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科技创新中的农机与农艺相结合问题

时间:2022-08-01 12:19:50

农机科技创新中的农机与农艺相结合问题

【摘要】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农机与农艺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但是长期以来人们都在关注这两者到底谁服务于谁的问题。通过相关经验表明,过去,人们认为是农机服务于农艺,但是在现代化社会发展中,农机与农艺需要相互融合,通过调整相互适应,从而保证农艺实现机械化,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本文就农机科技创新中农机与农艺相结合的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农机;农艺;科技创新;机械化;现代化

前言

在现代化社会发展中,农业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就需要建立在机械化的基础之上,只有实现机械化,才能够在减少人力投入的基础上扩大农业生产的规模,保证农业生产的质量,从而提高其经济效益。从我国过去农业的发展情况来看,人们仅仅是通过农机服务农艺来促进农业的发展,而如今,这一思想已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我们需要正确处理好农机与农艺之间的关系,通过适当调整使其融为一体,提高农业生产的质量与经济效益。

一、关于国内外农机与农艺相结合的经验与教训

农业是我国的第一产业。过去,我国曾研制出农业机械以求农业实现健康的发展,但每一种机械设备并不能够与农艺相互结合。例如在收获大豆时,采用相关机械设备也就将底荚漏割,这就需要再次投入人力进行工作,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据此,我国又针对该设备培养出了各种大豆苗,但是由于大豆底荚不够,这就导致在收割的过程中产生较大的损失。再次基础上,我们需要引进一些先进的机械设备或者首个装置,通过不断创新与研制,使其满足当前我国农业的发展要求,降低了农业收割时产生的经济损失,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粮食的产量。

但是我国也存在着一些失败的案例。在上个世纪50~70年代,我国研究院等开始对农业机械化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这一阶段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农业设备,例如水稻拔洗苗插秧机,该设备在工作中具有可靠性与稳定性,达到了标准化的要求,可以有效的提高设备的工作效率与质量,但是遗憾的是我国并没有大力推广该设备。其主要原因是由于研究者在对该设备进行研究的过程中以模仿手工作业为主将稻苗一根根拔出之后洗净并插秧,为此,我国还成功研制了相应的拔苗机,虽然能够提高工作的质量,但是由于其具有复杂性,需消耗大量的人力,因此无法得到推广。在当时,日本在农业水稻秧培育的过程中已经实现了机械一体化,这种设备不仅取消了拔秧与洗秧工作环节,还方便了秧苗的运输。另外,通过相关学者与研究者对该设备的研究之后便开始在一些国家实现了推广。

由此看来,农机与农艺之间的关系不仅仅只局限于农机服务于农艺,人们在对其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决不仅仅只关注农机或者农艺,而是应该将这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各个环节实现机械化,才能够使农业在发展过程中实现机械化,提高其整体效益。

我国在农业发展中已经花费了大量的资金在农机的研究当中,现已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而如今,我们需要加大对农艺方面的研究,通过适当的调整使其实现机械化。

二、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需要多个学科相互合作

1、研究中不断延伸,将涉及到的专业进行深入研究

一般来说,农业作物在生产与制作过程中涉及到很多方面,其中包括农业产量、作物的品质、食品生产的卫生、运输方面以及经济核算方面等。因此我们需要对这些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然后对其进行全程监控,以保证农产品生产的质量,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在现代化社会发展中,人们对于农产品的安全性要求、对于资源的合理利用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必须要将多个学科、专业进行综合分析,从而深入研究农机与农艺之间的关系,促进农业的科技创新。

2、通过“我查人人、人人查我”的管理模式使各个专业研究者参与到讨论会当中,然后对其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解决。在讨论会当中,不管哪一个专业提出新技术的解决措施,必然会引申出其他方面的问题,特别是针对一些应用成熟的工艺的改革,而且在实施过程中矛盾会不断出现,所以要年年开。因此,每次会议也并不一定需要很长时间,如那次会议大概只有5个小时。

其他先进国家也有促进学科间、科技与生产间合作的类似组织。如日本的农业生研技术中心,德国的DLG等。

三、如何培养和建立农机与农艺结合的学术传统与机制

对于农机与农艺结合的必要性的认识与实践,我国农业与机械装备制造界同发达国家相比,还相差甚远。无论从普遍程度或认识深度都如此。可以说,从整体看,我国仅少数人认识到是个重要而迫切的战略性问题。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地域辽阔,农业的自然条件、地区间经济发展程度存在着巨大差异;而且我国农业的发展必然要与国民经济同步,才会有一个快速而稳健的发展。这些都要求农业科技的组织工作要有新的方式。其中之一就是组织多学科的通力合作。为此建议:

1、按地区、作物或禽畜为对象,定期召开多学科相互审查研究、技术方案的可行性会议。可在个别地区和个别对象上选择必要的相关学科专家参加,先试行。

2、这种活动要有内在的需求,同时要有实际的效果。其动力从长远来看应来自于企业。马克思说:“生产的需要对科学的推动力比办十个大学还大”。同时必须有技术行政部门的扶植与指导。尤其当前我国各种以单项作物生产建立的协会尚不很健全,更需要外界的协助组织。

3、建议围绕农业机械化发展中的重大、迫切的专业技术问题(如超高产水稻机械化)召开跨学科的专业学会(当前就可以以农机农艺为主)会议。事前要有充分的准备,带着方案和间题与会。

4、眼前来看,可能不会引起很多人的响应。因为我国尚处于应用外国成熟技术为主的阶段。前述模式更多地适用于创新阶段。但我国的农业具有许多与众不同的特点,大量的新农机有待创造,现有的农机有待作重大改进。而这些改进没有农机与农艺的紧密结合和通力协作是不可能的。这可以作为试行这一模式的切入点。

四、结束语

通过以上措施以期逐步形成农机与农艺结合,进而农业的多学科通力合作的学术传统和机制,使得我国农业机械化和现代化具有独创性的发展建立在一个稳固的基础上。

参考文献

[1]容.做好农科技研发和转化[N].温州日报,2007-11-05

[2]蒋亦元.农机科技创新离不开农机与农艺的结合互动[N].中国农机化导报,2009-08-17 (007)

[3]温小芹.贯彻实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N].大众科技报,2009-06-11

上一篇:浅析信息技术对高校教学改革的影响 下一篇:土木工程的现在和进展趋向探讨