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培养的有效载体分析

时间:2022-08-01 12:24:07

高中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培养的有效载体分析

摘要:高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对学生未来的发展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随着国家对人才要求标准的提高,培养思想政治素质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培养高中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有效载体有很多,例如校报、校园广播、校园网等。这些载体具备客观性、承载性、传导性、操作性等共同的特点。对载体的合理运用,能更好的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也对培养高中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有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分析了高中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培养的有效载体应该具备的特点,继而提出了高中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培养的有效载体的合理运用方法,从而通过载体的有效运用达到教育的目的。

关键词:高中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培养;有效载体;合理运用

培养高中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就需要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素质是高中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所必需的基本条件和品质,它直接影响着学生走向社会后参与政治活动的范围和能力。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包括价值观念、思想观念、道德规范等,要把些内容传递给高中生,使其接受,就需要通过一定的媒介传递给受教育者,才能转化为受教育者自觉的行动,这些媒介形式就是思想政治教育载体。

一 高中生思想政治素质培养的有效载体应该具备的特点

1.客观性。首先,培养高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要具有客观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信息以及教育者想要表达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等,它们需要依附一定的物质基础才能进行,失去了物质基础教育的目标就不能实现。其次,思想政治教育是有目标和内容的,并且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客观存在和外在表现,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以客观的形式存在的。

2.承载性。承载性是培养高中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主要方式之一,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本身就承载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承载性是其固有的特征,通过承载物和受载物之间的承载运动表现出来。载体承载的内容包括思想观念、价值观念、政治观念等,只有在载体提供的场所中才能进行承载运动,受教育者才能受到教育者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原则、任务、方法等也需要通过载体的承载来发挥相互之间的效应。

3.传导性。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承载性和传导性容易被人们混淆,传导性和承载性有很大的区别,承载性体现的是载体的轨道作用,传导性是指载体具有传导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承载性为传导性的实现提供了条件,传导性更加体现出载体的纽带作用。通过信息的传导,教育者才给受教育者创造了全心情境,正是由于载体具有传导性的特点,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4.操作性。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教育者为了实现教育目标而使用的有效手段,教育载体由教育者操作,这表现了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主体性和目的性。培养高中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首先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而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行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具有可操作性,为了达到教育的目的,把教育主体的要求转化为受教育者的思想意识,教育者使用的载体一定要具备可操作性,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使用者是教育者,其主导地位显而易见,失去了主导地位,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作用就得不到发挥,教育也流于形式,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不能得到培养。

二 高中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培养的有效载体的合理运用

1.载体运用前要合理规划。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种类很多,形式复杂多样,如果对载体的使用杂乱无章,势必会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由于我国对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研究比较晚,教育者在使用载体时往往忽视了对载体进行合理的规划,使得载体的分布不平衡,影响了载体作用的发挥。针对这种情况,教育者应该在运用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之间进行科学整体的规划,以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教育环境、受教育者的特点为基础,对载体进行全新的设计,使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形成一个有序的网络系统,对受教者进行全方位的影响。不仅要考虑到实际条件,学校所处的社会环境,管理方式,教育形式,还需要具体的从人力、物力、财力、技术保障等诸多方面考虑。例如,网络载体需要投入资金建立网络系统,学校的技术保障和实际管理能力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因此载体运用前要合理规划,才可达到预期的效果。

2.发展大众传媒载体。在信息化日益加剧的时代,高中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增加了,大众传媒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和改变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大众传媒载体是指为了实现思政教育利用的大众传播媒介,主要有报纸、杂志、电视、广播、书籍、电影等等,由于大众传媒的覆盖面比较广,传播也比较迅速,因此时效性非常好。学校可以通过校园广播站、校报、学报等方式传播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积极发掘大众传媒载体的优势与劣势,合理利用开发,实现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思政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政素质。

3.合理利用网络载体。网络是信息化时代高速广泛传播信息的载体,为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资源的共享提供了便利的途径。现如今,网络已经慢慢融入了高中学生的生活,改变和影响着他们的生活方式。各学校目前也都在为积极建设一流的数字化校园而努力,建校园网站、设相关网页,做论坛这些都可以方便大家的学习。同时,网络载体也是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一种新形式,它具有开放性、平等性、交互性等特点,高中学生对网络怀有很大的好奇心,合理利用网络载体为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创造了有利条件。教育者应该建设集思想性、趣味性、知识性为一体的思政教育网站,对学生进行网络舆论的正确引导,加强对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引导学生自觉规避网络不良信息,接受正面的网络教育,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4.创造活动载体。活动载体就是为了实现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目标,有计划、有组织的开展一系列活动,把思政教育的信息渗透在活动之中,使受教育者潜移默化的受到教育,提高素质。高中学生具有活泼好动的特点,对活动的参与积极性比较高,学校可以利用学生的特点,组织一系列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例如文体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参观考察活动等,通过活动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形象的表现出来,使学生能够真实的感受到它,使学生受到教育。同时学校也可以开展一些读书学习活动、学习先进典型活动、评选表彰先进活动,引导学生树立主动学习、务实学习的理念,从而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思想政治的兴趣。

三 总结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帮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的教育活动,而载体则是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方法的使用,教育目标的实现,教育内容的学习,教育者和教育客体之间的互动等,都需要一定的载体为

其服务。高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有众多的表现形式,比如文化载体、活动载体、管理载体、网络载体、传媒载体等,但众多载体有着共同的特点,载体的有效运用就要在符合其特点的基础上,结合教育实际,对高中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使载体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培养高中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参考文献

[1] 温传富.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和方法[J].工会论坛,2010(4)

[2] 刘志迎. 管理科学理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J].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0(4)

作者简介: 项方选.(1981~)男浙江苍南人.学历:大学本科.专业: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向:高中教育

上一篇:关于我国高房价的思考 下一篇:利用化学实验优势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