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范校建设中的“四轮驱动”

时间:2022-08-03 05:20:50

示范校建设中的“四轮驱动”

示范校建设过程中,以科学管理为保障,以科研课题为引领,以课程改革为动力,以校企合作为抓手,四轮驱动、系统操控,才能全面、扎实、有效地推进示范校建设。

一、科学管理构建质量保证体系

在示范校建设中,必须重视建设项目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做好顶层设计,清晰目标流程,规范建设过程,配套制度措施,完善运行机制。

1.建立组织

成立示范校建设领导小组,成立专门工作机构――示范校建设办公室,负责示范校建设的日常工作,对整个项目建设过程进行组织协调、指导检查、督办落实。

2.形成机制

对示范校建设项目实行目标责任制,明确项目建设的目标要求、建设进度、验收标准,实现从设计策划、确定目标任务和建设标准、过程管理到成果管理的全程监控。为实现项目管理科学、高效,还要制定制度和配套的管理流程,确保项目建设思路清晰,管理规范。

3.控制过程

将示范校建设整体目标逐级分解,转换为各专业分目标,再分解示范校建设项目的验收点。实施项目建设进程、质量评价的过程管理,各验收点全程跟进,落实内容、完成时间,通过验收负责人审核质量,实施以建设进程、质量效益和创新评价为重点的绩效考核,实现过程跟踪、成果备案、责任落实。

示范校建设过程中,还要实行项目建设工作例会制,定期召开示范校建设工作例会,针对项目建设进度进行信息沟通和交流,把握项目建设进度,整体推进项目建设,及时示范校建设信息和动态,定期总结、交流,推广项目建设的先进经验。树立典型,通过介绍经验、交流学习、案例启迪,引领参与建设人员深刻理解与把握建设内涵,创新建设思路。

校际间交流学习也是示范校建设的有效途径,再辅以专家辅导讲座、聘请顾问等方式,可以保证示范校建设的正确方向,有力地推进示范校的建设进程。

二、科研课题引领完整解决方案

示范校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没有科学的建设理论做指导是不行的。所以要针对示范校建设的政策理论、建设背景、技术路线、成果展示等进行研究,用课题研究的方式引领示范校项目建设的科学化理论水平。学校要成立组织机构,对示范校建设项目中的示范校建设计划项目申报书与项目实施方案的撰写、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内容等进行科学系统的研究与实践探索。

这些科研课题在示范校建成时,将自然总结成题。以实际建设项目为课题的设计,可以起到一举多得的效果。一是使示范校建设成为科学、理性的理论到实践、实践到理论的反复探索和升华的过程;二是使繁重的示范校建设成了颇有趣味和挑战性的研究探索,增强了广大教师的参与热情;三是可以使学校的科研能力和水平得到锻炼和提高。

三、课程改革推动重点专业建设

以课程改革为线索,以重点专业建设项目为载体,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进行师资队伍、专业文化和资源建设,建立校企合作体制和工学结合运行机制,使重点建设专业系统规划、整体提升。

以承德技师学院为例,该校的课程改革有力推动了重点专业建设。在示范校建设过程中,学校以一体化课程改革为核心线索,开发出了5个重点建设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特色教材和数字化多媒体教学资源,改造和新建了59个一体化学习工作站,完善了一体化课程教学管理、教师达标和一体化教学评价等教学管理制度。由此,形成了科学系统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课程改革同时促进了师资队伍建设,先后有106名教师通过了一体化“双师型”星级教师认定。一大批教师的教学课堂成为示范教学课堂;多名青年教师借助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成果,在全国教学设计与说课大赛上获得一等奖并在大会上展示说课;学校全体教师先后获得省级以上各类教学成果奖项117项。

四、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示范校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创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承德技师学院在示范校建设过程中,研究制定了符合校情、凸显示范校项目建设特色的“教学工厂”人才培养模式。学校在校内创建“双元校企集团公司”,对应每个专业成立全真运营的子公司。如对应机械制造专业,创办了“双元机加工厂”;对应服务专业创办了“双元教学商场”。这样使学生不出校门就能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

学习。

学校校内双元集团的创办,使校企合作落实为“系部专业”和“企业”的近距离合作。人才培养方案由系部和教学工厂共同制定,课程由系部和教学工厂联合开发,教学由系部和企业共同组织实施,评价由系部和企业共同对学生进行过程评价。“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有了更为直接、便利的条件和环境保障。“双师”延伸为“双岗”“双聘”。“双岗”是指教学上的教师岗位及合作企业的生产技术岗位,“双聘”是指每位教师同时受聘于专业系部和企业。教师既承担教学工作,又承担生产任务,学生跟着老师自然顺畅地融入企业的生产中。教师在校内就可以下厂,参与生产研发、技术管理、生成运营组织等工作,下厂实践机会大大增加,实现了校企双方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上的共赢。这样真正形成了“校中有厂、厂中有教、教学生产融为一体的“教学工厂”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上一篇:微波热凝固术治疗慢性扁桃体炎的临床分析 下一篇:在职校化工专业推行一体化课改新理念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