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中有效提问的教学策略

时间:2022-08-02 06:36:42

小学数学课堂中有效提问的教学策略

摘要: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提问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方法之一,恰到好处的课堂提问,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燃起学生对知识的探索热情,从而极大的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但是现实教学中,课堂中的有效提问做得很欠缺,存在很多不妥的地方。在课堂上我们应如何有效提问呢?首先,教师要吃透教材,吃透学生。提问要有启发性,要激起学生对学习材料的思考。提问时要考虑教学时机,并给学生以足够的思考时间。其次,教师要善于提探究性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再次,教师要培养学生自己提问的能力。

关键词:无效;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6-0200-01

20世纪80年代以来,问题解决在国际数学教育界受到普遍重视,并被引入一些国家的数学课堂中,成为了数学教育改革中使用较为频繁的一个概念。时至今日,"问题解决"不仅成为国际数学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而且形成了数学教育发展的时代潮流。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学手段,更是一种教学艺术。宋代教育家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须先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这句话很有道理的。经过教师精心设计、恰到好处的课堂提问,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燃起学生对知识的探究热情,从而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1.但在日常教学中,教师的课堂提问还存在着一些问题,现罗列如下

1.1提问太多,缺少针对性。课堂中过多的一问一答,表面上很热闹,但是实际上学生处于较低的认知和思维水平。据调查,有的教师一节课的提问次数达到30次。这么多的提问有价值的究竟有多少?

1.2老师牵着学生走。有时候,老师虽然给了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但是经常打断学生的回答,或者草率地加入个人的评价,学生的个性思维发展受到极大限制。

1.3不给学生足够的思维时间。有的教师在提出问题后,只要有一个同学举手,教师就叫他回答,其他的同学连思考时间都没有,怎么能发展思维能力呢?

1.4生搬硬套教学设计,不注重利用课堂生成资源。教师不仅要会提问,而且要会倾听学生的回答。这样既尊重学生,同时也可以捕捉可利用的生成性资源。有时学生与老师的歧异之外,正是学生的灵光一现,而往往被教师粗暴地否定了。

上述问题严重制约着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教学效率低下,且师生都很疲惫。因此,注意课堂上的有效提问就显得尢为重要了。"有效提问",就是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回应或回答,且这种回应或回答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学习,由此获得具体的进步和发展。

2.根据我平常的教学经验,觉得可以采用以下策略

2.1教师要吃透教材,吃透学生。对教材,一要"懂"。就是要理解教材内容和编者意图。二要"透"。就是要理清教材的脉络,找准教材重点和难点,并融会贯通。三要"化",就是要使自己不仅能够站在教师的角度,而且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教学方法,设计教学问题。

对学生,要做到"实"。教师必须深入实际,了解自己学生基础知识、接受能力、认知水平和思维习惯,才能有针对性地提问,恰当地把握问题的难度,使得教学更加轻松有效。

2.2提问要有启发性,要激起学生对学习材料的思考。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得如何,取决于教师引导、启发作用发挥的程度,因此课堂提问必须具有启发性。提问是使学生产生质疑、解疑的过程,达到诱发思维、诱导思维的目的。课堂提问要难易适中,教师要把握好课堂提问的度,以激发学生对学习材料的思考。如教学"直线"时,根据学生认知领域中有"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6种不同层次行为,对于直线概念也有相应的以下不同提问方式:

你知道什么是直线吗?你会画直线吗?你能说说画直线的步骤吗?可以在这两点之间画一条直线吗?下面的图画中,哪幅图表示一条直线?不用尺子你怎样画出一条直线?以下这些线条中,哪些是曲线?哪些是直线?

六种不同提问方式,引起学生思考层次也不同,教学时如何把握呢?我们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实际情况采用相应提问方式,引起学生不同层次的思考,一般来说前3种类型提问方式常用于直接教学模式,后3种类型提问常用于接间教学模式。

2.3提问要考虑教学时机,并给学生以足够的思考时间。课堂提问不宜过多,一定要提在点子上,对重点、难点部分提问时,更应慎重。

二是给学生思考时间。教师提问后,要给学生有一定的思考时间;多请几位学生回答后,教师再作出总结性评价。比如:在"三角形中,任意两边的和不小于第三边"的教学中,有下面两种不同的教法:

教法一:直接给出结论,提问并启发学生动手去验证。

教法二:拿出五个三角形,让学生动手测量任意两边之和与第三边的关系,从而得出结论。这两种教法的效果是不同的。第一种方法只是提问启发学生如何证明结论,没有大胆提问启发学生发现结论,束缚了学生的思维;第二种方法不脱离教材,又不拘泥与教材,给学生以广阔的思维时空。

2.4善于提探究性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探究性问题是指那些能激发和维持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积极进行发散思维的问题。如学习了《圆柱和圆锥》这两种立体图形后,要小结他们的关系时,教师这样问:"圆柱和圆锥的体积有什么关系?"学生往往会这样回答:"圆柱的体积是圆锥的3倍,圆锥的体积是圆柱的三分之一。"我再问:"真是这样吗?"学生仔细一想,就会发现,不是所有的圆柱和圆锥都有这样的关系,它是有条件的。一般来说,在等底等高的前提下他们才有这样的关系。所以课堂提问要注意细节的处理。

2.5提问要精炼,力求攻克教材重难点。问题精准恰当,既避免繁杂琐碎和教学中的平均用力,又可以腾出足够的时间以攻克本节课的重难点。学生思维的深度也能得到经常的锻炼,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要"大气",不能太小、太多。如教学"时间和数学(一)",在这节课里,我创设了一个"每当周六、周日的时候,只要爸爸休息或妈妈休息,他们就会带飞飞出去玩,这不12月份到了……"的教学情境,情境呈现后学生情绪高涨。然后,教师提出"飞飞会想些什么呢?"的问题,问题一经提出马上引发了学生的思考与讨论。一方面这个问题有一定的复杂性,它是一个包含了很多小问题的大问题,这个大问题一般要利用一定的数学知识或方法,经历一个过程来解决,因而具有了很强的挑战性。另一方面这个问题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较易在学生中产生共鸣,问题直指要寻找共同的休息日这一教学活动,因而教学氛围较为轻松活跃。

总之,在实践中,教师要联系实际,优化提问内容,把握提问时机,讲究提问技巧,不断提高自己提问的能力,同时也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发现问题的能力,真正做到有效提问,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刘凤翥.小学数学教学与研究[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金成梁.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1)

[3]孙明符、王立紫任.数学教师教育[J]辽宁民族出版社,2006(2)

[4]小学数学教育[J]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5)

[5]王祖琴.小学教学新课程教学设计[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

[6]数学课程标准[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7]小学数学教师[J]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7)

[8]小学数学教师[J]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9)

上一篇:初中英语新课改实验效果分析 下一篇:在生活中体验数学,在数学中感悟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