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怎样提高小学教学质量

时间:2022-08-01 05:19:50

浅谈怎样提高小学教学质量

【摘要】“教书育人”是每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教师的责任绝不是把每个学生都塑造成工厂里的产品一样,都是会答题考试,能考取好成绩的书呆子,而是要充分地激发每个学生身上所蕴含的丰富的创造潜能,最终形成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人才。

【关键词】小学教学 高效课堂 教学思路

1.关心尊重每一个学生

小学教师面对的是一些尚未完全发育成熟的孩子们。任务是引导他们学习知识,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要完成这一教学任务的两个要素,①是学生;②是老师。学生是主体,是内因;老师是客体,是外因。实践证明,教学效果不仅取决教师的业务能力,更重要的是取决于师生的情感关系。如果一个学生对某位老师抱有成见,出现师生关系障碍,这个学生就不会把这位老师所任的功课学好,导致成绩下滑。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应当了解学生,关心学生,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与和谐的学习环境,使他们没有精神压力,敢于提问,敢于发表个人见解。这样,才能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学中,教师要平等地对待成绩不同的学生,平等的对待智力和能力不同的学生,平等的对待家庭背景不同的学生。

几年前,我任四年级数学,班上有一个学生名叫王班发。我讲第一章《混合运算和应用题》,改作业时,发现他连简单的乘除法都不会。一连几个星期,他没交一次数学作业。班上的同学都不叫他王班发,而是把他叫作“没办法”。我想:对于这些差生不能歧视,更不能放弃。首先,我做的不是急于辅导功课。我观察他,他性格孤僻,很少和同学们玩在一起。我走访了附近的村民,了解到他的母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与父亲离婚出嫁了。父亲外出打工。他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他缺少爱,但更多的是缺少母爱和父爱。了解发现到这些情况,对他的同情可怜之心油然而生。于是,我常和他谈心,问他想不想读书,他说混两年,小学毕业,就打工去了。我说没有文化,打工也只能做苦工。年纪小,体力差,能吃苦吗?他低头不语。我想:困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个人没有自信,自卑,给学习和工作带来很大的不利。小学四年级语文有这样一篇文章《难忘的八个字》写的是一个女孩,因先天的缺陷,嘴唇裂开,相貌难看。她自卑,不敢和同学们在一起玩,不敢在公共场合露面。聪明的老师知道这个女孩没有自信。一次老师对这个女孩说:“我愿你是我的女儿”。虽说这简单的八个字,却鼓舞了她对生活的勇气。后来她在信中对这位老师说:“这八个字,像一束温暖的阳光照亮了我的心田;这八个字抚慰了我受伤幼小的心灵,改变了我对人生的看法。”这八个字拯救了自卑的女孩,使她自信,自立,自强。

王班发真的“没办法”了吗?每天中午,我抽出一个小时辅导他,先要他背乘法口诀,然后辅导他计算两三步的应用题。通过一期的努力,他数学成绩终于上来了。初中毕业,他考入了高中,在特强班学习。

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给予特殊关注。常言说:寸有所长,尺有所短。学生的差异性不可否定,必然存在。在教育中,切不可单以成绩论英雄,教育的任务就是在学生身心发展普遍规律的指导下,分析每个学生个性的特殊性,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发展潜能,使每个学生各得其所,成为社会的有用人才。

2.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

规律是事物内部运动发展的必然现象。这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的主观意识为转移。人们只有认识规律,掌握规律和利用规律。

春、夏、秋、冬,一年四季更替,这是自然规律,人们根据季节变化,播种、收割。教书也是一样,教师要懂得学生的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认识规律,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小学基础知识,特别是数学知识链接紧密。前一章内容学生没有掌握,后一章就无法学懂,如乘法口诀,学生不能背,除法就无法教了。教师上课,每当教授新内容,就要先复习学过的内容。两步一回头,也就是循序渐进的认识规律。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1―10以内的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培养学生的数感离不开学生的生活实际。只有把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才能使学生在具体现实的生活背景下感受体验,形成数感。小学生认识物体时从“一”开始的,而不是从“0”开始。个位上的计数单位是“一(个)”,计数单位的认识是学生认数与进行计算的基础,在学生认数和计算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小学生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数学时用数轴的形式写出来。

板书设计

0,1,2,3,4,5,6,7,8,9,10

0,1,2,3,4,5,6,7,8,9是一位数,10是两位数。

把自然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直观地给学生看, 学生易理解和掌握。

知识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实践。刚步入学习的儿童,他们感知自然数1、2、3、4、5……谁大,谁小,谁多,谁少,他们还不完全理解,如果按“1、3、5、7……”这样跳跃式的让学生学习,理解和掌握,那就难度较大。为什么?因为不遵循小学生的认识规律。

所以,我们不论做什么事,必须认识规律,遵循规律。一切按客观规律办事,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少走弯路,少做错事,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

上一篇:“一展”“ 两动”小组教学模式在课堂中的应用 下一篇:寻找相同的树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