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性复合树脂修复楔形缺损的临床疗效观察

时间:2022-08-02 11:30:37

流动性复合树脂修复楔形缺损的临床疗效观察

【摘要】 目的 总结可流动性复合树脂修复楔形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对402颗楔形缺损患牙分别用流动性复合树脂、复合树脂和玻璃离子粘固粉修复。三年后随访,对比3种材料疗效。 结果 流动性复合树脂组、复合树脂组和玻璃离子粘固粉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7.97%、86.4%和75.97%。流动性复合树脂组和复合树脂组与玻璃离子粘固粉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关键词】 楔形缺损;流动复合树脂;复合树脂;玻璃离子粘固粉

楔形缺损是中老年人多发的一种慢性牙体硬组织非龋性疾病,发病率高达90%以上[1]。临床上修复楔形缺损的材料不断增多,为口腔医师修复楔形缺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作者采用可流动性复合树脂修复楔形缺损,并与复合树脂和玻璃离子粘固粉进行了对比。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05年本院口腔内科就诊的楔形缺损患者100例436颗患牙,男67例271颗,女33例165颗,年龄35-72岁。患牙无龋齿,无充填体,无牙髓病变,牙颈部楔形缺损达牙本质层,有或无敏感症状。将436颗患牙分为三组,可流动性复合树脂组(A组)、复合树脂组(B组)各145颗,玻璃离子粘固粉组(C组)146颗。因患者口腔内常有多个楔形缺损患牙,所以尽量在同一个体选择牙体破坏程度相近似的患牙,采用不同方法修复使之具有可比性。

1.2 材料器械 可流动性复合树脂(3M公司 美国)、自酸蚀粘接剂(3M公司 美国)、Dycal(自凝氢氧化钙)(登士柏公司 美国)、光固化复合树脂(登士柏公司 美国)、FX-Ⅱ(松风公司日本)、光固化机(杭州四方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1.3 方法 所有患者修复前进行口腔卫生宣传教育,教会患者正确刷牙方法,清除病损区牙石、色素。制备洞型、预备粘接面。对楔形缺损较浅面积较大的,需将表面高矿化层磨除,暴露新鲜牙体组织,以利于粘接,必要时用小倒锥钻沿牙齿釉牙本质界处由近中向远中制备固位洞型。对于楔形缺损位于龈下者,若患者年轻或年老无系统性器质性疾病者,可用0.1%肾上腺素棉球压迫局部2~3 min,收缩牙龈,减少出血,更好地暴露粘接面。

可流动性树脂、复合树脂组:病损区隔湿干燥,用小棉棒蘸取自酸蚀粘接剂涂布于楔形缺损区15 s,轻吹,光照20 s,分别用可流动性树脂和复合树脂充填,光照40 s,修整外形,抛光。若接近髓腔牙髓刺激症状明显,用Dycal自凝氢氧化钙垫底,不能放置过厚,不能与洞缘接触,以免影响粘接力和边缘封闭性能。但对已造成边缘涂布时,可在其固化后用低速球钻去除。

玻璃离子粘固粉组:局部隔湿,以750 mlL乙醇消毒缺损部位,吹干,将按比例调和的玻璃离子粘固粉一次性填充,修复缺损部分,修整外形,抛光。

1.4 修复效果评定标准 参照美国公共健康部制定的评价系统[2]于修复后3年对修复体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成功:修复体完整,表面光滑;边缘密合;无继发龋;牙髓活力正常,对机械、温度、化学刺激无敏感症状。有一项不满意者为失败。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AS软件对3组充填材料的数据进行χ2检验,以P

2 结果

3年后随访复查楔形缺损患者95例,387颗牙齿,随访率96%。将3种修复材料的疗效对比分析,见表1。

表1

三种充填材料疗效比较(例,%)

组别牙数缺损脱落密合不良牙髓病变成功成功率

A组1331042011787.97

B组125394110886.4

C组129263209875.97

注:统计学检验A、B两组总成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修复体缺损10颗(占7.5%),高于B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A、C两组有极显著性差异(χ2=6.72,P

3 讨论

玻璃离子粘固粉与牙体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与牙体硬组织形成化学性结合,对牙髓刺激性小,可缓慢释放氟离子,有防龋性。调拌填充后快速固化,即可完成充填体外形修整、抛光。且价格适中,故仍有临床适应证。表1显示,3年后20%充填体磨损,显著高于可流动复合树脂组和复合树脂组(P

复合树脂以其良好的机械物理性能已广泛使用多年。修复色泽理想,有较好的抛光性和耐磨性。但对牙髓有刺激性,修复较深的楔形缺损不垫底易引起牙髓病变,与牙本质粘接性欠佳。在固化过程中产生的聚合收缩,使牙体与修复体之间产生张力和(或)剪切力。张力可破坏修复体与洞壁间的连接,从而导致微渗漏,其临床效果也受到一定影响。

可流动复合树脂是一种含超微颗粒型的复合树脂,因具有较好的流动性及易操作性,便于充填材料填入缺损部位,尤其是狭窄的区域。充填后还可缓慢释放氟离子,提高牙齿的抗龋能力。可流动树脂聚合收缩率非常低,边缘密合性好,可有效地防止充填体与牙体之间间隙的形成。大大减少了修复体边缘微渗漏的发生,而边缘微渗漏是术后敏感、细菌侵入导致继发龋和牙髓炎症等并发症的主要原因,最终会导致修复体脱落。本组充填体有4组脱落,考虑与洞太浅、未制备洞型及楔形缺损近牙龈,粘结面污染有关。因此对楔形缺损太浅面积较大者要增加浅凹固位,近牙龈的楔形缺损一定要处理好连接面。另有10颗充填体缺损,即提示了材料固化后强度不够高,耐磨性稍差,为不足之处。多说学者认为楔形缺损是综合因素引起,牙合力疲劳、酸蚀、磨耗等相互作用所致。楔形缺损修复后应常规检查咬合,适当调颌,建立平衡的咬合关系,有利于修复体的固位和完整。

参 考 文 献

[1] 王彩云,李琳,张清,等.老年人楔形缺损的患病情况及相关因素调研.现代口腔医学杂志,1999,13(3):280-282.

[2] Ryge G.Clinical criteria.lnt Dent J,1980,30:347-358.

上一篇: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低钠血症临床探讨 下一篇:65例食管裂孔疝治疗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