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特许经营侵犯消费者权益责任分担

时间:2022-08-03 01:17:10

商业特许经营侵犯消费者权益责任分担

[摘要] 商业特许经营作为一种商业经营模式,近年来在中国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由此带来的新的问题也对中国的现行立法及司法提出了挑战。经营者侵犯消费者权益要承担责任,早就得到了法律的确认,但是由于特许经营这种模式的特殊性,与消费者对应的经营者不仅是被特许人,还有与其有密切联系的特许人,导致了责任划分的复杂性。本文通过分析认为,被特许人和特许人都应该在特定的情形下对消费者承担特定的责任:由于被特许人过错造成的损害,被特许人承担自己责任,特许人负补充责任;由于特许人过错造成的损害,主要由特许人承担自己责任,被特许人负不真正连带责任。

[关键词] 商业特许经营 消费者权益 侵权责任承担

商业特许经营凭借其扩张快、低成本、低风险、高效率的优点在中国获得了很大发展。截至2006年底,中国的特许体系数量超过2600个,加盟店近20万个,分别比上年增长13%和16%。2007年3月的连锁百强企业中,46%的企业开展特许经营,特许经营的销售规模达1020亿元。到2006年底,采用特许方式的企业占到连锁企业总数的69%。其中,餐饮业和服务业采用特许经营的企业分别占到所属行业连锁企业总数的95%和83%,零售业占到59%。而这些行业也正是消费者侵权案件最集中的行业,据石家庄市消费者协会统计,在2006年受理的4238件案件中,百货类投诉最多有1375件,占投诉总数的32.4%。其次是家用电子电器类投诉1308件,占投诉总数的30.9%。服务类投诉有592件,占投诉总数的14%。

这类案件由于涉及到特许人、被特许人、消费者三方利益的协调,涉及到特许人、被特许人责任的划分而备受关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十一条规定消费者因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受到人身、财产损害的,享有依法获得赔偿的权利。接下来的问题是,消费者应该向谁索赔,向被特许人、特许人?何时可以追究二者的连带责任。检索相关立法,我们很难找到对这一问题的明确规定,比如,于2007年5月1日实施的《商业特许经营管理条例》,在法律责任一章,仅规定了特许经营者的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特许经营中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和赔偿责任的承担则是规定在第十一条,由特许合同来规定,但特许人和被特许人合同的规定显然不能对消费者产生效力。因此,对这一问题实有探讨的必要。

一、特许人能否免除对消费者的责任

当发生侵犯消费者权益案件时,是不是只有被特许人承担责任,特许人能不能免责?

1.基于案例的分析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消费者在一家美容连锁店办理了一张会员卡,在美容消费过程中其人身或财产受到损害,消费者除了向这家连锁店请求赔偿外,能不能向其总部要求赔偿。

从案件表象来看,消费者是在被特许人那里进行消费时受到的损害,和特许人没有直接的法律关系,但是我们应该认识到,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讲,他们对产品或服务的消费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对品牌的认可,而不是对某一“分店”或“连锁店”的认可,他们往往将特许人和被特许人看成是一个整体。

从法律角度来分析,是不是只有被特许人和消费者形成了消费关系,特许人和消费者没有任何联系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特许经营管理条例规定,商业特许经营(以下简称特许经营),是指拥有注册商标、企业标志、专利、专有技术等经营资源的企业(以下称特许人),以合同形式将其拥有的经营资源许可其他经营者(以下称被特许人)使用,被特许人按照合同约定在统一的经营模式下开展经营,并向特许人支付特许经营费用的经营活动。

由此可见,商业特许经营活动存在以下特征:

首先,商业特许经营的核心是经营资源的授予,特许人与被特许人是一种合同关系,双方产权各自分离,不存在权属方面的关联。经营资源包括注册商标、企业标志、专利、专有技术等,特许经营是特许人允许被特许人使用其经营资源,被特许人支付特许经营使用费。

其次,被特许人财产上的独立并没导致其经营决策上的独立,被特许人要按照合同的约定在统一的经营模式下开展经营,往往根据合同规定,被特许还要在很多方面受到特许人的控制。比如:它们具有统一的企业形象,使用统一的营销策略;特许人除了收取初期加盟费还定期收取被特许方一定比例的利润作为后续的加盟费用;为维护自身的利益和保证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标准,特许人需要对被特许人进行各种的培训和经营管理指导,甚至进行财务上的监督检查;被特许人尽管不必受特许方强制对产品或服务进行一致的定价,也不必须从特定的供应商处采购原材料,但往往受到特许人的“建议”,而这种建议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为被特许人接受,成为“合法的”限制性条款。

3.被特许人与特许人对外具有共同的外部特征,在很多方面他们有共同的利益。被特许人与特许人在品牌、质量、商标以及经营理念上实现高度统一性,在组织制度、经营模式、企业形象方面整齐划一。被特许人的经营状况不仅会影响到自身的利益,也会对特许人的经营经营资源产生很大的影响。

因此,特许经营的双方当事人既是相互独立,又是紧密联系的利益共同体。被特许人虽然有独立的主体资格,但在经营管理方面受到特许人的控制,特许人和被特许人作为消费领域的经营者一方,对消费者同样负有相应的法律责任。

2.特许人能不能在特许经营合同中免除自己的责任

根据《商业特许经营管理条例》规定,特许人和被特许人应当在特许经营合同中约定消费者权益保护和赔偿责任的承担,如果特许人基于其优势地位,免除自己的责任,这种约定在实务中也往往会被认定为利用格式条款免除其主要法律义务而无效。所以,合同中即使有这样的内容,也不能免除其对消费者的责任。

二、特许经营中对消费者侵权责任的承担

确定了特许人和被特许人都应该在一定的情形下对消费者承担侵权责任,接下来我们要讨论的就是二者分别在什么情况下承担何种责任。

1.基于被特许人的过错给消费者造成的损害

当被特许人由于自身的过错,在日常经营活动中给消费者造成侵害时,消费者应当向被特许人要求赔偿,由被特许人对自己的过错行为承担自己责任,这体现了被特许人的独立主体资格,符合民法关于独立主体对自己的过错行为承担责任的原则。

如果被特许人财力不足,不能全部清偿责任时,特许人应当以自己的财产为被特许人承担替代责任。

由特许人承担替代责任的理论依据是权利义务相一致原则。无论任何民事主体,既然享有民事权利,就应当承担相应的民事义务。特许人对被特许人的行为进行控制,并从其经营中获利,相应地,也要对被特许人给消费者造成的损害负一定的责任。

将这种替代责任设计为一种补充责任,既保护了消费者的权益,也维护了特许人的利益。

2.基于特许人的过错给消费者造成的损害

有很多情形,消费者虽然是在被特许人处进行消费,其损害却是由于特许人的过错造成的,比如基于特许人提供的产品责任造成的消费者人身或财产损害,由于特许人信息披露不实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或由于其提供的服务标准本身不符合保障人向和财产安全的要求等,这时的赔偿责任应由特许人承担,同样也是体现了特许人的独立的主体地位,由他对自己的过错承担自己责任。

被特许人同时不真正连带责任,消费者也可以选择让被特许人承担责任,被特许人向消费者赔偿后可以向特许人追偿。之所以让被特许人承担连带责任,是基于保护消费者权益的需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三十五条规定: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时,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可以向销售者要求赔偿。销售者赔偿后,属于生产者的责任或者属于向销售者提供商品的其他销售者的责任的,销售者有权向生产者或者其他销售者追偿。消费者或者其他受害人因商品缺陷造成人身、财产损害的,可以向销售者要求赔偿,也可以向生产者要求赔偿。属于生产者责任的,销售者赔偿后,有权向生产者追偿。属于销售者责任的,生产者赔偿后,有权向销售者追偿。消费者在接受服务时,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可以向服务者要求赔偿。赋予消费者选择权是为了便利消费者索赔权的行使。

同样的理由,让消费者直接向特许人索赔可能会给消费者带来诸多不便,所以由被特许人赔偿后再向特许人追偿。

参考文献:

[1]《2008年中国特许经营行业分析及投资咨询报告(上中下卷)》.中国投资咨询网,2008年1月

[2]《石家庄市消费者协会2006年度十大热点分析》.www.sjzgs.省略/,2007年3月9日

[3]杨立新主编:《侵权行为法》.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10月第一版,第177页

[4]杨立新主编:《侵权行为法》.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10月第一版,第178页

[5]杨立新主编:《侵权行为法》.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10月第一版,第226页

上一篇:人才流动中的商业秘密保护 下一篇:知识型员工薪酬激励的问题及建议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