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堂教学中深挖教材培养孩子的习作能力

时间:2022-08-02 11:22:29

在课堂教学中深挖教材培养孩子的习作能力

教材是我们训练学生语文能力的平台,我们教语文的就应该好好地利用这个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建构学生学习语文的高楼大厦,要想把这个高楼大厦建好,就必须打好地基,要想打好这个地基,就要深挖教材,就要明确目标就要夯实每一步,踏踏实实地用这个教材教,还要把这个教材教活,“用教材教”说起来只有“四个字”但这个四个字意义真的很深刻,品起来可谓字字千金,感悟起来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实践起来那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绝活和高招,老人们常说不管什么样的绝活都有个“道”,有个“理”,这个“道”这个“理”讲的就是规律。我老觉得万变不离其中,要想用教材教好,就必须深挖,就得刨,。深挖教材的第一步是明确目标。 “明确我们自己要干什么,要明确新课程标准的总目标,各个学段的目标,每一单元的目标,每一课的目标,才能有的放矢,才能付之于实践,不然就会南辕北辙,真正的成为了“诲人不倦”了。

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三个维度明确语文学习的任务,我的理解就是教会学生怎样读书,怎样表达。说达不到文彩飞扬也能说清楚,说明白。写达不到妙笔生花,也能写准确、写通顺。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例如三年级是第二学段,是学生学习语文的过渡阶段,是第二学段的起始段。识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都处于一个衍接段,起到一个承接作用。是学生语文能力提高的爬坡阶段,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感受,三年级感到特别累,学生吃力,同样的内容我们也感到比别的年段费力。怎样走好这一步,让我们自己累得值,学生语文能力有所提升,就要抓住目标,把阶段性目标融在每一堂课中,明确我们要干什么,我们干的事和以前有哪些不同,在哪里下功夫,哪是重点,哪里应有所突破,这样活就好干多了。现在我就以三年级这个学段为例,说说我自己不成熟的做法。

习作和口语交际就是两个表达,一个是口头表达,一个是书面表达。会听、会说、会写、会沟通,说要说清楚,写要写明白,说要说得眉飞色舞,打动人,写要写得生动有趣吸引人,并且要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那些有新鲜感的词句。

我认为综合性学习就是扩大学习语文的外延,把这一单元扩展到生活中形成一个小话题,让孩子去积累、去表达、去组织各种语文趣味活动。运用学到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尝试解决简单问题,培养兴趣、提高能力、提升品位。让孩子感到语文好,语文有用。学语文有意思,进一步升华。由知之变乐之,再由乐之变好之。我们的祖师爷早就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他有了兴趣就快入门了,入门了就自己推着自己学了。那才真正的由教到不教了。什么时候我们的孩子学语文像玩游戏那样,无师自通。哭着、喊着去做,拉都拉不回来,那该有多好啊!大家可能认为是异想天开,白日做梦。当然这不是我们这一环节就能解决的,需要漫长的铺垫,需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的努力。我们专家领导已经认识到这一点,提出了新课程改革,我们真得可以尝试着先做起来,让一些孩子渐渐感兴趣,让所有孩子都在原有基础上有不同层次的提升,现在我就举一个例子具体说说,重点说说怎样由读延伸到写,怎样由深挖教材到夯实基础的。怎样由口语表达到书面表达的。新课程标准下教材的安排分单元的,每一个单元一个主题,每一单元围绕这个主题设计,由精读到略读,由略读到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再到综合性学习,都行成一个完整的小体系。

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开篇文章是《我们的民族小学》,然后是《金色的草地》,《槐乡的孩子》,口语交际是交流课余生活,习作是写课余生活。前面单元提示给我们单元目标就是从不同角度感受童年生活的丰富多彩。备课时我就想怎样让学生更一进步把握文章的内容呢?把品悟到的用到自己生活中,就设计一个仿写。读后、品后、感悟后,试着练着说一说自己的学校,我们的逸夫小学。先在课堂上进行口头的片段练习。

早晨,从小区里、从一条条繁华的街道上,从小吃店里走来许多小学生,有可爱的低年级小同学,有胖胖的中年级同学,有高高的高年级同学,他们穿戴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那鲜艳的服装,把学校打扮得更加绚丽多彩。同学们向唱歌的小鸟打招呼,向舞动小草挥手。向亲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

然后又背诵的第三自然段,仿说的最后一自然段。大约用了三节课吧!这是孩子课堂上仿写的另一片断。

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一间间教室里学习,大家一起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叫同学们读书。最有趣的是,爬来了几只蚂蚁,这些土地下的朋友是那样的好奇地听着同学们读书。下课了,同学们在绿茵茵的操场上跳绳、跑步、摇呼啦圈,招引来许多蝴蝶,连小鸟、青蛙也赶来看热闹。

这就是我们的逸夫小学,一所边城的小学,振奋人心的冲锋号声,优美动听的音乐声,同学们嬉戏玩耍的声音,汇成了一首优美的交响曲。一排排杨树像一个个战士昂首挺胸,好像在为我们站岗。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静静的看着我们。同学们朗朗的读书声在校园里回荡。

第二课《金色的草地》最后一个自然段直抒作者的胸臆,同时是对全文的总结,又是访写的好句式,学后我让孩子仿写。练说了一会,孩子在课堂上就这样说:多么可爱的小狗!多么有趣的小狗!从那时起它成了我喜欢的一种动物,我们一起跑步、一起欢笑、一起跳跃、一起大叫。后来这段话许多同学都在写小动物文章的结尾了。

《爬天都峰》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后,通过对话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能胜困难,课后安排随文练笔。有的同学写的滑旱冰。有的写打乒乓球,也有的写游泳,但几乎所有同学都访写了《爬天都峰》的结构,简直就是09版的《爬天都峰》最后是一篇略读课文,《槐乡的孩子》。这是孩子小学阶段第一篇略读课文,引领孩子按照学习略读课文的步骤,学习然后汇报。最后进行了口头的作文的练说,《满洲里的孩子》访写时,当时孩子就是这样开头的,满洲里的孩子从小就和雪结下伴,满洲里的孩子离不开雪。就像海边的孩子离不开大海,山里的孩子离不开石头。经过这样层层铺垫,层层训练后,到后来上口语交际课和习作课时,让孩子们说写我的课余生活就很轻松。更种版本的《爬天都峰》。更种版本的《槐乡的孩子》应运而生。从他们的习作中或多或少的都能看到这些文章的影子。孩子们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知道怎样表达。用怎样的方式把自己的生活表达出来,我们功夫就没白费。

上一篇:《“中国红中国风”学校文化主题建设》开题报... 下一篇:谈幼儿园数学活动中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