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公司海外研发投资区域选择研究综述

时间:2022-08-02 02:10:11

跨国公司海外研发投资区域选择研究综述

[提要] 在研发资源全球流动加速的背景下,首先回顾跨国公司海外研发投资类型划分的相关文献回顾,进一步系统综述跨国公司海外研发投资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

关键词:跨国公司;研发投资;研发资源;区位选择

基金项目: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河南省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区域选择与风险评估”(2013-QN-082);河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郑州航空港贸易策略的供应链管理问题研究”(14A630025)

中图分类号:F830.59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3月30日

跨国公司研发投资的区位选择直接造成了某一研发地域成长和集聚的空间过程,因此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的发展,既需要良好的地方创新环境,更需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作为生产知识和技术的研发活动,既是组成地方创新环境的内容,也是直接从事创新活动的主体。研发活动集中的地方,往往成为全球创新活动的节点和新技术的发源地。全球研发创新节点的形成使全球研发网络的轮廓和构架逐渐明朗化,这些节点依托跨国公司广阔的组织渠道促进了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资源在全球的流动,有力地推动了知识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在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不断增加研发投资,发展中国家在发达国家的研发投入呈现快速增长态势。2007年底以来,全球金融危机进一步加剧了有关研发资源的全球流动。

一、跨国公司海外研发投资类型

学者们将跨国公司海外研发机构分成了不同的类型。Ronstadt(1997)根据创新区位和海外技术创新的目标将跨国公司海外研发机构分为三类:主要为子公司提供技术服务的初始技术转移单位,以海外开发新产品以服务东道国市场的本地技术单位和全球技术单位。Hewitt(1980)将研发机构的类型分为产品适应性研发、当地原创性研发、生产适应性研发、全球创新性研发四类。Medcof(1997)通过技术工作的性质、与开发机构合作的功能区域、与开发机构合作的地理区域三维的划分,扣除不可能的区域。最后将跨国公司的海外研发机构归结为8种类型(本地市场支持、本地制造支持、本地开发、本地研究、国际市场支持、国际制造支持、国际化开发、国际化研究)。UNCTAD(2005)则根据跨国公司海外研发机构的性质将跨国研发中心分为适应性研发中心、创新性研发中心、全球创新性研发中心与技术跟踪型研发中心四类。日本学者Banrilt和Wakasugi(2006)的研究将跨国公司海外研发中心分成以支持为导向的研发中心(support-oriented R&D)与知识吸收型研发中心(knowledge sourcing R&D)两类,并认为前者的主要目的是将在母国开发的技术与本地产品、生产条件、法律法规及东道国市场的消费者偏好相适应,同时也开发适应当地市场的产品。而后者主要从当地或全世界的研发资源中受益,通过吸收本地的技术与雇佣当地高技术人才而获得更多的技术知识。Hakanson和Nobel(1993),Odagiri和Yasuda(1996)对影响跨国公司在本地以支持为导向的研发的因素进行了研究。而Granstrand O.(1999),Kumar(2001)的研究结果也得出了哪些因素会影响跨国公司设立以知识吸收为中心的研究中心。

二、跨国公司海外研发投资区位选择影响因素研究

(一)跨国公司的海外生产规模与东道国的市场规模。跨国公司海外研发的区位选择决策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大量的实证研究都认为跨国公司的海外生产规模与东道国的市场规模是影响跨国公司海外研发投资区位选择的重要因素。运用美国商务部经济统计局Benchmark survey 1966年的数据,Hewitt(1980)、Hirschey和Caves(1981)的研究发现,海外研发活动与其所服务的国外市场规模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产业的研发强度与海外研发活动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Pearce(1989)对美国1982年122家主要跨国公司海外研发活动的区位决定因素进行分析后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他的研究还发现海外研发活动与公司规模呈倒U型关系。Hirschey和Caves(l981)的研究结果认为研发的规模经济阻碍了跨国公司海外研发,而生产耐用品的行业出于适应当地市场的需要会进行更多的海外研发活动。Kuemmerle (1998)对238家海外研发分支机构进行调查研究后发现,技术利用型研发机构一般都靠近主要市场和生产性企业,这意味着东道国的市场规模是影响技术应用型研发的重要因素。使用日本公司层面数据,Odagiri和Yasuda(1996)发现日本跨国公司的海外研发随着公司规模,海外销售额的增长而增长,这说明适应本地市场是日本跨国公司海外研发活动最主要的影响因素。Shimizutani et al.(2007)的研究将日本跨国公司海外研发投资分为两种类型:基础应用型研发和发展设计型研发,并认为发展设计型研发则要求东道国具有较大的市场规模。Kumar(2001)分析了美国与日本的数据也发现东道国的市场规模是这两国跨国公司海外研发投资的区位决定因素。Zejan(1990)对瑞士跨国公司海外研发投资活动的研究发现,东道国的市场规模、市场潜力、人均收入和科研资源均对跨国公司在该国进行研发投资有积极影响,而附属公司往瑞士以外市场的出口与附属公司的研发投资正相关。

从理论上,Melitz(2003)说明了产量高的公司更倾向于向国外出口他们的产品。在某种情况下,跨国公司的研发强度与东道国市场的销售呈正相关关系;而在另外的情况下,研发强度更多的与产品出口量有关。因此,究竟是子公司在东道国更高的销售量还是更高的出口强度会导致跨国公司海外研发投资增加还不能确定。

(二)东道国的技术资源因素。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东道国技术资源影响跨国公司海外研发投资的区位选择。Fors和zejan(1996)通过对1975~1990年149家瑞士跨国公司海外R&D活动研究,发现只有当地产量以及东道国在某一行业的技术优势两个变量在统计上与跨国公司研发投资显著相关。这说明海外研发的区位选择很大程度上是为了适应当地生产的需要,且跨国公司倾向于将海外研局在其行业领域技术相对先进的地区。Kumar(1996)的研究发现东道国每百万人中科研人员与工程师的数量与研发经费正相关,美国跨国公司海外研发的区位决策受东道国技术资源条件因素的影响。Odagiri和Yasuda(1996)对254家日本制造业跨国公司的研究发现,东道国技术强度影响日本跨国公司的海外研发的增长,日本跨国公司对美国与欧洲的研发投资是以获取新技术信息为重要目的。另外,他的研究还发现与发达国家相比,跨国公司在发展中国家进行更多的适应性研发。Banri和Wakasugi(2007)对日本跨国公司研况的实证分析也得出了东道国的技术积累程度与研发人员的密集度是跨国公司海外研发的决定因素。Miller(1993)对北美、欧洲和亚洲的20家汽车公司的研发机构区位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些机构的主要动机是跟踪竞争对手的工程和设计活动,这些研发机构的工程师们的主要作用是渗入当地网络,评估其技术发展趋势并向公司总部提供新的技术设计理念。

相反,Hakanson(1993)通过对20家瑞士跨国公司海外150家研发分支机构进行了调查,发现对公司主要产品或生产工艺进行适应性改造,使之更加符合东道国的区位市场需求,在动机比重中占到32%,而开发利用国外技术资源的动机仅占8%,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表明,东道国的技术水平不是影响跨国公司研发机构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

(三)知识产权等政策环境因素。从知识产权保护角度,Kuemmerl(1997)的研究发现,美国跨国公司海外研发区位的选择,除了受子公司生产规模、经营性质及东道国技术资源等因素的影响外,还与东道国的政策环境,尤其是与知识产权保护状况有很大关系。Kumar(2001)的研究结果显示一国较弱的知识产权保护政策并不会对跨国公司研发投资产生较大的影响,而发展中国家的开放程度与跨国公司研发投资显著相关。Banrilto和Wakasugi(2007)的研究认为,东道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与跨国公司海外研发正相关。Branstetteret et al.(2006)发现东道国知识产权保护政策的加强不仅对美国跨国公司海外子公司研发投资有积极的影响,而且对美国跨国公司向子公司进行的公司内技术转移也有积极的作用。Wakasugi和Ito(2005)的研究也得出了相同的结论。而Kumar(l995)的研究却得出相反的结论,他认为由于跨国公司不会将需要保护的技术放到海外去进行研发,所以知识产权的保护对跨国公司的海外研发决策影响不大。

(四)母公司与海外研发机构的战略互补。近些年,相关文献进一步扩展了跨国公司海外研发战略布局的研究。Cantwell和Janne(1999)的研究显示,处于全球研发产业链最顶端的跨国公司在建立海外研发分支机构时,更倾向于选择差异化的战略布局,即其设立的海外研发机构的职能定位往往是服务于总部研发中心,两者之间往往是互补关系;而处于全球研发产业链中高端的跨国公司在建立海外研发分支机构时,则更倾向于复制其总部研发中心的职能,两者之间往往是平行关系。而相较于亚洲跨国公司,欧洲跨国公司所设立的海外研发分支机构的研究与开发职能更为突出(Peerally和Cantwell,2012)。跨国公司通过建立海外研发分支机构,增强了其母公司总部的研发能力,并强化了其作为研发中心的协调职能 (Athreye和Cantwell,2007)。

(五)其他影响因素。除以上因素外,学者们也注意到东道国工资水平、东道国与母国的文化“心理距离”以及地理距离等因素对跨国公司海外研发投资区位选择的影响。Hewitt(1980)、Hirschey和Caves(1981)等人的研究表明了在美国本土从事研发工作的职员成本与海外研发活动正相关,这说明东道国研发人员的工资水平是影响跨国公司研发规模的重要因素。 Kumar(1996,2001)的研究证明了研发人员的工资与研发经费负相关。Shimizutani et al.(2007)的研究也得出了相似的结论。Athukorala和Kohpaiboon(2005)以1990~2001东亚的面板数据为样本,实证检验了美国制造业跨国公司在海外设置研发机构的决定因素,得出:一国雇佣研发人员的成本是影响跨国公司在海外设置研发机构国别选择的重要变量。此外,Hakanson(1993)的研究较先表明地理距离是瑞士跨国公司海外研发区位选择的重要因素。Patel(l997)对13国569家制造业跨国公司研发机构的研究显示,其海外研发分支机构大部分位于母国附近,这也表明地理距离是影响跨国公司海外研发区位选择的因素。Granstrand O.(1999)对瑞典与日本跨国公司的海外研发活动进行比较研究后,得出地理距离对瑞典跨国公司海外研发区位选择有明显影响,而对日本公司的影响不大。Shimizutani et al.(2007)认为其他决定跨国公司研发投资的因素还包括:日本跨国公司研发机构在东道国投资的年限以及受到的补贴情况;东道国与日本的邻近程度等。Von Zedtwi和Gassmann(2002)对81家技术密集型跨国公司在海外的1,021个研发机构的研究显示,市场导向的研发机构和技术导向的研发机构区位分布并不一致,即使在同一个区位中也会位于不同的点位。

三、理论评述

总体来看,当前已有文献对于发达国家及其跨国公司的海外研发战略的研究有了相当充分的研究,但对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中国这样一个潜力巨大的发展中国家,究竟如何融入全球研发网络尚缺乏系统的研究。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在全球产业链当中占据重要的位置,前提是必须融入到全球研发体系当中。就目前看,在海外设立研发分支机构是多数企业提升自身创新能力的必然选择。但是,发展中国家企业海外研发分支机构的战略定位,与国内研发体系的互动机制,及海外研发投资的风险评估相关研究尚缺乏非常系统的研究。随着中国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其创新能力的不足已经越来越凸显。中国企业想要进一步发展,在国际产业链中上升到更为重要的位置,中国想要突破中等收入国家陷阱,必须要依靠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通过在海外设立研发分支机构,中国企业可以很好地汲取发达国家的人力与物质资源以提升自身创新能力。尽管部分国内高科技企业在设立海外研发分支机构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已有的相关配套研究不足以为当前的发展现状提供足够的理论支撑与前景规划。就目前看,中国企业亟须相关理论用以指导其海外研发战略的实施与展开。

主要参考文献:

[1]Ronstadt R.C.International R&D:the establishment and evolution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broad by seven U.S.multinationals[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1978.8.

[2]Hewitt G.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erformed abroad by US Manufacturing Multinationals[J].Kyklos,1980.5.

[3]Zedtwitz M.International R&D strategies of TNCs from developing countries:the case of China.UNCTAD,Globalization of R&D and Developing Countries[M].UN,New York,2005.

[4]Banrilto,Wakasugi R.What factors determine the mode of overseas R&D by multinationals[J].Empirical evidence.Research Policy,2007.2.

[5]Hakanson L.Nobel R.Determinants of foreign R&D in Swedish multinationals[J].Research Policy,1993.5.

上一篇:帕瓦龙诗六首 下一篇:传统项目管理与现代项目管理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