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活动促进学生的素质发展

时间:2022-08-01 06:23:56

语文活动促进学生的素质发展

【摘要】语文活动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获得直接经验,并将语文课程内学到的间接经验和知识技能进行运用,使之熟练并高度迁移形成语文能力。从书本世界向生活世界挺进,在使语文的工具性得到掌握的同时,使之与语文的审美性相互融合,达到一种如格林所论述的“审美理性”。

【关键词】语文活动课程;学生素质

【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3-0103-02

语文活动课程最主要的特征有这几点:其一,它是语文课程的一种,都需要教师的参与,并是有目的、有计划的。其二,语文活动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获得直接经验,并将语文课程内学到的间接经验和知识技能进行运用,使之熟练并高度迁移形成语文能力。从书本世界向生活世界挺进,在使语文的工具性得到掌握的同时,使之与语文的审美性相互融合,达到一种如格林所论述的“审美理性”。其三,语文活动课程的主体必须是学生的主动参与。目的也在于激发学生内心的语文学习冲动,并努力通过活动课程使之定型,从而形成学习动机。并促进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创造精神。

1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一直处于高耗低效的状态,个中原因,虽说十分复杂,但教学内容的封闭和教学方法的陈旧应是问题的主要症结

正是由于语文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有一定的脱节,缺乏现代生活气息,正是由于语文教学方法上的注入式,学生缺乏自主的实践,才导致了语文课堂气氛的沉闷,学生学习兴趣的下降和学生语文能力的局限,以致语文教学质量适应不了现代社会的需要。因此,语文教学要走出困境,必须强调语文教学内容的开放性和语文教学方法的多样性,特别要注重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自主地进行语文学习实践。

语文课外活动的开展为这个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条充满希望的途径。把语文活动列入语文课程,给予教学目标、内容和进程中加以规定,以及时间和空间的保证,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2 语文活动课之所以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是有其心理学、教育学的理论依据的

心理学表明,学龄儿童的智力是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处在学龄中期的初中学生,抽象逻辑思维逐步占主导地位,但思维中具体形象的成分仍然起着重要作用。

也就是说,初中学生的思维一般是“经验型”的,而不是“理论型”的,即在进行抽象思维时,需要具体、直观的感性经验作支持。而主要的感性认识和经验是学生在主动参与、亲自经历的各种实践活动,如观察、制作、表演、参观、调查、访问等丰富多彩的感性活动中得来的。

3 语文活动课程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3.1 有助于实现语文的素质教育:任何教学都具有教育性,语为一门基础学科,决不是简单的起到传授知识的作用,更应当承担起素质教育的任务。在对学生的语文能力进行培养的时候,从思想、道德、身心等各发面对学生的素质进行培养,语文活动课在这方面有其先天的优势。正如陈钟梁先生在与青年教师的一次谈话中说:“现代课程论力求把理论框架放在一个三角形上,三角形的一个中心为人的素质。在这个理论框架下,语文才可以改变单一的课程结构,设立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三个板块。这样才真正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个性的发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需要。”

3.2 有助于语文知识技能的形成和系统化:学生语文知识技能的形成,需要有较高的认识能力、阅读能力,广阔的知识面,具有较好的智力品质和非智力品质,而这些素质的培养,可以通过语文课外活动来进一步完成。语文能力的形成仅仅靠教师的讲解是无法形成的,在新千年的语文教学大纲中提出了这样的要求:“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要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语文活动课决不是教师的讲解课,而是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实际的操作。在活动中学生必须运用课内所掌握的语文知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获得对语文知识的直接经验,从而进一步深化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在熟练的基础上高度迁移,形成语文能力。

3.3 有助于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两翼齐飞。语文活动课能做到把思想性寓于知识性之中,用趣味性带动知识性,使知识活灵活现,更好地把语文教学的审美和人文因素挖掘出来。比如在诗歌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充分感受诗歌的意境之美,可以开展配乐诗朗诵,或者是一次为为诗配画的比赛。这都需要学生在了解诗歌的语言这个工具的基础上从人文精神方面进一步深化。又如每周一课的唐诗鉴赏课,介绍课内学过的诗人的生平和作品,给学生以传统文化的熏陶。

3.4 有利于因材施教原则的实施。课堂教学的一个明显的弊病就是不利针对每一个学生的个别情况进行教学。学生在个体上存在着差异,每个学生的兴趣所指向的对象是各不相同的,在语文活动课中,有的学生喜欢阅读艺术作品,有的喜欢看电影和戏剧,有的喜欢写诗歌散文,有的喜欢辩论、朗诵、演讲,当然也有兴趣基本比较平均,即表现不出任何突出兴趣倾向的学生,他们往往对活动类型抱有选择态度。而多样的语文活动课正可以提供给他们一个选择的机会,发挥自己的个性和特长。教师也可以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以及知识能力缺陷有目的加以锻炼。有的学生可能在听说方面的能力较差,那在语文活动课中通过教师的诱导鼓励他参加演讲比赛。有的学生在写作方面不足,就动员他参加校园新闻写作报道组。使学生在语文的缺陷方面得到锻炼和补充。

3.5 有助于促进思维的多样化:语文课堂教学的最终指向多是一种求同思维,而语文活动课中更多是要求学生发挥求异思维,限制求同思维的负面作用,从各个角度出发,寻求多种答案和结局。比如在初一《皇帝的新装》课本剧的写作过程中,有的学生选择了为其加上结尾。学生们在大胆想象的基础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剧本,骗子的结局各不相同。

语文活动课程正是语文课和语文课外活动中的一座桥梁,一头是语文课上所掌握的知识,一头是课外生活中获取的零乱的直接经验,在语文活动课的架构下,两者实现联系。伴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语文教学改革的层层深入,通过语文活动课这座桥梁,将使语文教学走向生活这片广阔的天地,真正实现素质教育对人的培养的巨大作用。

上一篇:努力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 下一篇: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心理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