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从“动情”到“晓理”的实践

时间:2022-08-02 10:04:30

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从“动情”到“晓理”的实践

【摘要】本文根据笔者自己的教学实践,通过运用多媒体手段直观展示情景、播放乐曲、创造言语的机会、认真设计探究活动、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等方式,进行从“动情”到“晓理”的教学探讨。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学动情晓理体验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17-0116-01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是充满情感的教育,离开情感,一切教育无从谈起,新课改强调初中政治课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的体验学习,为学生提供直接参与实践的机会,使学生在获得情感体验的同时,深化思想认识,提高他们道德践行的能力,所以思想政治课必须让学生先“动情”,然后才会更易于学生“晓理”。

一 先“动情”,后“晓理”的理论依据

所谓情感,是指人们根据一定的思想政治观点和道德标准去评价自己或他人的行为时产生的一种情绪体验,即人们在是非、真伪、善恶面前所具有的喜、怒、哀、乐等情绪体验。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就是知、情、信、意、行诸要素的变化发展过程。当中学生对某种思想政治倾向或道德倾向产生了共鸣,有了强烈的爱憎时,就会产生强大的力量,推动他们追求、赞成美好的事物,反对、唾弃腐朽的事物,并适时改造自己的行为。如果缺少这一中介因素,或不重视这一因素,教学目的、教学任务是无法实现和完成的。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有意识地以积极的情感去激励、影响、引导学生。

二 如何先“动情”,后“晓理”

1.“视”,运用多媒体手段,展示图片、漫画,播放影视片段等,激发学生的情感,直观明理

传统的政治课堂教学,一味地向学生灌输抽象和枯燥的概念、理论,其说明的道理也难以使学生理解和信服,不易产生共鸣。为此,我改变传统的灌输方式,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丰富教学内容,通过多媒体展示图片、漫画、影视片段等,创设或再现与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引起学生的好奇,引导他们关注图片、漫画、影视片段等直观的情境。学生感兴趣,易被画面的情境所吸引、所打动,从而情感被激发出来。把道理寓于感性的认识之中,深入浅出,很容易达到了激“情”、体“知”、反“思”和践“行”的教育目的。

2.“听”,在播放乐曲中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感情共鸣,情理交融,悦情喻理

思想教育是对人的灵魂与精神的教育,而音乐这门艺术对人的情感和精神又有着特殊的意义和价值,乐曲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精神力量,能激发人的情感、塑造人的灵魂。实践证明,恰当地选用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音乐作品配合教学,实际上也是情感教育的一种手段。如教学让挫折丰富我们的人生一课时,我播放了一些励志的主题歌曲,歌曲激昂的旋律深深感染了学生,从而教育了学生,使他们更勇敢、更坚强地面对挫折。音乐艺术的魅力给人以美的享受,给人以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力量。

3.“说”,创造言语的机会,让学生因“说”动情,动情晓理

“说”就是给学生创造言语的机会,在课堂教学中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积极回答课堂设问;或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和身边的事,或组织演讲会、背名言比赛等,让学生抒感,在抒感中升华情感。如讲孝敬父母一课,我开展了一系列课堂活动:(1)说说历史上有关父母对儿女慈爱之情的诗句。(2)讲历史上孝敬父母的故事。(3)谈谈父母关心自己的感动之事。要求学生说、谈的内容都是与学生平时学习和生活的积累、亲身经历有关,是学生熟知和感兴趣的话题,学生在说中融进了感情,情绪得到渲染,心灵受到触动,因感受而动情,因体验而晓理,知恩懂理。

4.“动”,认真设计探究活动,让学生因“动”生情,激情悟理

抽象的理论学生难以理解、掌握。遵循初中学生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我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小品表演、辩论、讨论、小演讲、讲故事等探究活动。在体验中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和品德教育,让学生情有所感,理有所悟。初中生的情感很直接、很纯真,开展活动,创设直观动情的情境,入情入理,入理入心,他们的情感也会因此而更丰富、认识会更深刻,从而达到思想品德课激情、明理、导行的目的。

5.“走”,走出课堂,延伸课外,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育情达理

美国教育家杜威主张“教育即生活”,提倡“在做中学”,生活是政治课教学的源头与活水。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体验、接受德育熏陶,这种教学模式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刻板的程序,易激发学生的情感。“走”出课堂,观看电视相关栏目、参观、开展社会调查等,对于那些来自生活或现实的生动的、具体的个案,学生的情感自然会更真切些。如讲授感受法律的尊严,我要求学生收看央视法制频道《今日说法》的节目,了解收集自己生活中的案例等,让学生明白学法、守法、护法的重要性。感悟生活,理解生活的真谛,正确的价值引导蕴含在鲜活的生活中。

总之,“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动情”才会“晓理”,只要教师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重视情感因素,以情育情、以情达理,就必然会提高学生学习政治课的热情,更好地实现政治课的德育教育的功能。

参考文献

[1]胡震芳.入境晓理动情――政治课教学的情境创设[J].思想政治课教学,2007(4)

[2]岳建文.论情感教育在中学政治教学中的作用[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0(10)

上一篇:在美术课堂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下一篇:中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