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对学生有效导行的几点策略

时间:2022-03-26 03:00:57

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对学生有效导行的几点策略

新课标强调在教学中要注重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激发道德情感,指导道德行为,并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学校、家庭和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提高行为能力,实现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的统一。那么,在思想品德课中通过什么样的途径来实现由道德认识向道德行为的转化呢?下面,笔者谈谈自己在思想品德课教学实践中导行途径中的几种有效策略。

一 爱心教育,导之以行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首先要以学生的心态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待教育,带领学生共同经历教育,领悟学生的心事和想法。其次,要用爱心去接纳学生、滋润学生、欣赏学生,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良言一句三冬暖,所以要少一些批评,多一些鼓励。再次,如果教师真心爱护学生、关心学生,为学生操心,那么,无论是耐心的帮助,还是严肃的批评,甚至是必要的斥责,学生都会乐意接受。相反,如果教师没有取得学生的信任,那么即使教育目标正确、出发点良好,学生也可能无动于衷,严重的还可能会产生抵触情绪和对抗行为,教育也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所以,教师只有把爱心融入到自己的教学工作中,才能叩开学生心扉,激发学生的潜能,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如:九(1)班的张飞被师生公认为"头脑简单,四肢发达",使很多老师觉得头疼。他在课堂上无心听课,有时四处张望,有时怪声不断,课下惹是生非,同学们都疏远他。几次找其谈话,不理不睬,几次电访、家访也都无济于事,甚至还产生了厌烦情绪。有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替陈老师上了一堂篮球课,这节课的一个要求就是:投篮时精神要高度集中。结果投篮时,我发现他第一次投得特别认真,我对他说:"你投得真好!真准!"并且对着全班同学说:"你们看,张飞投得多准!"这时,我看到他脸上露出了难得一见的羞涩和笑容,并且他的目光也变得温柔、可爱,原先那种执拗、敌对的表情不见了。此时,我以学生的心态走到他跟前说:"后面的投篮还能这样准吗?"他用力点点头,自信地说:"能!"我又趁热打铁地问:"你投这么准,有成功的秘决吗?"他说:"有,精神要高度集中。"我顺势引导他:"是啊,你看多可惜,其实你在学习上是有潜能的,要是上课专心听老师讲,不开小差,不搞小动作,学习成绩也同样像投篮一样好!你信吗?""信!"他露出了惋惜的表情,表示以后再不会在课堂捣乱了。之后,一有机会,我就到他跟前对他说:"能和上次一样认真、积极吗?可不要因为精神不集中影响学习。"渐渐地,经过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教育,他改变了过去不良的行为习惯,而且还考上了理想高中。

二 树立榜样,导之以行

英国教育学家洛克说:"榜样所起的吸引或阻止儿童模仿的力量比任何说教的作用都大而深刻。"事实证明,在教学中充分运用榜样的力量来引导学生、感染学生,这是完全符合中小学生模仿力强、好胜心强、喜欢表扬的年龄特点的。在教学中,树立榜样,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讲述九年级 "在承担责任中成长"这一框题时,我充分利用课后实践题"承担对社会的责任"组织学生开展了一次演讲比赛。同学们通过搜集、查找有关资料、照片和对现实生活的对比等进行材料准备。在演讲中,同学们讲述了"雅安地震救援"、"神十飞天"等中的英模人物,他们个个都是平凡人做出了超越自我的事,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承担自己的责任并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尊敬,谱写了新时代的赞歌。这样的教学对学生进行了思想、道德等方面既实际又生动形象的教育,使学生有了明确的人生奋斗目标,激发了他们强烈的事业心以及对社会、对祖国、对人民的责任感,使他们在这些活生生道德榜样的感召下,立志努力学习,规范自己的言行,迸发了积极进取的火花。

三 理论联系实际,导之以行

理论联系实际就是结合社会现实和学生身边的实际情况,把故事、漫画、名言、名句以及时政热点引进课堂。如:学习"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这一课时,联系了"中国梦"这一时政热点,学生们饶有兴趣地把民族精神与中国梦相联系,牢记了知识,提高了思想觉悟。又如:在学习"环境保护"这一内容时,我以"环境保护"为主题,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活动,调查本地区的环境状况并设置问题:本地区的环境状况如何?你认为有什么建议和措施?你是如何落实环境保护行动的?学生们在实践调查中既提高了环境意识,又牢记了课本知识,落实了环保行动,实现了教育教学目的。

四 借助实例,导之以行

通过演示一些实际事例,可以让学生直接观察、认识,体会到某种观念是否正确,从而指导自己的行为。如:在讲述我国面临严峻的人口形势时,播放一段录像:密集的村庄,日益膨胀的城市,人头攒动的交易市场,拥挤不堪的公共交通……结合画面的配音,学生深刻感到:人口确实太多了,多得让人透不过气来,个人空间越来越狭小。这样,丰富多彩的画面代替了抽象的语言,学生的情感在碰撞中交汇融合,达到了寓情于理、情理交融的境界。让学生直观感受,明白了我国面临严峻人口形势的情况。

五 辨析比较,导之以行

中学生往往带有片面性看问题,只看到其中的一个方面,而忽视了其他方面。这样,经常会妨碍他们对行为作出正确的选择。为了提高"导行"的实效,增强学生对道德行为的认识,提高对正确行为的选择能力,在教学中可以运用"辨析比较法"。让学生通过对不同行为进行对比分析,从而认识到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并从中选择正确的行为方式。如在平时的生活中,有些学生片面地理解"勇敢",错把"冒险"当"勇敢",如骑"英雄车"、爬树、玩火等等;还有的同学把帮助别人打架当作"见义勇为"。针对这些情况,教学中我设计一些正反的事例让学生加以对比、分析,从而形成了正确的认识。一些同学对以往不良行为习惯深感惭愧,并作了深刻地检查,决心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改变自己、升华自己。

让思想品德课随时代而脉动,选择有效的方法,将有助于学生把通过学习形成的道德认识转化为自己的道德行为,做到知行统一,实现思想品德教育教学的最终目的。

上一篇:幼儿从小爱劳动良好品德习惯的培养 下一篇:关于我国高房价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