国艺术现代大展”上,展出的作品包括装置、绘画、影像、行为等,涉及较多的艺术形式,为中国当代艺术开辟了新的航路。

世界上最早的双年展是1895年的威尼斯双年展,也是最具影响力的艺术活动,与德国卡塞尔文献展、巴西圣保罗双年展并称为世界三大艺术展。近几年在亚太地区兴起的伊斯坦布尔双年展、横滨双年展、悉尼双年展、台北双年展、香港双年展等近二十个。中国艺术家第一次参加威尼斯双年展是第四十五届威尼斯双年展,从此中国艺术家开始参加国际性的双年展活动。新中国成立后的艺术体制多以艺术家协会、全国美展、画院和美术馆等形式存在,然而他们不能容纳所有好的艺术创作,民间的、个人的艺术家不能被发现,不能得到认可。在一个开放多元的世界中,我们应当尽量减少因为这种因素造成的损失,为所有优秀的艺术家打开方便之门。

在西方,“双年展”作为一种艺术体制有一个多世纪的历史,已经形成了十分系统的体系,与博物馆、艺术基金会共同构成西方当代艺术发展的强大后盾。正是因为有这个体系的存在,西方艺术氛围才能如此活跃活,具有生机,艺术活动才能如此有条不紊的进行。双年展已经成为展示当代最新艺术成果、推出艺术新人的有效途径,成为西方当代艺术体制中不可缺或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国的双年展的起步时期可谓举步维艰,1992年的中国广州首届90年代艺术双年展和1993年的首届中国北京油画艺术双年展都只举办了一届,原因是资金缺乏。就算是现在最为成功的上海双年展,起初最大的问题也是资金问题,经历了十四年的坎坷筹款之路后, 2008年获得了瑞士银行嘉盛莱宝的支持才能发展至今。这是幸运的例子,不幸的例子,因资金而夭折的展览活动为数众多,所以资金问题就成了困扰中国双年展前进的重要原因。

评价双年展办的好或不好,不能单看哪一届,双年展的重要的意义在于形成一个连续性的、常规性体制,在社会上形成好的艺术风尚,这是一条任重道远的路,在国内还没有被明确化、范化。必须通过有效的实施机制来完成。一个完整的展览体制应该包括三点,一是稳定而可靠的资金来源,它以艺术基金会为标志,这是经济上的保障的。二是聘用独立策展人制度,这是学术上的保障。三是美术馆硬件和专业化的展览运作机构,这是展览空间和运作技术上的保障。对于一个常规性的展览来说,这三点缺一不可。国内最成功的属上海双年展,它的实践历程对国内其他双年展来说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为其他双年展的实施操作提供好的案例。

中国双年展发张缓慢有几个重要因素。首先一个问题是所有当代艺术面临的问题,就是“当代性”常常涉及到一些当下比较敏感的社会问题。由于入选作品的审核一向严格谨慎,在艺术作品中无论是呈现还是批判这些敏感话题,都有被禁止展出的危险。如1996年的上海双年展,上海美术馆的馆长就明确提出了三条规定:“一、不能搞政治波普,和政治相关的作品坚决不展览。二、涉及军事,作品中有刀、枪的作品不能用。三、行为艺术不支持,行为艺术一旦批准有很多无法控制的变数,不清楚在展厅中会有什么新行为产生,而且行为艺术会吸引观众围观而中计了其他作品的展示效果。”虽然现在有所改观,仍然有大量艺术家由于审核不通过而导致不得不放弃创作初衷,进行修改。

近年来,中国的几个双年展逐渐成熟,趋向国际化,对展览品质的需求与庞大的资金需求呈正比发展。现在的艺术赞助主要来源于政府、基金会和民间资本(企业和民间赞助)。国内美术馆的主要经费来源是政府拨款,但对于一个大型双年展来说只是杯水车薪,不足以支持所有开支,动辄千万的资金只靠政府的拨款远远不够。根据2010年的统计,大陆的基金会不到2000家,而美国有10万家,大部分的艺术活动是由基金会赞助的,数额较大,而且纳入了国家预算。艺术投资得不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也得不到政府的优惠政策,加之对资金安全的顾虑,国内的企业和民间赞助更是小心谨慎。种种问题决定了资金窘迫的现状。没有基金会为展览的策划创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中国策划人就会面临困境,没有制度的保证,独立策划人就缺乏起码的生存条件。因此,在这些根本性的问题没有解决之前,展览的策划活动很难有根本上的改观。

由于作品表达的需要,有时作品需要放置于楼顶、工厂、街道等地,现代的许多展览地点已经不再局限于美术馆内。2004年的利物浦双年展作品展示地点就超过了50处,将艺术氛围从严谨的美术馆中解放了出来,延伸到街道、购物中心、教堂、广场、学校……渗透于大众最普通的场景中,让艺术、文化成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国内的艺术品离人们的生活仍然有一段距离,展览刚刚开始由室内向户外转移,在转移的过程中会遇到一系列的问题,与场地所属部门的交涉,展览作品的保管等。

双年展在中国也会成为一种趋势,世界艺术交流和对话频繁,中国可以借双年展向国外展示自己的艺术。中国当代艺术家在创作实践中努力探索真正的中国展览,以摆脱传统,找到更能达到表现自我和反应当下的艺术方式。让艺术变成大众的生活所须,而不再是一小部分艺术家的的私事。艺术文化的进步需要一种强有力的体制支撑作为其发展的保证。现有的画坛体制不适宜于当代艺术的发展,而适宜于当代艺术发展的体制还没有建立起来。双年展制度在中国的发展依然任重道远。

上一篇:朋辈计划中存在的问题研究与探索 下一篇: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成因及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