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的有机结合

时间:2022-08-01 07:18:42

浅谈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的有机结合

【摘要】 创新意识是指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 数学计算教学中首先应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使之想创新,愿创新. 在计算教学中教师需要不断进行创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从中体会成功,体会价值. 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计算教学中的“创新”.

创新教育是指以创新人格的培养为核心,以创新思维的激发为实施手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基本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为主要特征的素质教育. 只有在强烈的创新意识引导下,学生才会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从而充分发挥创新潜力和聪明才智,释放创新激情.

一、以趣设境,使学生愿创新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宽松和谐、自主的环境中学习,才能思路开阔,思维敏捷,从而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迸发出创造火花.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就是好奇、好动,而“好奇心”正是创新的潜在动力,是创新意识的萌芽. 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一特征,设置一个良好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一种心理上的期待感,形成对问题探究的强烈热情,使求知成为一种内动力,萌生创新的意识.

如教学9+几,把教材中讲解式的呈现形式改变为问题发现式,先由教师演示分两次往口袋里装小棒(第一次装9根,第二次随意装),并用手捂起来,使学生产生一种神秘感,接着教师提问:口袋里一共有几根小棒?你是怎么想的?你能想出几种方法?学生在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中,积极地参与小组的讨论交流,“创造”出了多种方法. 这样教学,不仅拓宽了思维,而且情绪高涨,精神饱满,唤起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鼓励求异,使学生能创新

创新思维最本质的特性是求异性,只有求异才能创新. 在小学计算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生求异思维的培养,引导学生打破常规,在寻求变异中,从不同的方向思考,用新的方法或途径去分析和解决问题.

1. 设计互逆式问题,训练学生的逆向思维

在计算教学中,教师除了正面讲授外,要有意识地挖掘教材中蕴含的丰富的互逆因素,精心设计互逆式问题,打破思维的定式,逐步增强逆向思维的意识,促进逆向思维习惯的形成. 如教学十一减几时,教师先出示( ) + ( ) = 11,让小朋友构造一些数,使其和为11. 学生通过逆向思考,构造了很多对数 使( ) + ( ) = 11成立. 在此基础上,再教学十一减几的减法,学生自然学得轻松、顺利. 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也得到了培养.

2. 设计开放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在发散中创新. 由于开放题具有开放性、灵活性和多变性等特点,解答开放题就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 开放性题目的教学,重要的是教师如何设计开放方案,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探索,寻找或创造解决问题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不局限于或不满足于一种答案的精神.

如:学习了十以内的加法后,教师出示这样一个开放题:两个数加起来等于8的算式有几个?两个数相加等于4,5,6,7,9的算式各有几个?这些算式的个数有什么规律吗?开放方案:教师先出示0,1,2,3,4,5,6,7,8九个数字卡片,让学生自由搭配,找到两个数相加等于8的算式有9个,和为4,5,6,7,9的算式分别有5,6,7,8,10个,再把算式个数与和数比一比,得出算式个数比和数大1的规律. 开放式的课堂教学,有利于学生萌发创新意识,形成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美国数学家笛卡尔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方法的知识.

三、参与实践,使学生会创新

学生动手、动脑、动口,亲自参与实践,操作感知,就会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在头脑中形成鲜明的知觉表象,有助于他们对抽象数学知识的理解,启迪心智,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探究精神,萌生创新意识.

在计算教学中通过充分发挥教学媒体和学具的直观功能,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取知识,理解知识和掌握算理. 只有亲自动手实践,才能使创新思维的结果物质化,才可以看到自己的创造成果,体验创新的快乐,进一步引发创新和探索的意识.

如: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23-7时,教师出示小棒题,要求学生用小棒操作找出23-7的解题方法,启发学生从多角度思考,多侧面猜想,多方位尝试 ,用小棒试一试,找出不同的解题方法. 通过动手操作,反复实验,学生在实践中学有“所感、所思、所悟、所得”. 找到多种不同的解题方法,学生从中得到了成功,体验到了创新的价值,学习积极性高涨,教学效果令人满意.

四、体验成功,使学生爱创新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儿童学习愿望的源泉是思维智力上的感受和情感色彩. 心理实验也表明: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欢乐和胜利的欣慰,便会激起再一次追求成功和胜利的信念与力量.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常常设计一些教学环节,让每一名学生都能体验到不同层次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对接受能力相对慢的学生则特别关注和关心,更多地给他们创设表现自我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对他们思维成果中的合理成分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 对优等生则注意加餐,解决“吃不饱”的问题. 如对于练习中的星号题、思考题,鼓励学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敢于质疑,寻找不同的解题策略和解题方法,不时擦亮他们创新思维的火花 ,发展其数学才能.

教育家赞可夫指出:凡是儿童能自己理解和感受的一切,都应让他们自己去理解和感受. 事实证明,只要教师在计算教学中时时处处做一个有心人,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创新因素,让学生去发现、去创新,那么,学生自我发现、自我创新的知识和方法,印象就会最深,记得最牢,用得最活,让他们真正成为创新的主人.

上一篇:品味数学文化 彰显学科特色 下一篇:将渗透数学思想进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